我們通常說的肉食,一般就是豬肉、牛肉、羊肉、雞肉和鴨肉。但在外國人,尤其是歐洲人看來,他們最鍾情的確是鵝肉。鵝肉中又以鵝肝更情有獨鍾。他們把鵝肝,列為世界三大珍饈第一名,排在魚子醬和松露之前。
而在中國的農村,大鵝則是被農民稱為「禽界一哥」和「禽界平頭哥」的稱號。要說不生病且頑強,除了鴨子,就得屬大鵝了。自身抗病毒能力強,喜水還耐寒,另外警覺性高,攻擊性強,所以農村老農都知道,見到大鵝在路上行走,一定別激怒它,也別繼續不管不顧的走,一定要繞着走,不然一般情況下,成年人在大鵝的「啄」「扭」「扇」三部曲之下,根本就沒有啥還手能力。
看着大鵝凶起來是如此的不好惹,很多農民乾脆就在自家門前養起了大鵝「看家護院」,據說比養狗還管用。尤其是在山區有蛇的地方,養大鵝還順帶有着「防蛇」的功能。不過並不是因為大鵝對於捕蛇方面有先天的優勢和戰鬥力,而是來自於鵝的分泌物中有一種蛇害怕的物質,這種物質一旦黏附在蛇的皮膚上,就會帶來很多不可逆的病理變化。
眼下正值冷暖轉換的春季,別看鴨鵝有着厚重的羽毛,也比較愛「斗」,別以為它們憑藉自身就能平安過冬,養殖鴨鵝不能大意,應該在保暖保溫、舍內衛生、乾燥透氣和預防應激和疾病等4個方面為鴨鵝春季做好管理。
先來說保暖保溫,要在冷空氣來時關掉鴨舍、鵝舍四周以及屋頂的通風氣窗,檢查四周的孔洞和縫隙,尤其是朝北的門窗上,最好能夠掛上草簾或者棉毯子。對於單薄的房頂,能設置一個夾層是最好的,這樣能進一步的隔斷冷空氣的侵襲。或者可以在距離地面2米處,設置頂棚,頂棚上面覆蓋草簾或者密封好的塑料布。在鴨舍和鵝舍內設置發熱板。電熱毯。保溫燈等,或者也可以安裝暖氣、火爐,提升舍內溫度。
其次來說說舍內衛生方面,雖然群數量多一些之後,會有一種「擠擠更暖和」的效果,但是也要注意不要過密。在出糞口,要安裝插板,防止冷風進入鴨舍和鵝舍。
再次就是保持鴨舍和鵝舍的乾燥透氣。在覆蓋的尼龍薄膜和塑料布上,適當開一些透氣孔,以免鴨鵝窒息。及時清理糞便,通風宜採取縱向通風,降低空氣肥廢氣量,降低濕度,在寒潮前後的中午時分,可以開門窗換氣,每次通風10到30分鐘。鴨舍和鵝舍內多放置石灰,吸潮的同時還能減少鴨舍和鵝舍內的氨氣含量。建議每隔10天,就要用艾葉、大青葉、蒼朮和大蒜秸稈放入鴨舍和鵝舍內熏蒸一次,達到去除鴨舍、鵝舍異味的作用。
最後要重視疾病和預防應激。在餵食習慣上,降溫前一天加食放冷應激的藥物,溫度低於3度的時候,要增加飼養比例,多給每隻鴨和鵝喂5克飼料。保持鴨舍、鵝舍內以及周邊環境安靜,要經常觀察鴨和鵝的生長情況,一旦發現發病鴨和鵝,及時隔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