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否可以改變命運?答案因人而異,莫衷一是。站在命運之河的起點的年輕人,不相信命運之說,發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言壯語。站在命運之河終點的過來人,回望偶然和必然交織的過往,心生「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的感嘆。兩者結論不同,卻沒有本質的差別,都是「唯心」。前者失於武斷,後者失於迷茫。
倪海廈老師對於命運的理解和變通
對於命運,我們還可以有第三種認識,理解下的變通:1加1等於2,2大於1。
倪老師曾言:人的命運歸於天、地、人,可以通過「2大於1」的方式改變命運軌跡。三種因素共同影響的情況下,兩種因素相加勝過另外一種因素。比如,地人相加得2,勝於天1;天地相加得2,大於人1;天人相加得2,大於地1。倪師曾舉例說:一個人的「天」有「不順」,這個人就會莫名其妙地改變自己的住所、生活方式和習慣,這種改變會導致「不順」的發生。如果想要抵消「天」的不順,需在「地和人」上下功夫,堅持正確的道路和方式,不受其影響。這種「堅持」的動力源自「人」的信念和正確的選擇,我的理解是「擇善固執」。
用「天地人」思維理解身體
我們可以用「天、地、人」三因素理解身體健康。天指「天生之」,包括種族、性別、出生地、遺傳特質等不可控因素;地指「地養之」,包括居住環境、人際關係、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外在因素;人指「人成之」,包括個人個人的鍛煉、修養和調整等內在因素。倪師所說的天地人,比我們本次說的「天地人」內涵更豐富,我借用倪師的思路,大家不要過分解讀。
「天」是先天因素,屬於不可控範疇,人力無法左右,我們只能在「地」和「人」上下功夫。這種改變不難,也不神秘,世間萬法皆有為。但是,想要做好,並非易事,除了意志品質還需要有機緣,得到適合自己的修習方法。方法未必分高下,適合就好。這種選擇因個人興趣和理解不同,我不做價值比對。
大海的景色,在海邊拍攝的美景
八部金剛功帶來的變化
目前為止,我選定練習八部金剛長壽功,堅持每日練習,再配合定期的羽毛球運動,感覺效果挺好,受益頗深。下面從「天地人」角度分享一下,八部金剛長壽功所能帶來的變化。
一是身心與自然環境更加融通
身體小環境的陰陽五行合於自然的陰陽五行,順應天時地利,增加人與自然的親和度,身體必然向好。這一點雖略顯神秘,但對於稍微了解傳統文化的人,並非不能理解。
個人感受:練習時間長了,心神更容易專註於周圍的環境,看到世界、聽到聲音、聞到氣味,經常性地覺知當下。這與正念的思維有異曲同工之妙。你愛自然,自然也會回饋你。
二是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
凡能長期堅持的練習者,都能感受到這種變化:比如早睡早起、規律飲食、節制慾望、減弱各種嗜好等。這種改變不是靠外在的強制,而是始於內在的需求。由內而外的改變,不會引發自我衝突,更容易持續。良好的習慣,是身體健康的重要前提和保證。
個人感受:相比以前,我入睡時間和起床時間都提前了2個小時,除非特殊情況,不再熬夜;飲食也比較節制,體重保持的不錯,脂肪肝基本消失;以前抽煙多,現在雖然沒有戒掉,但已大幅度減少。
三是培養良好的個人價值觀和興趣
這涉及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問題,簡單講就是此情可寄,此心可安。人的情感寄予何處就容易損在何處,比如人、物、事。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是常態,寄之則隨之高低起伏。日求精進的練習和提高,並不斷感悟身心的變化,是最能保本的寄託。
個人感受:自從練習八部金剛功以來,每日練習、感受和分享,其他雜念少了,戒掉了手機遊戲、不看網絡小說。對傳統文化更感興趣,學習周易、黃帝內經等傳統知識。
四是修身養性的好方法
八部金剛功道法自然,練先天之氣,沒有複雜的修理體系。練習時,心無雜念,平心靜氣。這種清凈是梳理心理的最佳方法,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雜念,都是心理的自我調適,這個過程是消除也是提醒,不必擔心。
個人感受:沉下心來練習,結束後感覺心情平靜,精力充沛。這也是為什麼不能睡前練習的原因之一,容易興奮,導致失眠。
五是練功造就的絕對領域
當個體沉溺於某件事或者某個環境中的時候,很難有跳脫的格局和眼光,正所謂當局者迷。練功提供了很好的切入點,每天固定練習一段時間,把這段時間拿出來,劃為自我的絕對領域,不受外界干擾,不想其他事情,專心練習。這個過程中,潛意識會自動整合理順,意識也能變換角度和高度,讓「悟」出現。
個人感受:我每天兩次練習,早練八部金剛功,晚練長壽功。練習的時候,手機靜音,沒人打擾。這段時間屬於我自己,絕對的私密。我這麼做,基於以下想法:一是沒有什麼是離我不行的,二是身體是一切的基礎,身體不在,一切歸零。
練習過程中,腦海常閃現各種想法和問題,如果反思一下,這些都是需要面對和解決的事。如果說身體有「排病」反應,思想和情緒也會有類似表現。
六是體質的提升。
這方面就不多說了,有很多分享和討論,大家可以查閱。
當然,凡事有利有弊。練習八部金剛功也是如此,其利是利於身體,其弊是容易減弱世俗的進取心,一定程度上影響事業的發展和進步。大家可以自行取捨,合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