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十大名句,字字珠璣,讓人豁然大悟

六祖壇經》,全名是《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是中國佛教禪宗第六代祖師——惠能大師,教誡僧徒四眾的語錄,後人尊稱為「壇經」。

一、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點評:眾生與佛是一不是二,眾生就是沒有覺悟的佛,佛就是已經覺悟的眾生。眾生與佛的真如本性都是一樣的,無二無別,只是覺悟不同罷了。

二、迷途經累劫,悟則剎那間。

點評:雖然迷惑的時間已經非常久遠了,但只要破迷開悟,那也就是剎那間的事情。就好比我們睡覺做夢,做了一晚上的夢,只要鬧鐘的鈴聲一響,我們馬上就會從夢中醒來。

三、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

點評:禪定不是坐在那裡不動,那是打坐,不是禪定。面對一切世間萬物與境遇,都能見相離相,不執着於相,就是禪;內心如如不動,不受任何外境的影響,這就是定。

四、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點評:《金剛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個修道之人,如果還常常去看世間的種種過失,就說明他的妄心和煩惱還沒有消除,功夫還不夠。

五、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

點評:佛法就在世間裏面,就是日常生活之中,不需要離開世間求什麼佛法。如果刻意離開世間,去尋求菩提大道,就好像到兔子頭上尋找犄角一樣,非常地愚痴。

六、迷人口說,智者心行

點評:聽聞到聖賢的言論後,迷而不悟的人,就只是在口頭上說說而已,而真正覺悟有智慧的人,就會觀照自己的內心,在心地上下功夫。《道德經》上講:「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說話多的人,往往智慧都不高。

七、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

點評:如果讀了經典之後,還能付諸於實踐行動,用心去修行,那就是把經典轉到自己身上了。如果只是口裡誦讀,而沒有實際行動,沒有用心去修行,那就等於是被經典轉走了。

八、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點評:凡是批評、指責、提意見的話,聽起來都比較逆耳,都讓人感覺不太舒服,但越是這種話,我們越要接受,還要感激人家,這樣才能改過自新。如果還喜歡護短,聽不進別人的意見,那就一定不是賢良之人了。

九、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點評:身體就好像是一棵覺悟的智慧之樹,心靈就像一座明亮的鏡台,要經常去擦拭,以免讓塵垢污染了障礙了我們自性的智慧光明。這是當時神秀大師寫的,代表的是他的修行境界。

十、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點評:這是六祖惠能大師寫的一首偈子,這個境界就比神秀大師的高多了。所謂「萬法皆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間的一切,本來就無一物,一切都是真空妙有,哪裡有什麼明鏡、菩提樹、塵埃?乃至連佛菩薩與凡夫都是本來無一物,這是諸法實相,是真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