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位下降,佛身大半露了!四川仁壽一明代坐佛坐像被發現

連日來,高溫乾旱持續,部分水庫水位快速下降。 近日,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黑龍潭一尊原本隱藏在水下的坐佛,因水位下降,大半身軀裸露。

8月26日,我從眉山市文物部門獲悉,這座尊崇新出水面的坐佛坐像,名為四心村千佛岩摩崖造像。 10多年前被發現並登記,為市級文物。 保護單位。 為明代坐佛。 這是一尊彌勒佛像。 座高16米,肩寬7.2米。

「這個大佛是明代的,周圍有很多小佛像,有的是唐代的。」 眉山市文物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說。

2022年8月26日,仁壽縣黑龍潭水庫水位下降,明代大佛大半身露水

因為黑龍潭水庫,這尊大佛像和周圍的石窟被淹沒在藍色的波浪之下。 佛頭也被蝕刻多年,長滿茂盛的植物。 近年來,當水庫的水位下降時,佛身偶爾會浮出水面。 2020年,由於水位下降,佛身完全暴露在外。 今年因水位下降,佛身大半又從水中浮現,重現往日。

「平時只有佛頭在水面上,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頭已經損壞了。除了當地人,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佛像 水位下降時,佛身被毀,身體完全暴露後,可以看得更清楚。」 四心村的一位村民說,2020年,大佛全露了。 今年水位下降,佛身大半露了出來,估計水下還有一兩米。


今年與2020年對比

仁壽縣黑龍潭鎮四心村,位於黑龍潭水庫上游,即梅橋鋪至五里橋乾渠兩岸之間。 有關資料記載,漢代崖墓和古人居住在崖壁上的大小洞穴有30多個。 大洞里有石床和隔牆,可達幾十平方米,小的可以容納幾個人。

為什麼黑龍潭的石刻這麼多? 眉山市文物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說:古代石刻大多出土於交通要道。 過去這裡是成都、楊柳等地去仁壽的主要通道。 祖先經過時雕刻了佛像。 祈禱內外平安。

由於高溫和乾旱導致水位下降,又一處古遺址被「重訪」。 坐佛是十多年前註冊的,是市級文化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