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迷信權威,遇事多想想為什麼?

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我們都跪着。讓我們都站起來吧!

——浦魯東

北宋年間,蘇東坡有一次去拜訪濟南監鎮宋保國。宋保國將王安石寫的《華嚴經註解》拿出來展示。蘇東坡說:「華嚴經本來有八十一卷,現在卻只有一卷,這是怎麼回事呀?」宋保國說:「荊公(指王安石)註解的這一卷才是佛語, 非常精妙,其他卷都是菩薩語!"


東坡見他這麼崇拜王安石,就說:「我從經書中, 取出幾句佛語,夾雜在菩薩語中,再找出幾句菩薩語,夾雜到佛語中,你能分辨清楚嗎?」宋保國說:「不能。」 東坡又說:「我以前曾住在岐 下那個地方,聽說附近河陽縣的豬肉味道很好,就叫人去買。這人回來的路上喝醉了酒,豬夜間逃走了,於是他就另買了一頭普通的豬來頂替。客人們嘗了這豬肉後,都讚不絕口,連說好吃,認為非一般的豬肉可比。 後來,這件用假豬頂替的事情敗露了,客人們知道後,都為自己當初的表態感到慚愧。今天荊公寫的假話就如同那頭假豬一樣, 只是沒有敗露罷了。如果你用心去體會,就會發現牆壁瓦礫,都昭示着很精妙的佛法。至於說什麼佛語很精妙,不是菩薩語能比得上的,這難道不是夢話嗎?」宋保國慚愧地說:「您說得有道理。」


說得難聽一點,有些人覺得名人放的屁都是香的。蘇東坡覺得這種現象很可笑,所以拿「假豬事件」打了個比方。

伯樂是相馬的名師,大家認為他相馬絕對不會看走眼,只要他認可的馬一定是好馬。有一次,有人來求見他,說:「我有一匹馬,賣不掉,請你到馬市上走一遭,在我這匹旁邊走一走,看一看,成嗎?」 伯樂答應了,果然,他去看了那麼一眼,這匹馬就賣了高價。

您瞧,伯樂成了這匹馬主的「托兒」了,他也許算是廣告代育人的先驅吧。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頭上總是戴着奇妙的光環,「某某大師,「某專家」, 不一而足。這些稱號,在普通人的耳朵里,總是「具有權威」的代名詞,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很多這樣的「大師」、「專家」,就如同文中的王荊公,故弄玄虛,弄出什麼佛語,菩薩語,面對許多善良天真的人們,就如同文中的宋保國,被這種玄虛所迷惑。更何況,在這些假大師身邊,還有許多「托兒」,就這樣,在「大師」的蓄意行騙、「托兒」 的鼓動慫恿、大眾的愚昧盲從下,形成一股股勢力,攪亂人們的生活,達到其不可告人的陰險目的。

這些例子提醒我們,遇事別盲從,別瞎起鬨。作為一個有理性的現代人,遇事應該思前想後,這樣,你就會做出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