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我們終究看不懂

事業有成卻出家為僧,照顧孕婦卻被寺院除名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經歷過一些事的人或許才會是真的不一樣吧。道祿和尚,原名吳兵,早年是成功的商人,積攢了一番家底,也有了妻子和女兒。在女兒出生之前,為了孩子的健康,他許諾日後必然出家禮佛。


在感情破裂,離婚收場之後,他陷入了迷茫。所幸年輕有為還是足以再開始一段姻緣的,不過開始卻沒有善終。在再次塵緣落魄之後,35歲的他放下了生意,去往普賢寺出家。出家之後,長久的看到墮胎香客的懺悔,他深有不忍。這樣的執念讓他開始了自己的佛緣救贖之路。

他出錢提供場所和物資幫助那些不如意的孕婦生下孩子,並提供後續的撫養,也保證不會供出母親的信息。普賢寺不願接受他這樣的「普度眾生」,他只好自己找到落敗的萬善寺繼續自己的救贖。無人幫助,少人理解,但他沒有放棄,後來他和女兒商量,把別墅改為護生小居收留更多的落寞孕婦。

他收養孩子,也允許那些母親有能力有意願時回來接走孩子。雖然長久的陪伴是無數感情和金錢的付出,但最後他還是捨得放手的。畢竟一開始他就是只為了生命存續。

我們看不懂,但真正的大愛或許就不用懂吧。

得到了很多,卻還是違背了規則

德雲社陳霄華事件最近很是引人注意,再聯繫到之前的李雲迪、吳亦凡事件。不得不承認,人啊,站在雲端就容易飄,一飄就會觸碰紅線。

他們可以說是成功人士,有好的事業,可以掌握很多資源,比起那些辛苦的打工人,他們已經領先了很多。只是,在掌握了那麼多優勢之後,他們卻沒有以大力行大善,反而是以大勢成大惡。

無知和貧窮是很多地方的犯罪緣起,那麼這些名利雙收,堪稱精英的人物呢?娛樂圈的翻車越來越多,代孕棄養的有之,偷逃稅款的有之,聚眾淫亂、吸毒的有之。不知道是娛樂圈的環境如此,還是這些「驕子」的本性如此。

我們看不懂,或許世界就是如此,不一定光鮮亮麗的外表就註定不會騙人。

大仁大義,捨生忘死

無論是歷史還是現今,都有好多人為了信仰和仁義付出生命。就像徐川老師說的那樣「在革命之路上,有好多人都是富貴之家出來的,他們拋棄良好的生活,放棄光明的前途,選擇艱難的前行,甚至付出生命。你也不懂他們到底為何如此,但我們得感謝他們,他們的前驅才有世界的進步。」

恩格斯

出身富貴的恩格斯積極投身無產階級革命,為之奮鬥終生;已經是軍長之職的賀龍甘願冒險,參加南昌起義;在美國享受良好待遇的錢學森毅然全家回國參加建設;鄧稼先離家數十年,隱姓埋名、嘔心瀝血;周總理身患絕症依然堅持工作,減小文化大革命的國家損失……

周總理

我們看不懂,或許真正的追求超過了一切慾望和享受,當真正找到內心之光便無懼雨雪風霜。

多的是期待,少的是放開

已經離婚的堂嫂就是如此,從一開始的嫌棄貧窮,到和大伯大伯母分家,再到遠去縣城,練車完成立刻提出離婚。她是真的喜歡有錢人,只是有錢不只是想想而已,更多的是要自己去努力啊。堂嫂沒有,一方面不斷抱怨堂哥不上進,一方面不斷想從大伯手裡拿錢。稍有不如意就會和堂哥開戰,和大伯夫婦冷戰。

她對於別人的期待太多了,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寵她,關心她。而真正的自我努力很少,即便是做家務和帶孩子都沒有做好。

抱怨積攢的多了就會失望,而長久的失望如鯁在喉,勢必是不得幸福的。所以,經過漫長慘烈的離婚鬥爭,最後各自不順心的「放過」。

我們看不懂,抱怨和怨懟真的是別人的問題讓自己產生了情緒?還是自己也有太多嫌隙?

世界或許如此才偉大吧,不論看懂與否都會是一種生存,而且大抵相安無事,互不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