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無暇和尚:24歲出家,歷時28年,刺血書佛經,真身百歲宮

自從金地藏成為第一尊不腐肉身後,也許是受到地藏精神的指引,明、清至民國時期相繼出現無暇、隆山、常恩、法龍、定慧等8尊不腐肉身;改革開放後二十餘年,又先後出現了大興、慈明、仁義(比丘尼)、明凈和普文5尊不腐肉身。前前後後,共計14尊。這14尊「肉身菩薩」都有着相似的特點,那就是苦修、預知和長壽。

據傳明代無暇和尚「不食人間煙火」,以黃精、野果為食;大興和尚在佛教生產隊放牛二十餘年;慈明和尚一生撞鐘不止,他說人間每敲一聲鍾,地獄亡靈就少一分痛苦;明凈和尚曾在旃檀林站禪、坐禪三年,閉關三年,不論寒冬炎夏常年赤足;仁義比丘尼常年食素淡齋,救死扶傷……他們平均年齡89歲,最高年齡是126歲,且圓寂前皆可預知時至。

神奇的「肉身菩薩」吸引着一批批的信徒前去瞻仰。然而,九華「肉身菩薩」雖然出現有14尊,但現在可供瞻仰的卻只有5尊。關於百歲宮中的這位肉身菩薩,九華山中流傳着這樣一個神奇的故事。

傳說,清朝初年百歲宮曾經多次失火,其中最嚴重的一次,大火竟要把整個寺院燒塌。這時,「百歲菩薩」的雙手忽然抬起,由打坐的姿勢變成遮火的姿勢,一場大雨隨即從天而降。火撲滅了,寺院保住了,但從此以後,這位肉身菩薩的胳膊就沒有放下,始終保持着當年遮火的姿勢。

在九華山一千六百多米海拔的山頂上,有一座六百多年歷史的寺院叫「百歲宮」,寺院石碑上記錄著明代一位126歲高僧的生平:無暇和尚,又名海玉,24歲出家,因為仰慕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願力,發願重振地藏菩薩道場。他晚上住在一個小小的石洞里,白天則在山頂的摘星岩上召集僧眾,講經說法。

無暇和尚常年吃素,因山上少有人煙,無處化緣,他只以野果、黃精和泉水維持生命。他發下誓願:用自己的鮮血抄寫一部佛經。這就是被九華山歷代僧人奉為珍寶的國家一級文物——無暇和尚刺取舌血拌金粉抄寫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全書81冊,共計42萬字。

為了抄寫這部佛經,他每隔20天刺取舌血一次,歷時28年。期間幾次因失血過多,體力不支,暈厥過去。人們不禁感嘆,是何等巨大的毅力,何等虔誠的信念,支撐這位僧人完成這樣的壯舉!

明天啟三年,海玉臨終之時,寫好自己生平簡歷,整理完八十一冊血經,放在身旁。然後,他拈得一偈:「老叟形骸百有餘,幻身枯瘦法身肥。岸頭跡失魔邊事,洞口言來格外機。天上星辰高可摘,世間人境遠相離。客來問我歸何處,臘盡春回又見海。」拈完偈便溘然離去。三年後,遺體坐化不腐,並託夢給當朝的崇禎皇帝。

於是,崇禎皇帝派兵部尚書王大人帶人前來尋找。九華山方圓百里,樹木參天,王大人尋覓了諸多山峰和峻岭,也不見蹤影,正打算第二天回京城。夜裡,突見東崖之巔和神光嶺兩處祥光齊放,交相輝映。王大人心想,這深山老林怎麼好好地放起光來了呢?覺得奇怪,決定次日前去探個究竟。第二天,他領兵尋找,這才在東崖峰處的石洞里,發現了海玉。只見他端坐在洞中,以為是在念佛打坐。呼之不應,近聽已沒有呼吸,再看身邊,放着生平簡歷和八十一冊《大方廣佛華嚴經》血經,這才知道面前端坐的老和尚是北京宛如平縣人,已經坐化三年。

站在海玉坐化的地方向外看去眼前是金地藏肉身蓋函的神光嶺。王尚書似有所悟,這是地藏菩薩二次現身九華,於是欣喜萬分,立即策馬回京城稟報崇禎皇帝,崇禎皇帝聽後大喜。崇禎三年(1630)敕封無暇和尚為『應身菩薩』,賜額『為善最樂』。同年,無暇徒弟慧廣主持建成堂,立方丈,安單接眾,易摘星庵為萬年禪寺。

據《中國大九華山百歲宮應身菩薩事迹記》,康熙皇帝曾派人修造山上的石板路,還送了一部大藏經供奉在百歲宮。1966年8月某晚,幾位師父將應身菩薩肉身藏入廟外土坑,坑底墊了磚頭,兩顆寶印放在肉身菩薩腿上,坑頂放置兩根鐵棍,鋪上石板,再敷上泥土。兩塊匾額、應身菩薩抄寫的血經、自傳,都藏在天花板的瓦溝里。

如此歷時11年。1977年10月,應身菩薩肉身從泥土中請出,磚頭和鐵棍均已銹碎,而肉身菩薩完好無損。應身菩薩肉身至今已375年。1982年九華山管理處重修,1983年重塑佛像,無暇和尚肉身重上漆、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