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我正路過人間——倉央嘉措和他的情詩

2022年12月28日18:58:03 佛學 1675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我正路過人間——倉央嘉措和他的情詩 - 天天要聞

遙遠的西藏,有如浩瀚的宇宙般遼闊、深沉、高遠、神秘。

藏傳佛教的活佛轉世制度舉世僅有大約在1580年,在歷代達賴喇嘛中,有一位非常獨特而神秘的人物一一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作為達賴喇嘛的倉央嘉措,雖然在政教方面他沒有多少建樹,但他卻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而且是以情詩聞名於世。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我正路過人間——倉央嘉措和他的情詩 - 天天要聞

表現自我,以最直白激情的語言形式表現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主觀的內心世界,抒發自己內心澎湃的感情,是浪漫主義詩人的重要特徵。

這種特徵體現在詩人身上不足為奇,而發生在一位政教合一的領袖人物身上,實在是令人稱奇。

倉央嘉措擁有多少人可望不可及的至高無上的地位,但他卻淡漠權力,不願苦守戒律,嚮往世俗的活生生的人的生活。

他把對愛情的體驗和憧憬,化為筆下流淌出的大量情詩,渲泄出他內心微情涌動的波濤。借情詩表現他作為人的自我,直抒作為態人的情感體驗。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我正路過人間——倉央嘉措和他的情詩 - 天天要聞

擁有達賴喇嘛的特殊地位和作為凡人的情感體驗,使倉央嘉措的情詩雖然文字淺顯,但內涵卻十分豐富,而且透射出一股神秘的氣氛。也許他的詩歌與藏密有關,是修練密宗的精神體驗。有的詩歌表面看是情詩,實際卻隱含着密宗的天機。

例如那首優美的:

「請求白色大雁,

借我凌空雙翼,

並不遠走高飛,

理塘一轉就回」,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我正路過人間——倉央嘉措和他的情詩 - 天天要聞

曾使擔負尋訪六世達賴喇轉世靈童的高僧頓悟: 六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生長在理塘。他們據此尋訪,果真在理塘找到了第七世達賴喇嘛葛桑嘉措。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我正路過人間——倉央嘉措和他的情詩 - 天天要聞

凡人要成為神不容易,神要過凡人的生活同樣艱難。倉央嘉措對人間美好生活的追求,並沒有像他的情詩那樣美好,而是以悲劇告終。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我正路過人間——倉央嘉措和他的情詩 - 天天要聞

在西藏攝政王桑傑嘉措被拉藏汗殺害後,拉藏汗向康熙皇帝報告倉央嘉措「耽於酒色,不守清規,請予廢立」。康熙皇帝廢黜掉了倉央嘉措,讓他「執獻京師」。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我正路過人間——倉央嘉措和他的情詩 - 天天要聞

拉薩北京相距萬里,關山阻隔,當倉央嘉措一行艱難跋涉從到達青海湖畔時,這位年僅24歲,才華橫溢,風華正茂,在藏民心中與日月同輝的神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留下一個給人以無限遐想的千古之謎。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我正路過人間——倉央嘉措和他的情詩 - 天天要聞

在神秘莫測、至今很少有人涉足的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地區,在喜馬拉雅山的東南坡,門隅平原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喜瑪拉雅群山之中,喜馬拉雅群山的東南部,被藏族人民稱為「香巴拉」。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我正路過人間——倉央嘉措和他的情詩 - 天天要聞

「香巴拉」是藏傳佛教傳說中的理想天國,焦葉搖曳,稻穀飄香,植物繁茂,四季長青的門隅是門巴族的發祥地,在門巴語中是「隱藏着的一塊美麗的處女地」的意思。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我正路過人間——倉央嘉措和他的情詩 - 天天要聞

這些,都意味着門隅的不同凡響。門隅出名是因為她被稱為「理想天國」。然而更為重要的是在這「理想天國」的懷抱中,轉世過著名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還有倉嘉措那流傳千古的情歌。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我正路過人間——倉央嘉措和他的情詩 - 天天要聞

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藏曆第十甲子水豬年)正月十六日,居住在門隅地方宇松的一個貧苦紅教喇嘛扎喜敦贊家中,出生了一個小男孩,他就是未來的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門巴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用歌舞慶祝添丁進口,用歌舞慶賀婚禮喜慶,用歌舞表達對日月、星辰、江河、雪山、草地、森林的讚美。

門巴族民歌朗朗上口,既能單獨吟唱,又能配以一定的曲調邊說邊唱。門巴人愛唱愛跳,悲傷和歡樂都不藏在心中。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我正路過人間——倉央嘉措和他的情詩 - 天天要聞

每逢年節或喜慶之時,美麗的門巴山鄉,加魯情歌和薩瑪酒歌如泉噴涌,四處飄蕩。倉央嘉措在這貧困但美麗的山鄉無憂無慮地成長起來。

按照門巴族的習俗,能歌善舞,年方弱冠的倉央嘉措,已經有了他熱戀的姑娘。 西藏人民認為,神靈無處不在。交通閉塞,隔不斷吹拂的靈息,群山巍峨,擋不住聖靈的光輝。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我正路過人間——倉央嘉措和他的情詩 - 天天要聞

康熙三十六年(1697 年)第司桑傑嘉措將無憂無慮的倉央嘉措選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藏族人民認為,誕生在「理想天國」的轉世靈童,吉祥無比,他的身上吸收了這塊聖地的靈氣,他將是眾生的瑞祥救主。

這年9月7日,倉央嘉措在浪噶子從五世班禪羅桑益西剃度受戒。跨過喜瑪拉雅的群山,淌過雅魯藏布的激流,走過芳草碧連天的草原,倉央嘉措被迎至布達拉宮司喜平措大殿坐床,開始了他的達賴喇嘛生涯。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我正路過人間——倉央嘉措和他的情詩 - 天天要聞

達賴喇嘛和他居住的布達拉官一樣,是藏族人民心中的聖靈。千千萬萬的藏族人民,跨越萬水千山,歷經千辛萬苦,有的甚至一路磕着長頭,到拉薩朝拜他們。然而年輕的倉央嘉措對這一切無動於衷。他在神聖中憂思,他在神與人之間徜徉。

他嚮往愛情,思念遠方心愛的姑娘。為了爭取「戀愛」自由,據說他曾經向他的親教師班禪洛桑益西納還自己的居士戒,並且高聲吶喊,宜之於眾。

更有甚者,他曾經向他的攝政王表示「不自由,毋寧死。」他常常站在布達拉宮第十三層最高處他的寢官一一東西日光中,俯視朝陽輝映隨光瑞氣繚繞的聖城拉薩,遠眺金光漫灑、晶瑩剔透的喜瑪拉雅群峰。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我正路過人間——倉央嘉措和他的情詩 - 天天要聞

朝聖香煙繚繞,經聲佛號交響,伴隨着他手中檀香木佛珠的急速捻動,壓抑不住的情思湧起,蕩氣迴腸的情詩常常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

我與姑娘相會,

山南門隅林里

除了能言鸚鵡,

誰人都不知曉

請求能言鸚鵡,

千萬別把密漏!

如山般的少年,

熱戀着如花一樣的姑娘。

選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後,倉央嘉措那純潔的愛情戛然而止,宮殿的高牆,森嚴的教規阻隔了他和姑娘相會。但倉央嘉措情思難斷,六根不凈,唯有情歌使他的無盡思念得以宜泄

在那東山頂上,

升起了皎潔的月亮,

姑娘的臉蛋,

浮現在我的心上。

杜鵑來自門隅,帶來故鄉氣息,如同姑娘相會,無比心曠神怡。至高無上的地位,並沒有淡化倉央嘉指的愛情,居住在萬人景仰的布達拉官,倉央嘉措無時不在懷念他少年時的戀人。特別是他不顧森嚴的戒律與他舊日的戀人重逢後,愛情的種子萌發成反抗宗教戒律的公開叛逆。在她的心中,只有純潔的愛情:

心如哈達潔白,

純樸無暇無玷;

你若心有誠意,

請在心上寫吧!

柳樹愛上了小鳥

小鳥對柳樹傾心。

只要情投意合,

鷂鷹也無隙可乘。

儘管對愛情有如此美好的憧憬,儘管倉央嘉措勇敢地衝破束縛自由的教規,但他時時感到宗教的戒律,黃教的禁欲主義在約束着他。

愛情,戀人、佛法、戒律,達賴喇嘛的地位。。。」

這交織在一起然而又難以調和的矛盾,使倉央嘉措艱雄地徘徊在佛法與愛情之間

若依了情妹的心意,

今生就斷了法緣;

若去那深山修行,

又違了姑娘的心愿

帶着對愛情的熱烈迫求,帶着對自由的無限嚮往,帶着對森嚴的宗教戒律和黃教禁欲主義的背叛,倉央高指在被廢除解送北京途經青海湖時神秘地遁去了。崇拜者說他去了天國,仇視者說他去了地獄,不管人們對他作為達賴嘲廉時的政績如何評說,但他的情歌卻在青藏高原流傳千古有口皆碑。人們不光會背,還譜曲廣為傳唱。因為愛情是永恆的主顆,永遠是人類的追求和嚮往。

倉央嘉措留下的不朽詩集《倉央嘉措情歌集》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有藏、漢、英三種文字對照本傳世。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裏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佈,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