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別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
生活中,很多有成就的人,他們經常做一些看起來很有道理的事情,能告訴我們一些內在的東西,讓我們去思考,去感悟。
稻盛和夫先生,1959年在他27歲時,創立了京瓷公司,然後在1972年9月,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但稻盛和夫成功以後,還進行艱苦的修行。1977年9月,稻盛和夫在京都的一個名叫圓福寺的寺院修行。當時他大病初癒,修行又相當艱苦,初冬肌寒之時,他頭戴竹斗笠,身着青布袈裟,裸腳穿草鞋,和前輩修行僧一起站在每家每戶門前誦經,請求布施。
黃昏時,他們拖着筋疲力盡的身體,邁着沉重的腳步走在返回寺廟的路上,路過一個公園時發生了一件事。正在打掃公園身着工作服的老婆婆注意到他們一行人,她一隻手拿着掃帚一路小跑來到他們跟前,向稻盛和夫的行囊丟進去500日元的硬幣(500日元大約等於25.5元人民幣)。這一瞬間,一種前所未有的感動貫穿於稻盛和夫的全身,他的心裏頓時充滿了難以名狀的幸福感。
稻盛和夫為什麼堅持修行,並且在他的公司上市之後,那個時間他的財富和聲望非常可觀的情況下,他依然還在修行。在寒冷的初冬時刻,戶外很冷,他要頭戴竹斗笠,裸腳穿草鞋,身着青布袈裟,和前輩修行僧一起站在每家每戶門前誦經,請求布施。他的這種行為,是想激勵自己,憶苦思甜;是感受生命中非同一般的意義;還是感悟世間苦難尋求另一種感悟,一種人生突破;還是讓身體體驗痛苦,告訴成功的不易,保持初心。不得而知。
現在越來越多有成就的人,很注意個人修行。他們以不同狀態,讓自己保持一種清凈。有的人,會抽出白個月時間,到一個農莊中,關閉電話,關閉外界的聯絡渠道,每天一日三餐吃着素食,日出而起,日落而息。靜靜的思考着過往,思考着自己的每一次成功和失敗,思考着不同的生活意義,思考着奮鬥的目標,尋求一種新的人生。他們叫這種行為,為修行。
人為什麼要修行,意義在哪裡?
是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嗎?
是為了更好的規劃人生嗎?
還是為了享受,一種孤獨,一種清凈,一種特別的體驗?
人生百態,總有很多不同的遭遇,不同的感悟。有時候,自己也進行一次修行,更好的了解自己,規劃人生,確定再次奮鬥的目標,也許是一種不一樣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