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內拍攝
(結營日日程表,圖片來自禪修中心,侵刪)
感興趣的朋友,可官方公眾號查找發文:
《禪修中心|禪修營圓滿結營》~
3號到7號這五天,我在家工作的間隔,也增加了行走和打坐的這兩種休息方式,經過對比和反省給自己開了以下五個「處方」。
- 歸根和內求
心病還須心藥醫,嘗到禪修的甜和苦,甚知靜的好處,就好好踐行起來。
在禪修過程中遇到的酸麻脹痛,更多心靈的感受,這都是屬於心的層面。如今我能夠覺察出來,說明心所主的這個神還是一個明君。它明察秋毫,身體有一點點動靜,都能覺察,都能反映出來。真是應了那句: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先去接受它們,不帶評判。
其次,重新去體會《老子十六章》: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靜坐,在這一呼一吸之間,相對睡眠而言的大歸根,它就是小歸根了,太累的時候自我尋找這種「復命」的機會還是很有必要。這次節假日加班每天採用此方,效果顯著。
2.調中
連續兩天下來發現,每次坐香不管怎麼盤腿,單盤或者散盤,或者左腿在外還是右腿在上,機會都是左腿先麻痹,僵硬,氣血相對右腿嚴重不足。
本來優先考慮用內針左病右治的思路,從右邊扎針調通氣血。可回到家裡後,發現這個情況發生了改變,左右兩邊發麻的情況幾率相當,考慮到坐墊和環境等不同因素,還得持續觀察一段時間。總之就是調和陰陽,不一定用針,還可以用指代針。
3.快步走
禪修行香時,在內圈幾乎要快速走才能跟上節奏,不影響別人,外圈比較大,悠哉悠哉不容易走錯還不用挨板子。每次喝茶或坐香結束後都有行香,快速走比慢走更容易緩解疲勞,集中精力修行,減少雜念。
於是這幾天早晚都出去走,快速走一會,漫步走一會,模擬行香。即便在家辦公時,也不時在家裡順時針走一走(在禪堂的木地板,我們每次都是穿好襪子行走,紮根地板的感覺不錯,有時還有熱流到腳趾,比較接地氣),感覺還是不錯的。李辛老師就曾經推薦過曬月亮,哈~晚上出去迎着月亮散散步.
4.少吃肉
吃了兩天齋,加上持續打坐,以往不停吐痰的情況減少了很多,連打噴嚏流鼻涕的情況也幾乎消失了。有朋友說可能習慣因環境所改變了,不過回到家以後之前的打噴嚏和吐痰也明顯減少了,經過測試,確實是肉多吃了以後就生痰,中午自己在家就盡量吃素,看看一段時間後後改善如何。
當然,晚餐基本帶肉,就適量喝茶解解肉膩。
5.少抱怨
禪堂共修時,會有一些雜音出現,比如某師兄不小心打嗝、打噴嚏,咳嗽等,鬧市中的大佛寺,窗外熙熙攘攘的車流聲,人群歡鬧聲真是聲聲入耳啊,聞通法師有說:「別動心。「 靜心,止語,少心生怨氣。
後來剛好遇到一位三和師兄分享書籍《劉有生演講錄》,劉大善人就提及到脾胃病是從一股怨氣來的,要寬慰自己遇到不遂意的事,不要往外怨,凡事必有因果 。回顧自己的脾胃不好,多半也有情緒的「功勞」,尤其是埋怨。這方面我反思自己對待先生的日常,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以後得多多注意啦。
最後,雖說是給自己開了五個「處方」,但大家也都明白,隨着時間的遷移,處方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及時調整,找到當下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總之,調和陰陽過程中,得常思己見,多多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