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云:「至道無難,唯嫌揀擇。」就是說至上的大道不難,只怕有人挑這挑那。
廟裡的小和尚喜歡怨天尤人,時常抱怨這個,抱怨那個。老和尚總是耐心地聽他抱怨,一言不發。小和尚忍不住了,問:「師父,您怎麼不幫我化解煩惱?」
老和尚讓他取些鹽來,放進一杯水裡,然後喝一口嘗嘗味道如何,小和尚吐出來說:「太苦了!」
老和尚讓他再取些鹽來,帶他來到河邊,讓他把鹽放進河水裡,說:「你嘗嘗河水苦不苦?」小和尚喝了一口,搖搖頭說不苦了。
老和尚慈愛地看着他說:「人生經歷的苦痛,和這些鹽一樣,是有一定數量的,不會過多,也不會太少。但是人們承受苦痛的容量卻不同,當你感覺諸事不順,不如把煩惱苦痛放入河水,而不是一杯水裡。」小和尚點點頭。
過了些日子,老和尚聽不到小和尚的抱怨聲了,問他:「這些日子同過去那些日子相比,有何變化?」
小和尚說:「現在的日子和過去的日子相比,沒太大差別,不是太好,但也不是太壞。」
老和尚笑着說:「你怎麼不再抱怨了呢?」小和尚撓撓頭不好意思地笑了。
老和尚說:「我再告訴你:一個人的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啊。」
生活中的許多煩惱,別人漫不經心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有可能攪亂我們內心的寧靜,讓我們要麼忍氣吞聲,要麼不能自拔。皆因愛比較,太計較。得失的計較,有無的計較,好壞的計較,其實人生在世不稱意,雞毛蒜皮事很多。真的是自己缺憾少了什麼嗎?當然不是,是因為總想着某些地方太在意,要比別人好,正是這種相互比較的心理,為自己的生活帶來了數不盡的煩惱。
所以,我們要秉持着「不比較、不計較」的人生態度,才能在為人處世中體諒他人,寬容自己。當然,不計較不僅僅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對某件事的處理上,而且升華為一種待人處事的人生態度。不計較含義也不僅限於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關愛,而是對天地間所有生命的包容與博愛。
來源 | 深圳弘法寺
圖片來源 | 覺悟號
攝影 | 子軒、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