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利:歷史上的佛道之爭很大程度上是利益之爭

2022年10月08日23:46:11 佛學 1647



學者們對佛教史上流傳的「明帝求法」一事基本都是持懷疑態度,但是人們對與之相聯繫附會的第一部漢譯佛經《四十二章經》卻深信不疑,這也就是人們寧願相信自己所需要的東西的真實性,而不惜自相矛盾的否定了與之相聯繫的事情,這是情感所需。


張勝利:歷史上的佛道之爭很大程度上是利益之爭 - 天天要聞

文化長征創立者張勝利近照

《四十二章經》大約有2/3的內容是來自《法句經》。相當於《法句經》的偈頌部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紀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來傳誦的佛祖法句,編集出新的《法句經》,從〈無常品〉到〈梵志品〉,共計三十三品。《法句經》中有這樣的話:「命欲日夜盡,及時可勤力,世間諦非常,莫惑墮冥中。」諦:真實不虛妄的道理的意思,如俗世中虛妄的道理,叫做俗諦,涅槃寂靜的道理叫做真諦。非常:又稱無常,指世間萬象的無常。【譯文】生命朝夕之間就消失殆盡了,人們應該勤奮努力修行,世間的真理不是無常的,不要迷惑而墮入愚昧黑暗之中。《四十二章經》不是最初傳來的經,更不是直接的譯本,而是一中經抄。現存的《法句經》是三國時支謙翻譯的,根據支謙本序文,在他之前還有一個譯本,所以漢末時《法句經》就有了。


張勝利:歷史上的佛道之爭很大程度上是利益之爭 - 天天要聞

文化長征創立者張勝利書法作品

《四十二章經》應該是抄的箇舊本而加以潤色的,他抄經的時代是相當遲的。支謙是三國時佛經翻譯家,又名支越,字恭明,原為月氏人,故姓支。其祖父法度於東漢靈帝時率數百人來華定居,故支謙生於中國。他受業於同族支亮,而支亮受業於支讖,三人均聞名於世,有「天下博知,不出三支」之謂。漢獻帝末年,支謙為躲避戰亂入吳,因聰慧過人,時人稱其為「智囊」。從吳孫權黃武二年到孫亮建興二年約三十年間,譯出佛經《大明度無極經》、《大阿彌陀經》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創作了《贊菩薩連句梵唄》三契,其翻譯以大乘「般若性空」為重點,為安世高、支讖以後的譯經大師。


張勝利:歷史上的佛道之爭很大程度上是利益之爭 - 天天要聞

文化長征創立者張勝利書法作品

現代學者認定《四十二章經》是在東晉時期抄出的,其理由:一、此經最初見於東晉成帝時的《支敏度錄》,所以它應出在此錄之前。二、在惠帝時,道佛爭論,王浮着有《老子化胡經》,說佛教是假造諸經,但未提到《四十二章》的名字,可見當時尚無此經,否則王浮決不會目睹這一所謂初傳佛典而不加以攻擊。因此,此經抄出的年限,最早不能超過《化胡經》,最晚不能晚於《支敏度錄》。惠帝末年是公元三0六年,成帝末年為公元三四二年,大約就產生於此三十年之間。


張勝利:歷史上的佛道之爭很大程度上是利益之爭 - 天天要聞

文化長征創立者張勝利書法作品

《化胡經》全稱《老子化胡經》或《老子西升化胡經》,別稱《老子化胡成佛經》或《明威化胡經》。謂老子西遊化胡成佛,以佛為道教弟子,故名。道家著作。西晉道士王浮撰。本一卷,經後人陸續增廣改編為十卷。王浮,西晉惠帝(290——306年在位)時道士。曾為天師道祭酒。傳雲曾與釋帛遠辯論道佛先後,因造作此經。

老子化胡說是巧妙利用《史記》老子傳說中「西出函谷關而去,莫知所終」之句編造出來的。《老子化胡經》是佛道爭勝的產物,是道教徒攻擊佛教的主要依據,因此,後世二教互相詆毀,該書首先受到佛教徒的攻擊。唐時名僧曾數次上奏朝廷,請焚該書。至元代,亦因該書引起佛道之爭。元代曾先後四次焚毀《道經》,該書皆首當其衝。《佛祖歷代通鑒》卷21載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聖旨焚毀諸路偽道藏經之碑》詳述了焚毀此經的經過。又卷22載:「欽奉聖旨禁斷道藏偽經下項(見者便宜收取)」,第一種即列《化胡經》王浮撰。從此以後,此書便告亡佚。因此明代所修《正統道藏》和《萬曆續道藏》,都不見著錄了。

《老子化胡經》不同於其它經文,它是佛道兩教長期論爭的產物。遠在《化胡經》出現以前,東漢時社會上就流傳着化胡說,當時佛教傳入中國不久,為了在中國立足,必須與中國的傳統信仰相結合,依附於黃帝、老子的神仙術,那時的人敬神時把黃帝、老子、佛陀放在一起合祭。

後來道教徒以此書作為攻擊和貶低佛教的主要論據,也是歷史道佛鬥爭的主要依據。西晉中期不僅有「老子化胡」之說,而且創作出了《老子化胡經》。西晉中葉以後,佛教勢力增長,不再容忍老子化胡之說,因而與之爭辯,隨引起歷代爭論。唐高宗中宗時,曾下詔焚毀,但仍有流傳。到元朝忽必烈時期,忽必烈組織了一場國家層面的佛教、道教大辯論,最終忽必烈判定道教全面失敗結束,結束了上千年的紛爭。

道教和佛教之間的爭辯,根本的目的,其實是利益之爭。佛教進入中國後,因其教義的嚴密性,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立刻就有大批的粉絲加入,而這必然會引起本土宗教道教的不滿,為了爭奪信徒等利益,《化胡經》便應運而生了。文化長征創立者張勝利中國哲學思想縱橫(第346回)收錄於張勝利哲學思想系列專著《大道汜兮》。

康清濁錄音整理 薛金銀錄製

張勝利著作:《吉祥如意經》、《大華般若波羅妙法經》、《大圓滿經》《明月照千江》、《德道經》、《大道汜兮》、《大行》等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裏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佈,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