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唯一的比丘尼肉身菩薩:曾是富家千金,還當過志願軍軍醫

2022年10月07日22:50:43 佛學 1687

在人的一生中,認準一件事並堅持下去是非常難的,更不用說將它當成終生的事業,不計回報。

中國唯一的比丘尼肉身菩薩:曾是富家千金,還當過志願軍軍醫 - 天天要聞

是只要我們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堅持着一件平凡的事情,就會讓我們變得與眾不同。

今日我們所介紹的人物就是這樣一位一生秉承佛心,以慈悲為懷,兼濟天下人的仁義師太,她更是圓寂後修成肉身菩薩,為她經歷人間的一切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自小便聽佛

仁義師太本名姜素敏,1911年出生在瀋陽的一個富貴人家。雖然家境優渥,父母寵愛,但是備受封建思想的壓迫,父母不僅從小就讓她裹腳,還在她十幾歲時給她指了一門親事。

中國唯一的比丘尼肉身菩薩:曾是富家千金,還當過志願軍軍醫 - 天天要聞

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安排她讀私塾,學習琴棋書畫,想將她培養成賢良淑德,人人誇讚的大家閨秀。

雖然她的學業頗受人稱道,但是小小的姜素敏對這些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愛,她真正喜愛的是到寺廟裡聽和尚誦經,聽大師講佛法

她時不時在家中熏檀香,抄寫佛經,修身養性,時不時在佛經深奧玄妙的海洋中遨遊,開始以佛的眼光看待這世間的人與物,情與法,漸漸地悟出一些東西,修出了一顆慈悲心

中國唯一的比丘尼肉身菩薩:曾是富家千金,還當過志願軍軍醫 - 天天要聞

在檀香灰的見證下,不過幾年時間,姜素敏就能將很有難度的經書倒背如流,可見她的誠心與對佛的虔誠信仰,一個十幾歲的青年,找到了堅持一生的信仰

她常去寺廟,就發現那裡的寺院破舊,環境清苦,僧人苦修,經常吃不上飯。於是經常將家中的糧食取出來接濟那些可憐的僧人。

中國唯一的比丘尼肉身菩薩:曾是富家千金,還當過志願軍軍醫 - 天天要聞

在她成年前後,她又愛上了醫學,潛心於此,頗通針灸醫道,姜素敏還憑藉這身醫術還救助了許多人

心有信仰,胸懷大義

雖然姜素敏鍾對佛教虔誠信仰,但是礙於一些世俗的牽絆,要承擔身為女兒、妻子的責任,一直難以真正出家。直到1940年,她29歲時,才在五台寺顯通寺削髮為尼,心愿得成,法名仁義。

中國唯一的比丘尼肉身菩薩:曾是富家千金,還當過志願軍軍醫 - 天天要聞

出家後她潛心修鍊,在精進佛法的過程中,她的內心世界有一顆慈悲的菩提心,周身也散發出平易近人、溫潤如玉的氣質,她還從佛法中領悟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

醫學與佛心都是她的堅持,她一個也沒落下。1942年,她來到瀋陽中醫院,將她所學的醫術深挖其根本,還學習了多種醫學理論,與時俱進,不斷鑽研,果然救了許多苦命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隨後幾年,朝鮮戰爭爆發。在戰火紛飛、自身難保的時候,仁義不顧危險,帶着自己善良慈悲的內心,憑藉學到的一身過硬的醫術,毅然決然加入了志願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戰地醫生,奔赴前線,救治傷員。

中國唯一的比丘尼肉身菩薩:曾是富家千金,還當過志願軍軍醫 - 天天要聞

在戰場上,為了搶救傷員,她住在環境艱苦的洞穴中,時常還要在露天的冰天雪地中忙碌。有一次更是險之又險,戰場上槍炮無眼,敵人的一顆槍子飛來,一擊命中了她的腕骨

一時之間一陣劇痛,差點讓她失去左手,對於醫生來說,手是行醫救人的工具,非常重要。但是危機當前,兇險萬分,還有傷勢更重的傷員需要搶救,她必須忍住疼痛與眼淚,只是用紗布簡單地包紮,硬撐着繼續救治他人。

在前線的幾年中,仁義勤勤懇懇,使用最為精通的針灸,妙手回春,搶救醫治了很多受傷的戰士。

中國唯一的比丘尼肉身菩薩:曾是富家千金,還當過志願軍軍醫 - 天天要聞

她雖然是柔弱的女子,但在國家危難的時候,卻毫不猶豫地投身到了抗戰之中。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她的時候,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何為「巾幗不讓鬚眉」。

同時,她用自己力量,幫助那些在逆境中需要幫助的人,用自己的善良與慈悲,溫暖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戰後,她被派往鄉村的衛生院,在小小的天地間也救助了許多村民。

中國唯一的比丘尼肉身菩薩:曾是富家千金,還當過志願軍軍醫 - 天天要聞

回顧她的前半生,長久以來,她就像她的名字仁義一樣,始終向世人傳遞着仁愛,傳遞着善意,以一顆悲憫之心救助着受苦受難的人們

晚年清修

1983年,已經72歲高齡的仁義師太來到九華山,選中了通慧禪林這塊福地,想要在此度過餘生。

中國唯一的比丘尼肉身菩薩:曾是富家千金,還當過志願軍軍醫 - 天天要聞

此地花草樹木茂盛,清幽怡人,坐落在這群峰之間,若在打坐誦經的間隙一眼望去,只見一片鬱鬱蔥蔥的世界,林間時不時傳來黃鸝婉轉,溪水潺潺,頗有意趣,是一處極能修身養性之地。

但是環境雖好,但是房屋卻難以住人,門窗破損、牆體脫落,整個院落都荒廢失修、破敗不堪。但是這並沒有阻擋仁義老師太的想法,她看到這殘破的景象決定將其重修,重煥寺院生機。

中國唯一的比丘尼肉身菩薩:曾是富家千金,還當過志願軍軍醫 - 天天要聞

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積蓄,還以高齡每天出診,賺得修葺的費用。還要親自上山下山,對採買材料、修復的過程嚴格把關,通過兩年多的勞心勞力,終於將這塊禪林修復,並更勝從前。她對於佛教與寺廟的愛是如此深沉,如此無私,讓人動容。

修成比丘尼肉身菩薩

1995年11月28日晚7點,仁義老師太圓寂,享年85歲。她的弟子們遵從她的心愿,以坐缸來圓滿她自己的一生。

中國唯一的比丘尼肉身菩薩:曾是富家千金,還當過志願軍軍醫 - 天天要聞

三年後,寺院上下見證了開缸,只見師太穩穩地端坐在缸里,還呈現出日常最為熟悉的救人施針的狀態。

所謂坐缸,就是大師圓寂後,將他的肉身放入一口大缸中,並在底部,缸中撒草木灰等灰屑防止水汽進入,以保證大師的肉身不腐。但是真正不腐的肉身少之又少,而仁義師太的肉身奇蹟般的不腐,是一個罕見的事情,令人稱奇

肉身不腐,在佛教看來則表示她是金剛不壞之身,乃是成佛的標準。師太的肉身如此完好,如同神佛再世,難怪整個禪林都如此喜不自勝,這對佛教來說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中國唯一的比丘尼肉身菩薩:曾是富家千金,還當過志願軍軍醫 - 天天要聞

而且師太本是比丘尼,修成金身本就罕見,而以比丘尼的身份修成更是前所未有,足以讓世人驚嘆。

此消息一出,世人都猜想讚歎,師太平生以慈悲為懷,普渡眾生,挽救了許多人的性命,最終能得以證道,圓滿,修成肉身菩薩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裏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佈,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