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名勝古迹不計其數,當然也有一些古寺,在這些寺廟當中,歷史悠久且聲名遠揚的卻屈指可數,比如北京戒台寺就是其中之一。這裡還有一處戒壇,被人們被譽為天下第一戒壇,戒壇上還有113尊奇怪的石像也各不相同,同時也告訴了我們三個道理……究竟是什麼石像,又是什麼道理呢?下面就讓小編來揭秘吧。
戒台寺藏在北京城外的馬鞍山中,雖然寺院的整體面積不大,但是保存得卻十分完好,算是最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寺院之一。史料記載,戒台寺原名叫慧聚寺,始建於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了。到明朝時期,英宗皇帝又改名為萬壽禪寺,但因為寺院內有一座戒壇,所以又被當地百姓稱之為戒壇寺,並且一直延續至今。
上世紀90年代,文物部門們對戒台寺進行了文物普查,共計有各類文物1000餘件,一直從唐宋到明清,如陶器,金銀器和玉器,以及石像和碑文石刻等。在這些文物中,石塔,經幢和戒壇三樣是罕見的珍品,尤其是保存完好的戒壇,還是迄今為止我國現存最大的戒壇,高約4.2米,共計三層堆疊,每一層都有須彌座,並且還有雕刻精緻的石像和紋飾。
戒壇是傳戒的地方,如明代《留青日札·戒壇》中記載:每年三月開戒壇,為天下僧人受戒之所,名曰萬善戒壇。俗人出家為僧,一般需要剃度修行,通常剃度的地方就是戒壇,然後再由方丈在戒壇為弟子傳戒。雖然戒壇是重要的建築,但並不是所有的寺院都有戒壇,因為修建一座戒壇需要耗費巨資,所以只有較大的寺院才能承擔得起。
如今保存完好的戒壇還有三處,即浙江杭州台慶寺,福建泉州開元寺和北京戒台寺,其中為首的便是北京戒台寺的天下第一戒壇。上文中提到,戒台寺的戒壇有三層,所代表的則是聖地須彌山,即宇宙之中心,因此戒壇在人的心目中有着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精神的家園,也更是心靈的歸所。值得一提的是,戒壇上的石像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也有三個意義。
第一:讓我們明白了和平的重要性。專家們經過考證,確定在清末的庚子事變中,戒台寺多次遭遇戰火的洗禮,戒壇上的很多石像也都被毀壞。後來,一位自稱是天津泥人張傳人的師傅出手,歷時半年之久才基本修復了戒壇上被毀壞的石像。不過,有些並沒修復,目的就是為了留下戰爭的印記,讓我們現代人懂得和平來之不易,懂得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
第二:讓我們學會了如何善待他人。俗人受戒之後,除了要潛心修行之外,還要懂得行善和寬以待人,正所謂日行一善,功滿三千。在戒壇受戒是強大的儀式感,會得到戒壇祭神的庇佑,但其實內心的善良也是最好的保護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應當多善言,多善行,只有我們與人為善了,別人才會對我們施以善心,所以自己才是自己的保護神。
第三:讓我們知道獲得成功的方法。專家們經過據統計,在戒壇的四面牆上共計有113個小石龕,其中上層28個,中層36個,下層49個。在每個石龕之中,都塑有一個小石像,也就是戒神,但是每個戒神都不一樣,有的是面目猙獰的羅剎漢,有的是威風凜凜的將軍,還有的是道貌岸然的書生,以及一些動物的造型。專家表示,這樣各不相同的戒神代表的就是芸芸眾生,含義就是只要每個人都一心向善,就都能步入正途獲得成功。
在戒台寺的一旁,還有一座知名度很高的寺院——潭拓寺。每到節假日,潭拓寺都人山人海,但戒台寺卻一如既往地冷清,這其中有歷史的緣故,也有現代的原因。不過這樣也挺好,多一份清靜就多一份修行,還能始終保持戒台寺的原貌。
參考資料:
《戒台寺戒神》作者:王城,出版社: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