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問高僧:大清能傳幾代?高僧的話當時沒人懂,溥儀:朕明白

2022年10月01日17:13:37 佛學 1834

為了皇位永傳,國運昌順,清朝歷代皇帝都好求佛問道,希望高人能為王朝社稷指點迷津。

早在順治年間,就有高僧對大清的結局作出了預言。但二百年來,沒有人看破或說破大師話里的玄機,直到王朝覆滅的前夜,倉皇退位的溥儀才參透了大師當年的預言。

順治問高僧:大清能傳幾代?高僧的話當時沒人懂,溥儀:朕明白 - 天天要聞

一心向佛的皇帝

這句關於王朝命運的讖語,是順治皇帝請教高僧得來的。他也是大清歷史上最為迷信的皇帝,而他的迷信則與他的經歷息息相關。

順治皇帝6歲時遭遇了父親的突然離世,小小年紀就捲入了複雜的權利鬥爭。

因為他的父親皇太極尚未確立繼承人就英年早逝,從而使當時最有勢力的碩睿親王多爾袞和肅親王豪格陷入了激烈的皇位角逐,由於雙方勢均力敵,鬥爭陷入了僵持的狀態。

於是,善於謀略的多爾袞就選擇了另闢蹊徑,他聯合皇后孝庄,擁立皇太極的九子愛心覺羅·福臨為帝,自己為攝政王,一舉奪得了實權。

順治問高僧:大清能傳幾代?高僧的話當時沒人懂,溥儀:朕明白 - 天天要聞

因為順治登基時年僅六歲,由攝政王多爾袞把持朝政多年,在十三歲親政以後,他希望施展抱負,開創一個民族融合的繁榮盛世,卻仍是空有一腔熱血。

他推行的休養生息、發展生產、積極接納漢族文化的政策,因侵害了滿族元老的利益,遭到了朝中權貴的集體反對。

政治上的頻頻受挫,讓順治皇帝開始尋求精神的寄託,他對佛法興趣極大,結識了眾多佛教高僧,並在宮裡接見他們,暢談佛法。

在1660年,政治上受挫的順治又遭遇了感情上的巨大打擊,從此他對生活徹底絕望,開始一心向佛。

這一年,順治最喜歡的妃子董鄂氏得了天花,多方求醫,病情仍不見起色。

順治問高僧:大清能傳幾代?高僧的話當時沒人懂,溥儀:朕明白 - 天天要聞

傷心欲絕的順治只好寄希望於宗教,每天虔誠地燒香拜佛,希望神明的加持能讓董鄂氏康復,但天不遂人願,董鄂氏最終因病過世。

董鄂氏死後,順治無心管理朝政,渾渾噩噩地過了三年,在他24歲時,召集群臣,發出了罪己詔,一共14條。曆數和反思了自己在位期間的種種過錯,譴責了自己作為皇帝的不稱職,從而表達了自己想要退位的決心。

他確定三子玄燁為繼承人,並安排了四位輔政大臣,輔佐朝綱。

至於順治皇帝退位後的去向,後人眾說紛紜,但廣為流傳的說法是,順治皇帝在退位後隱姓埋名,出家為僧,在青燈黃卷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順治問高僧:大清能傳幾代?高僧的話當時沒人懂,溥儀:朕明白 - 天天要聞

一語成讖的預言

在決定退位之前,順治最擔心的就是大清的基業因自己而毀,他還特地詢問高僧,大清可傳幾代?

大師只是告訴他:「十帝在位九帝囚,還有一帝在幽州

當時的順治並沒有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但十帝在位的說法卻讓他感到放心。雖然在位期間沒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但也不會淪為亡國之君,不會愧對祖宗。

不光順治皇帝沒有參透大師的預言,當時的皇族大臣們也是一知半解。或許也有高人看懂了,但卻不敢多言。因為皇室傳承千秋萬代,才是統治者的期望,他們也不允許不利皇室的言論傳播。

順治退位以後,康熙即位,當時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朝野上下都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裡,大家都認為大師的言論純屬嘩眾取寵,再也無人提及。

順治問高僧:大清能傳幾代?高僧的話當時沒人懂,溥儀:朕明白 - 天天要聞

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反帝反封建的浪潮席捲全國,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宣布退位,大清國的歷史就此畫上了句號。

從1644年清軍入關到溥儀退位,正好經歷了十位皇帝,這讓當時的人們不禁為高僧的一語成讖而感嘆。

「十帝在位」表明大清將傳承十位皇帝,從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咸豐、光緒再到末代皇帝統宣,正好十位。

而「九帝囚」說的則是光緒皇帝,他是清軍入關以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期間列強入侵,割地賠款。為了走出內憂外患的國家困境,光緒皇帝支持了維新派,發起了戊戌變法

順治問高僧:大清能傳幾代?高僧的話當時沒人懂,溥儀:朕明白 - 天天要聞

因為變法侵犯了守舊派貴族的利益,遭到了慈溪太后的鎮壓,並將光緒皇帝囚禁在了贏台,被囚不久,他就離奇死亡。

末代皇帝的歸宿

辛亥革命爆發,溥儀作為宣布退位的末代皇帝,享受着民國政府的退位優待政策。他和皇室成員依舊居住在紫禁城,直到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廢除大清帝號,溥儀才攜皇室成員離開了北京。

離開北京後的溥儀,除在天津短暫停留開展復辟活動外,大多數的時間都在河北一帶活動。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人建立了偽滿洲國,擁立溥儀為皇帝,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溥儀作為傀儡皇帝一直待在偽滿州國。

順治問高僧:大清能傳幾代?高僧的話當時沒人懂,溥儀:朕明白 - 天天要聞

而偽滿洲國所在的河北、遼寧一帶,正是古代幽州的所在地,這也就印證了高僧「還有一帝在幽州」的說法。

結語

關於王朝命運的預言,歷朝歷代都有,其中很多都是一語中的,但這也並非預言者神機妙算或看破天機。

因為國家的興衰和王朝的更替,都遵循着一定的客觀規律。封建王朝發展到後期,都會經歷貧富差距的拉大和階級矛盾的激化,從而引發農民起義和政權的更替。

大清國也不例外,即使開局就已經道破結局,也無法跳出歷史發展的規律。


#頭條創作挑戰賽#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裏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佈,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