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台灣高僧歸還千年佛首,簽完協議書後,卻提出了一個條件

2022年09月30日18:01:00 佛學 1806

眾所周知,佛教文化在我國歷史上佔據重要的地位,幾乎在我國歷史上的每一個時期都有佛教的存在。

雖然佛教的發源地是在印度,但這絲毫不影響佛教文化在我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我國的發展。

經過了千年的風風雨雨,佛教不僅沒有沒落,反而歷久彌新,在我國散發出更加耀眼的光彩,煥發出更加動人的光芒。

提到佛教在我國的紮根發芽,我們就不得不提存在於我國的各個角落的眾多寺廟。

2014年,台灣高僧歸還千年佛首,簽完協議書後,卻提出了一個條件 - 天天要聞

這些寺廟大小不一,建造的年代也不同,但唯一相同的就是它們有着共同的信仰。這些寺廟不僅是我國佛教文化的見證,更是各文化交融的見證。它們見證這佛教文化在我國的傳播、融入、交流和演變。

在河北省靈壽縣有這樣一座寺廟,名字叫做「幽居寺」。寺廟裡每天都會有人前來禱告,祈求佛祖的保佑。虔誠的祈禱能夠洗滌人的心靈,以一顆最純凈的心來面對佛祖。

可就在這樣一個佛教聖地居然發生了不可思議的盜竊案。1996年,幽居寺里供奉的佛像的佛首居然不翼而飛了!寺廟上上下下全都陷入了一片混亂。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了2014年。

2014年,在我國的寶島台灣佛光山的一座寺廟裡,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收到了信徒捐贈的一尊佛首。

2014年,台灣高僧歸還千年佛首,簽完協議書後,卻提出了一個條件 - 天天要聞

根據信徒所說,這尊佛首是在一場拍賣會上拍到的。經過鑒定,這尊佛首就是當年幽居寺失竊的佛首。

這個消息對於幽居寺來說可謂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失蹤了幾十年的佛首終於能夠回到原位了。然而,就在雙方準備簽訂歸還協議的時候,這位台灣高僧卻突然提出了一個條件。

那麼這個條件到底是什麼呢?佛像最後到底怎麼樣了?

輝煌歲月

北齊是我國南北朝時期的政權之一。可能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個朝代非常陌生,就連我們的歷史書上有關南北朝的歷史也幾乎是一筆帶過。

2014年,台灣高僧歸還千年佛首,簽完協議書後,卻提出了一個條件 - 天天要聞

不過即便如此,北齊仍然是一個值得我們了解的時期。

相比較於我國的其他朝代,北齊的時間十分短暫,只有短短二十七年。這在我國上下五千的歷史長河中算是時間很短的一個朝代了。

在這二十七年里,北齊一共經歷了六位帝王。雖然存在的時間十分短暫,但是北齊的經濟水平遠超當時另外的兩個國家,同陳和北周

除了經濟發達之外,北齊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佛教盛行。雖然佛教在此之前就已經傳入了我國,但是北齊的風氣為佛教的傳播營造了一個很好的氛圍。在這樣的社會下,佛教得到了充分的滲透。

2014年,台灣高僧歸還千年佛首,簽完協議書後,卻提出了一個條件 - 天天要聞

北齊時期的人民十分信奉佛教,無論是高官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無一例外地把佛教作為自己的信仰。他們相信只要相信佛祖,好運總有一天會眷顧他們。

正是因為如此,北齊時期寺廟十分盛行。在全國各地都能看到寺廟的存在。根據不完全統計,北齊時期一共有四萬多個寺廟!這個數字讓人不禁瞠目結舌,這無異於走幾步路就能看到一個寺廟的程度。

在這千千萬萬個寺廟中,有一個名字叫做「幽居寺」的寺廟十分出名。

2014年,台灣高僧歸還千年佛首,簽完協議書後,卻提出了一個條件 - 天天要聞

幽居寺地處深幽的樹林之中,周圍被小溪和湖水包圍,人們經過這裡總是會感到非同一般的心曠神怡,幽居寺也因此而得名。

除了幽美的環境之外,幽居寺更為著名的則是寺廟內供奉的三尊佛像:釋迦牟尼佛、無量壽佛和阿閦佛。這三尊佛像也是在北齊時期建造的,十分具有北齊時期的特殊風格。

和之前的佛像風格不同,北齊時期的佛像線條柔和,看起來更加慈祥平易近人。

比起讓佛像高高在上,北齊的雕刻師更加註重佛像的基本架構。這樣獨特的風格對以後朝代的雕刻風格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2014年,台灣高僧歸還千年佛首,簽完協議書後,卻提出了一個條件 - 天天要聞

為了能讓這三尊佛像能更加具有威嚴,幽居寺也擴大了規模。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幽居寺的繁榮景象可謂是空前的。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遊客和初步擴增的僧侶人數都證明了幽居寺的繁盛。

可是這樣的繁榮景象並沒能持續到最後。北齊沒落之後,幽居寺也跟着沒落了下去。好在對於寺廟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人流量,而是虔誠的信仰。只要信仰不變,它就不會消逝。

然而,這一切平靜都在1992年的一天被打破了。這樣重要的佛像居然遭到了有心人的眼紅和記恨,對佛像痛下毒手。

首身分離

1992年,河北靈壽縣沙子洞村傳來一個噩耗:無量壽佛和阿閦佛的佛首居然不翼而飛了!守夜的村民已發現這件事就立刻上報給了上級部門。

2014年,台灣高僧歸還千年佛首,簽完協議書後,卻提出了一個條件 - 天天要聞

當地文物部門收到消息之後立刻來到了幽居寺調查情況。根據守夜村民所述,昨晚巡邏的時候佛身還完好無損,可是今早佛手就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照此看來佛首一定是在深夜的時候被偷竊了。

但是這件事實在蹊蹺,就連文物部門也沒有迅速有效地解決辦法。佛像體積巨大,想要轉移到別的地方根本不可能,只能派更多的人看管這裡,防止剩下的一尊釋迦牟尼佛慘遭毒手。

文物部門自然知道這樣的監管效力對於身手高超的竊賊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麼,可是考慮到現實的情況,考慮到佛神本身的特性,他們只能硬着頭皮這麼做。

可誰能料到,在重重防衛之下,釋迦牟尼佛的佛首還是沒能幸免於難。

2014年,台灣高僧歸還千年佛首,簽完協議書後,卻提出了一個條件 - 天天要聞

1996年的一天晚上,巡邏的村民們被幾個黑影拖到一邊捆了起來。就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釋迦牟尼佛的佛首也被這一行人偷了去。

不過好在這次作案這次他們留下了作案痕迹,沒能像上次一樣逃之夭夭。等抓到兇手之後,人們一看就傻了眼。兇手居然是隔壁村子的村民。

據這些村民們稱,他們也只是收人錢財替人辦事,真正的兇手的真實身份他們也不清楚。就在抓到他們的時候,佛手早就不知道被運到了哪個地方了。

這樣的結果讓在場所有人都捶胸頓足。雖然抓到了兇手,可是沒能順藤摸瓜找出幕後真兇,佛首也不知去向了。或許現在佛首已經被運到了遙遠的世界上的某一個角落了,找起來難度堪比大海撈針。

2014年,台灣高僧歸還千年佛首,簽完協議書後,卻提出了一個條件 - 天天要聞

佛手丟失之後,靈壽縣的文物部門立刻把剩下的佛身運到了當地博物館好好保存,期望能夠佛首和佛身將來能有合併的一天。可這一等就是二十多年。

直到2014年,海峽對岸傳來了好消息。

那時一位佛教信徒走進了佛光山的一座寺廟裡。本以為他和其他來到這裡的人一樣,是為了來這裡燒香拜佛。可誰都沒有想到,他的出現為寺廟帶來一個巨大的「驚喜」。

這位信徒將自己珍藏的佛首捐贈給了寺廟,據他所說,這尊佛首是他在一場拍賣會上以兩千萬的高價拍賣而來的。正是因為佛首如此珍貴,他才會把它捐贈給寺廟。

2014年,台灣高僧歸還千年佛首,簽完協議書後,卻提出了一個條件 - 天天要聞

這尊佛首高約四十七公分,雕刻精細,線條流暢。即使有了年頭了,也看不出歲月的痕迹。佛像慈眉善目,神態慈祥,讓人一看就能安下心來。

寺廟的星雲大師一看就知道這尊佛首的來處絕對不同小可,對於佛像來說,讓佛首和佛身分離開是大不敬,作為僧侶,星雲大師覺得自己有責任也有義務幫這尊佛首找到它配套的佛身。

查閱了有關資料之後,星雲大師確定了這尊佛像就是北齊時期建造的釋迦牟尼佛。得知了這尊佛像的歷史之後,星雲大師不禁感慨。這尊佛像不知道經過了多少顛沛流離猜到了他的手中。

為了能找到佛首的配套佛身,星雲大師聯繫了國家文物部門,希望他們能夠幫忙找到佛身的下落。

2014年,台灣高僧歸還千年佛首,簽完協議書後,卻提出了一個條件 - 天天要聞

得知此事之後國家文物部門十分重視,立刻對此進行了調查。排查之後,他們確定了這尊佛手就是二十年前在河北失竊的那尊佛像。經過了多年的顛沛流離,佛首和佛身終於有機會合為一體了!

金身合璧

找到了佛身之後,星雲大師決定將佛首無償捐贈給幽居寺。經過了雙方的同意之後,決定簽署捐贈協議。

可就在簽署合同之前,星雲大師突然臨時提出了一個特殊的要求。星雲大師希望能夠先把佛身運到台灣來,在台灣完成佛首和佛身的合體。

合體之後,再讓完整的釋迦牟尼佛像在台灣供奉一段時間,供台灣當地的人們參拜,這之後再把完整的佛像運回大陸。

星雲大師提出這樣的要求其實也可以理解,釋迦牟尼佛的佛首和佛身合體雖然聽起來像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事實上其中卻蘊含著很深層的含義。

2014年,台灣高僧歸還千年佛首,簽完協議書後,卻提出了一個條件 - 天天要聞

兩岸問題一直是一個很敏感的問題,在2002年的時候,佛指舍利進入台灣引起了空前的轟動,民眾們紛紛前來拜訪,可見台灣人民對於佛見文化的嚮往和喜愛。

佛教在兩岸之間的交流不僅僅是兩岸文化之間的交流,更是促進兩岸關係的重要事件。如果能通過這次時間加深兩岸的關係,讓台灣民眾領略古代佛教的風采,那想必會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

可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是那麼簡單。等待大家的是一個很重要的實際問題:釋迦牟尼佛像要怎麼運到台灣呢?

這尊佛身高度約有一米八,重量更是達到了一點五噸,體積巨大。除此之外,佛身的珍貴性不言而喻。所以它的運輸方式不能像其他大物件一樣簡單粗暴,而是需要小心保護。

2014年,台灣高僧歸還千年佛首,簽完協議書後,卻提出了一個條件 - 天天要聞

河北到台灣的距離很遠,在長途跋涉期間很難保證佛身的完好無損,所以想要處理它的運輸問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集思廣益之後,大家終於想到了一個萬全的辦法:空運。

他們找到了一架專門的飛機,把佛身正房在裏面,仔仔細細進行包裝,這樣才能保證在運輸途中佛身不磕碰不開裂,平平安安的從大陸運到台灣。

解決了運輸問題之後,2015年5月15日,釋迦牟尼佛的佛身終於來到了台灣佛光山。這是兩岸的共同努力,這是兩岸共同的願望,這是兩岸共同的好日子。

最終,佛像合體的日子被最終確定在了5月23日。

2014年,台灣高僧歸還千年佛首,簽完協議書後,卻提出了一個條件 - 天天要聞

這一天,無數台灣民眾自發來到這裡觀看佛像合體。在眾多僧侶的護送下,在民眾們的目光下,佛首和佛身終於成功地合為一體。當釋迦牟尼佛完整的出現在了人們面前的時候,所有人都被它吸引了。

之間釋迦牟尼佛像做工精妙,雕刻精細,佛像臉上還掛着慈祥的微笑,讓人挪不開眼。佛教信徒們激動不已,紛紛祈禱參拜。

2016年2月21日,在佛光山供奉了九個多月之後,釋迦牟尼佛像終於回到了北京的國家博物館裏。回歸之後,有關的工作人員對佛像進行了精密的修復,釋迦牟尼佛像從頭到腳煥然一新了。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佛首和佛身一分為二,經過了兩岸分離的苦痛,經過了漂泊多年的日子,釋迦牟尼佛像終於成為了完整的佛像。

2014年,台灣高僧歸還千年佛首,簽完協議書後,卻提出了一個條件 - 天天要聞

這次釋迦牟尼佛像的合體對兩岸關係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義,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

即使大陸與台灣之間相隔一條海峽,但血脈永遠讓我們聯繫在一起。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風俗永遠是我們一體的證據。

其實像釋迦牟尼佛像這樣佛首和佛身分離兩地的佛像在我國數不勝數:

在許多次戰爭里,它們有的被侵略者搶走,有的被私人收藏家珍藏,有的流落民間成為家族的傳家寶,有的則消失的無影無蹤……

像釋迦牟尼佛這樣能夠重新歸於完整的佛像是幸運的,但是還有更多佛像還沒能找到歸屬。

這次的實踐也為我們鼓舞了士氣,希望在將來的日子裏,能有越來越多的佛像找到真正的家。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裏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佈,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