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靈岳,莫如嵩山;山中道場,茲為勝殿」。因坐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中,少林寺得其名。2010年,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被收入《世界遺產名錄》,正式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這其中就有少林寺建築群。
清吟易筋經,雲間舞少林。
紅塵煙雲去,明月鑒金頂。
少林寺誕生於佛教繁榮的南北朝時期,謂孝文帝為印度僧人佛陀跋陀羅敕建。作為少林寺第一位住持,跋陀在此翻譯經書,廣收弟子,慕名而來之人眾多。後來菩提達摩從印度輾轉至少林寺,首創禪宗,影響深遠,因此少林寺便奠定了其佛教地位,成為禪宗祖庭。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說起少林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少林功夫,李連杰在同名電影中的招式還歷歷在目。作為佛教禪宗祖庭和享譽世界的少林武術發源地,少林寺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武術愛好者來此學習。
少林是中華武術中體系最龐大的門派,原是由達摩為了驅除弟子睏倦、保護寺廟的一套動作而來。少林功夫的套路之多令人驚嘆,套路之間也蘊含著哲學思想,講究天人合一、陰陽糅合等。少林功夫講究禪武合一,有「武術禪」之稱。概括來說,少林功夫在乎的不是形,而是神,不過是借練功習武達到一種修行的目的。
少林寺主要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建築,由南到北沿中軸線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法堂)、方丈室、立雪亭和千佛殿共七進院落。
山門是少林寺的大門,門額上三個字為清康熙皇帝親筆。山門甬道兩旁的碑林和東側的碑廊有蔡京、米芾、趙孟頫、董其昌等名家的碑文作品。碑刻見證了少林寺的興廢盛衰,蒼翠的樹影倒映在碑刻上,好似歲月留下的斑駁痕迹。漫步其間,細細摩挲,好像觸摸到了時空的結界,每一塊都承載了流逝歲月的重量。
天王殿後面的大雄寶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築。前方東南為鐘樓,西南為鼓樓。晨鐘暮鼓,古剎梵音,神聖而肅穆。
藏經閣為高僧講經說法的場所,藏書達八百萬卷,珍藏有明大藏經、少林拳譜秘籍、清《少林寺志》等珍貴文物史料,是一個熠熠生輝的文化寶庫。
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與理事的地方。方丈室後,有紀念二祖慧可的立雪亭,相傳是慧可在雪地中向達摩祖師斷臂求法的地方。冬天雪花紛飛,讓人恍若看見慧可在大雪中斷臂的身影。
千佛殿是少林寺常住院的最後一進大殿,也是少林寺現存最大的佛殿。殿內有「五百羅漢朝毗盧」大型壁畫。地面上有48個腳坑,相傳為當年寺內武僧練武所踏。這些腳印是練功運氣的見證,默默地訴說少林功夫的真諦。
獨特的禪武文化,給少林寺賦予了不一樣的色彩。這座千年古剎,梵音不絕,香火不斷。天地之間,「禪的純粹,武的氣魄」,儘管如今它已經走向商業化,但依舊是民族的少林本色。
本文所有照片來源於攝圖網,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