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丨佛教與寺院(張掖記憶之三)

2022年09月26日18:07:04 佛學 1666

佛教與寺院

馬東

陳總是熟識多年的朋友,一直在山東,最近來了河西。我到張掖,約陳總來見面。

陳總從酒泉坐高鐵趕來,留了幾縷長長的鬍鬚,稀疏飄逸的鬍鬚,看着像換了一個人,修鍊的道士,陳總卻又不似,道人清瘦,仙風道骨,陳總卻胖的有點圓潤,一時不知道如何描述。

陳總習書法,用古樸的筆法和古樸的紙,他說最近寫的都送與我,我說陪你去看看大佛寺吧,近千年的古迹和一些國寶級的珍品,想來他是喜歡的。

馬可波羅曾在甘州(張掖)逗留一年之久,《馬可波羅遊記》第61章「甘州城」如此描述:「甘州是唐兀忒省(西夏)的首府,幅員遼闊,甘州支碩和受理全省大權(元時甘肅行中書省治所在甘州),人民大多信奉佛教,也有基督教和回教徒」。

走向大佛寺途中,我向陳總擺弄着肚子里積攢的一些故事。大佛寺是西夏皇家寺院,傳說忽必烈等兩位皇帝也出生於此地,佛寺內的西遊記故事壁畫也早於小說成書。我說著,陳總笑着,你倒是如數家珍,信手拈來。

馬東丨佛教與寺院(張掖記憶之三) - 天天要聞

「西夏有多大的地盤?」

陳總突然撂來一句,我愣了一下,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河西四郡應該都在西夏的控制之下」。話說著到了大佛寺的售票中心。72小時核酸過期,我被拒之門外。有些沮喪,再三堅持下,陳總一人進了大佛寺,我去核酸。一個人逛大佛寺,陳總不知道會不會孤單。

進不了大佛寺,我一個人去西來寺。

民主西街往西,過縣府街十字,右側,張掖木塔悄然聳立,藍天上的兩朵白雲在慢慢靠近,似乎要給什麼生出一對翅膀出來,一個中年男子蹲在陰涼處,旁邊是一個小女孩,小女孩緩緩伸出小手,地上有五六隻白色胖乎乎的鴿子跳躍,鴿子叨食着小女孩手上的食物。

裊裊的誦經聲從木塔里傳出,一個中年婦女站在我前方兩米,鞠躬叩首,默默地開始順時針繞塔。抬頭,被刺眼的陽光晃了一下,順着右手邊向塔後走去,迎面,還是那個鞠躬叩首的中年婦女,我有些不自然的慌亂。竟然忘了佛教的一些基本習俗。

馬東丨佛教與寺院(張掖記憶之三) - 天天要聞

下台階,經過一條長廊,長廊下三三倆倆的老年人在打牌,陽光下過馬路,拐進西來寺巷。

從北面巷口進入,行不足百米,門朝西的一個小院,南華書院,精緻幽靜,花花草草精神地支愣着,微風,搖頭晃腦,好似悟開滿足的神情,一扇門開着,門口的指示牌上寫着「某某交流中心」,本以為沒人,抬腳踏進屋內才發覺寬大的桌子後面坐着一個人,一個年輕的女子。順口說到:

「這裡是交流中心嗎?怎麼還有圖書館的牌子?」。

「這裡是南華書院,也是甘州圖書館的分館」。

「甘州圖書館以前不是在大佛寺院內嘛」。說完我轉身走了出來,丟下了那個內心凌亂一頭霧水的女娃。我和書有緣,你女娃一點不知。

南華書院的斜對面是西來寺,門朝東開,我似乎第一次才知道這個真實,大門緊閉,門上貼着大大的告示,因疫情防控自某日起暫停一切宗教活動,大門兩側的牆上寫着一樣的字,「南無阿彌陀佛」,南側的牆角下蹲着兩個人,立着一個男人,下棋與觀棋者,高高的圍牆內傳來鼓樂的聲音,不知道是在做法事還是在做功課。

馬東丨佛教與寺院(張掖記憶之三) - 天天要聞

西來寺也沒有進去,執拗地再去大佛寺,叫了同事兩人。

講解員是一位漂亮年輕的小女子,說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語速緩靜而清晰,我指着佛寺院外牆壁上的取經圖。

「講講西遊記故事」。

「講裏面的壁畫吧,那個是遠古的」。

我試探着問了問,「你在哪裡上的學?」,「蘭大,計算機」,我本意是想看看她是否出自育才中學,是了,也好攀一個校友。

近千年,佛祖還那樣安靜地側卧着,視之若醒,呼之若寐,臥遊三千世界

卧佛大殿內左手側壁畫有一個酷似孫悟空的造型,念念不忘,每次陪客來都要指給人看,一直也沒弄明白,他為什麼會站在那裡。對於我的提示,小美女也沒有任何回應。

原以為豬八戒高老莊高台,今天卻聽說在臨澤。

許多傳說野史一直都還是傳說,沒有佐證,也沒辦法佐證。

般若藏海」殿內的「張掖金經」和「大唐西域記」一直是我最喜歡的,去年有段時間讀書,還專門來大佛寺看「大唐西域記」珍品。

馬東丨佛教與寺院(張掖記憶之三) - 天天要聞

1975年農曆臘月二十三夜晚,火炕失火,年74歲的本覺尼師被燒死,在拆毀燒損的房屋時,人們在姚姓尼師的卧室里發現了一條暗道,過暗道是一個夾牆式的密室,長40米,高20米,厚4米,12個經櫥整齊排列,明成祖永樂年間北京官版初刻初印的《大明三藏聖教北藏》和明正統六年至嘉靖三十七年王貴主持抄寫的金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等622卷完好保存。

看着那座漢白玉雕像,我敬佩無比。

如果說馬可波羅見證了甘州佛教的興盛,我和身邊的人也有可能見證了另一種傳承。

「美女,你是本地人嗎?」。

「我是張掖人,我來大佛寺工作四年了」。四年張掖人,從來的那一天起就是張掖人啦。

哦,我也是張掖人,雖然三十多年前我離開了生活近二十年的張掖,但我一直是張掖人。

我用張掖話向小美女告別。

突然意識到大佛寺院內生長着許多高大的柳樹,夕陽西下,柳樹下的條凳上坐着兩位白髮老人。

馬東丨佛教與寺院(張掖記憶之三) - 天天要聞

告別姚尼師,再看一眼側卧的佛祖,大殿內的地上端坐着一男一女,盤腿,雙眼閉合,雙手疊加,手心向上,面向大佛。阿彌陀佛!

天依舊是藍的,那兩朵白雲似是給心情加了一對翅膀。

喜歡院內這一直的寧靜。

(作者簡介:馬東,現居寧夏銀川,曾隨父母在甘肅張掖生活學習近二十年。好讀書,喜攝影、旅行,時做散文、遊記,曾多次自駕穿越甘青藏、新疆、東南亞等地,致力於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馬東丨佛教與寺院(張掖記憶之三) - 天天要聞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裏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着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佈,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