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韓講了一個故事:神樹

閻老師圍繞老喬轉了三圈,我站在一邊冷眼看他。

老喬是一棵樹。一棵高大的油松。不知為啥,閻老師叫它老喬。

老喬居住的那座山,叫帽山,是瓦城轄區內海拔最高的山。它不是一座山,是一座連着一座的群山。

閻老師的相機鏡頭,不分春夏秋冬,無數次對準老喬,快門咔嚓咔嚓響個不停。他的攝影工作室里,有老喬一張大幅照片,朝霞的橘紅松針的幽綠,樹榦的黑褐,以及舞龍狀的枝態,在皚皚白雪的映襯下,呈現出別樣的雄壯和肅穆。這是閻老師的風光代表作之一。

以往閻老師只把老喬作為攝影對象,從來不到它身邊去。今年早春的一天卻一反常態,他指了指老喬腳下的那片峭壁,對我說,上去看看。

老喬腳下的峭壁上,開滿大片的映山紅

我們費了很大腳力才爬到老喬身邊。我以為閻老師會居高臨下拍攝那些火焰般的映山紅,結果沒有,他圍着老喬轉了三圈,說,下山。

閻老師說下,那就下唄。類似的無厘頭言行,是他的常態,我早就習慣了,從不刨根問底。

我結識閻老師將近二十年,可是一直對他琢磨不透。

閻老師是瓦城最早的一批攝影發燒友,從膠片機到單反機,一直走在時尚前沿,他還特別擅長把愛好跟謀生之術完美地結合起來。可以這麼說,他的愛好就是他的職業。反過來說也對。

我見過閻老師年輕時的照片。長頭髮,喇叭褲,以稍息的姿勢,站在北京火車站前面。長頭髮喇叭褲是1980年代初男青年的流行打扮。他們整天在大街上閑逛,鼻樑上架個蛤蟆鏡,一隻鏡片的一角貼着商標,有時手裡還要拎着個雙卡錄放機。

我笑着說,沒想到閻老師還是時尚一族。

閻老師也笑,笑罷張羅吃喝。我常在他的工作室里吃喝。

藉著酒勁,閻老師把他在喇叭褲時代的戀愛故事都抖摟出來了。知青返城那年,他認識了兩個女孩,跟她們輪流約會。後來一個女孩跳了渤海,另一個女孩跳了黃海。好在都被人及時救了上來。上岸後的女孩不約而同,發誓從此不見閻老師,說一見他就有跳海的衝動。

閻老師好酒,他說他曾經一個人到五姑庵的槐樹林里野餐,喝得大醉,在槐花的香氣里沉睡一個下午。兩位尼姑結伴而來,用木棍捅他,看他是死是活。

閻老師還曾經在自家樓下的一棵合歡樹下,一邊賞花,一邊喝啤酒吃扇貝。他坐在啤酒箱子上,對瓶喝。喝光一瓶,咣當,把瓶子扔到腳下,從屁股底下再掏出一瓶,接着喝。結果沒等把酒喝完,屁股就掉進了箱子,把鄰居一個胖娘們笑得岔氣。

忘了是哪一年的孟秋季節,閻老師、我、我的同事小高,我們一行三人,去遠郊的雲台山采野菊花。也不是采野菊花,是采野菊花的花蕾。閻老師用花蕾製作菊花茶。閻老師對市面上銷售的菊花茶嗤之以鼻,他只喝自己製作的菊花茶。

那天中午,我們在雲台山的柞樹林里野餐時,下雨了。是小雨。雨點打在柞樹葉上,簌簌作響。樹葉很密,雨滴很少能落到我們身上。我提議下山,閻老師說,這點雨算什麼,酒後我們還要喝茶呢。他有一套完整的野外燒茶器具,氣罐、爐灶、水壺、茶杯,應有盡有。在野地里喝酒喝茶,是他的生活常態。看得出來。他身上洋溢着濃郁的魏晉風度。

雨漸漸大起來。落進茶杯里的雨,開始是一滴一滴,隨後是一簇一簇。我的頭髮濕了,我的肩膀、我的衣袖,也都濕了。我說,閻老師,我們走吧。話音剛落,突然一盆冷水澆到我的腦門上,我大叫一聲跳起來,緊緊抱住身邊的一棵樹。我早就注意到,雨下了那麼久,那棵樹的樹榦卻一直是乾的。我抱住那棵樹,定神再看,閻老師和小高,也都各自抱住一棵樹,三個人水淋淋地大眼瞪小眼。此時,小高掛在樹杈上的袖珍音響里,正在播放降央卓瑪的《西海情歌》。

那天,閻老師、小高和我,身上除了犄角旮旯,別處都濕透了。

那時候沒有抓酒駕一說。後來有了,閻老師從此進入半戒酒狀態。也是沒法子,誰能天天待在家裡不出門呢?

讓我最琢磨不透的是,閻老師怎麼會掌握那麼多讓人犯糊塗的知識呢?比如說,他能聞到蘑菇的氣味,一起采蘑菇,沒人採得過他。比如說采酸棗,他眼裡有一道雙黃線,必須是生長在碎石上的酸棗才行,最好是頁岩上的,黃土上的堅決不要。比如說在遼東的大山裡,他沿着一條小溪走走停停,不長時間就尋到一塊河磨玉

從帽山回來的第二天,我們又一次去看望老喬。閻老師從衣兜里掏出窄窄一片紅布條,把它綁在樹榦上,隨後雙手合十,口中喃喃有詞。等他喃喃完畢,我才小心地問了一句,這是幹嗎?

閻老師把樹根部位的一團枯草踢開,說,你來看看。我探頭過去,嚇了一跳,樹根處有半尺多長兩寸多深的斧痕,木茬很新鮮。

閻老師說,有人打老喬的主意,我得保護它。

我指了指樹榦上的紅布條,說,能行?

閻老師笑而無語。

那天閻老師興緻很高,拍了一整天映山紅。

兩周後,我們第三次去看望老喬。我看到老喬身上,已經纏了三道紅布條,樹下還多了一隻香爐,爐內有三炷殘香。

閻老師往老喬身上拍了三巴掌,笑着說,老喬你成神了。

前不久,我在微信朋友圈裡看到一棵油松的照片,樹榦上纏了很多紅布條,樹枝上也有,照片名為「帽山神樹」。我一眼就認出來了,是老喬。

我把那張照片轉發到閻老師的微信上,下面緊跟着一個點贊的表情。(作者 侯德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