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出生在廣西的我,從寧靜偏僻的農村隨父母到了當時熱火朝天的煤礦,一夜之間,世界在我面前翻天覆地,看慣了村舍、稻田、雞鴨、魚塘,在山間野慣了,突然來到了車馬喧的新世界,新鮮感撲面而來。
還記得當時父親騎着一輛大碼單車,把我從村子載到鄉鎮,又換了幾次汽車輾轉一個個陌生城市,趕了2天1夜的路,才抵達了我們後來的新家,其間路過玉林留宿旅社的那一晚,老爸帶我到最熱鬧的公路邊看車來車往,現在想起來,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旅行,那時候從未想過,20多年後,我會成為一個旅行達人。
80年代無疑是充滿幹勁和欣欣向榮的,抵達煤礦的時候,恰好是下午,是煤礦工人上班的時間,我看到一群群穿着藍色工作服的人,騎着同樣的大碼單車飛一般穿過公路,疾馳而去,消失在街尾,留下一串串響亮的笑聲和歡快的召呼,往後的每一天里,父親的身影也在那群人中。
那時候的我也就6歲,正是入學的年紀,父親帶我去學校報到,看到校園的那一刻,立馬喜歡上這個美麗花園般的學校,刷成綠色的校門、白色的牆,一座座花圃正鮮花怒放,籃球場上國旗飛揚,有人從球場跑到圍牆邊的水龍頭,掬一大捧水往臉上沖,那晶瑩的水珠現在還在我眼前閃爍似的,真切得很!
後來,我第一次當校園通訊員,每天跑到各個班級採訪誰做了好人好事,誰拾金不昧,寫成文章拿到校園廣播站播放;
第一次手工創作獲獎,作品是我把蠟燭放在貝殼做成的底座上,一次次使用後,蠟燭把貝殼覆蓋,滴成了一座嶙峋的山峰,那個年代常常停電,蠟燭陪伴着我們夜晚溫書。
第一次通過自己的努力加入美術特訓班,每個周末去學校學習素描,是我莫大的快樂。
或許正因為這座學校給予我的這些第一次,以至於後來,我做了雜誌社的記者,並且到現在依然保持着對繪畫的熱愛,這些來自80年代純純的經歷,帶給我歡樂,也不知不覺間影響着我人生的選擇。
80年代的人,記憶里應該都有一輛冰糕車,每隔幾天,一輛裝滿冰糕、雪條的車子來到十字路口,擴音器的聲音似乎是這樣的:雪糕、雪條!雪糕、雪條!冰糕車承載着孩子們的快樂,那時候雪條8分錢一根,雪糕3毛錢一根,滋味是那個純真年代特有的純甜。
80年代的記憶,有學校每學期組織的春遊,出發前,母親會為我親手包一籠小包子,那時候我總不理解,作為南方人的母親包的包子硬邦邦的,啃起來老費勁,她為什麼就是要自己動手?後來我才知道,那是作為母親特有的愛,有時候很笨拙,但她卻想盡最大努力去做好。
80年代的我,記憶里還有每天晚上幫老爸買酒,8毛錢一斤的白酒,他給我1塊錢,我可以獲得2毛錢跑路費,我緊緊攥着那2毛錢心裏開心得不得了,那時候看他抿一口酒,發出嘖嘖的感嘆,我尋思着那是怎樣的人間美味?
白駒過隙,80年代已然離我們遠去,父親也停留在了幾年前,可是回憶卻是如此鮮活,那些笑聲、責罵,那些低矮的房屋、奔跑的人,似乎就在昨天。
窖藏88 歲月彌香——我與光陰的故事,感謝貴州習酒發起的本次活動,讓我有機會為大家分享我80年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