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我是葉梓,今天是攝影早自習陪伴大家的2067天。
我們今天繼續來談色彩偏色的問題,因為很多同學提了很好的問題,很有代表性。比如說一位叫做「簡單」的同學他就說:老師,我在電腦上曝光正確的照片,手機上就很暗。然後「銳翁」也提了同樣的問題,這怎麼回事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這件事情。
首先第一方面,就是屏幕與屏幕的亮度顯示能力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小米新出了一個手機,叫做小米13 Pro,對吧?我這裡有一台。我就印象很深刻,它在發佈會上使勁在說,說我這屏幕特別好,我這屏幕最亮1200尼特,然後峰值亮度甚至能達到1900尼特。你看,它說這話的意思就是說你們不是每一個手機都能有我這麼亮的。你有沒有這個體驗啊,就是拿着手機在外面拍照的時候,只要是個晴天,你就老會看不清屏幕里顯示的東西,總覺得有點黑不拉幾的,是不是?
Photo by Patrick Ward on Unsplash
所以手機屏幕和手機屏幕的亮度都不一樣,更何況手機屏幕和電腦屏幕比呢,你怎麼比這個事兒,是吧?所以首先第一件事情,你要試着去調整手機屏幕亮度和電腦屏幕亮度,讓兩個屏幕顯示同一張照片,然後把兩者調到一樣亮,我是說讓那張照片一樣亮,然後記住這兩個數值。比如說手機開到80%,然後電腦開到60%,這個時候這兩張照片是一樣亮的,你就記住兩個數值,以後要比較的時候就在這個前提條件下比較,好不好?不要說兩個都開到頂再去比,那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兩個屏都不一樣。
Photo by Siednji Leon on Unsplash
然後第二個你要考慮的問題就是觀賞環境。比如說一個電腦在你的書桌上看着挺亮堂的,但是你拿到陽光下去瞬間就黯然失色了。但是同樣的一個手機屏幕看上去挺暗的,一拿到被窩裡邊就能刺瞎你的眼。為啥呢?因為在環境光特彆強或者特別弱的時候,你的瞳孔大小會發生變化。比如在被窩裡,你瞳孔巨大,跟貓一樣,使勁捕捉周圍的光線,這個時候你手機屏幕一開,那還不得晃瞎你的眼啊。所以亮不亮是個相對值,你要比較亮度,必須在同樣的環境亮度下來比較,這樣才會更嚴謹一些。
第三個我一定要提醒大家的是:你貼膜沒?手機的那個防窺膜是嚴重影響畫面的亮度、清晰度和色彩準確度的,所以把它撕掉好吧,換一個高清的透明膜。另外還有一種現在比較流行的什麼防藍光膜,貼上去以後整個屏幕都發黃,何必呢?你把那個趕緊扔掉,然後直接換成高清的透明膜。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作為攝影愛好者,新買一台手機,立刻就讓它的屏幕廢了,永遠都只能顯示一個黃不拉幾的顏色了,這你還怎麼玩攝影啊,對不對?所以不能這麼干。你要真想保護眼睛,少看點屏幕是最重要的。然後另外你也可以打開手機系統里的防藍光模式,什麼夜覽模式,打開那個以後,它實際上就會自動的抑制手機屏幕發出的藍光,也能防藍光,但是你別用一個黃玻璃搭在你的屏幕上,這個簡直是太可怕了。所以咱們偏色不偏色,它其實確實也是包括亮度偏不偏的要素的,但是亮度問題就從以上三個角度去排查問題,看看到底是屏幕本身的顯示能力不一樣,還是說我的觀賞環境不一樣,還是說我因為貼膜而導致的其中有塊屏幕的畫質有損失。
那麼如果你了解了這個基本原理以後,你就會發現「銳翁」同學提的這個問題其實是有問題的,他說:老師,因為我的電腦上的照片調完以後放到手機裏面就會變暗,所以我就不得不在手機裏面再進行二次的調整。唉,他這個問題在哪裡?在於你根本就還不知道是你的電腦屏看上去更准還是手機屏看上去更准,所以你要先搞清楚以誰為標準來調片。假設你是電腦屏反而更准一些,然後你的手機屏不準一些,那你現在用手機屏為標準進行的第二次的調片,調完以後你滿意嗎?你不覺得這是個悖論嗎?因為當你把這張照片再發回電腦上來的時候,它就會過分的明亮和過分的鮮艷。所以我建議你先通過我們昨天說過的方法,對電腦屏幕進行嚴格的校準,校準完以後,以後調片只以電腦為準。手機如果看上去不對,趕緊找找手機的問題,不一定要換,但是你至少要調一調手機屏幕的顯示結果。如果手機系統支持的話,你也可以直接手機上調整一下你的手機屏幕的顯示結果,使它向電腦屏幕靠近。
Datacolor Spyder校色儀 圖片來源:Datacolor官網
補充一個小知識,昨天我們在早自習裏面給大家介紹過的Datacolor Spyder這個校色儀,實際上是能夠去探測周圍環境的亮度,並據此來推薦你一個屏幕的正確亮度的。當你把這個屏幕的亮度調到它認為的一個正確的值的時候,它就會告訴你:就這樣,放在這個亮度上,你看到的亮度是基本正確的,所以就解決了我們剛剛說到的第一和第二個問題的困擾。
那麼關於色彩管理其實還有很多知識要慢慢教給大家,大家不要着急,明天我們再聊一場,好不好?但是不管聊多少呢,永遠都不會有我的課裏面講的那麼系統、那麼詳細,所以「自由攝影師 Plus」這門攝影大課依然在「閱讀原文」中,各位同學可以戳它了解詳情。
今天是攝影早自習陪伴大家的第2067天,我是葉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眾號「攝影早自習」,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