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的甘肅,從蘭州到臨洮,一個美國牧師眼中雄奇的雍涼大地

2022年12月09日22:59:08 美女 1347

這是一組拍攝於1933年的甘肅地區的老照片,照片的拍攝者是一個名叫卡特·霍爾頓的美國牧師,卡特·霍爾頓的中文名叫海映光,卡特·霍爾頓曾經長期在華遊歷及佈道,時間長達近十年。1933年,卡特·霍爾頓在甘肅地區傳教的過程中,拍攝了大量記錄當時的甘肅各地社會生活的圖片。下面的這組老照片就拍攝於這一時期。

1933年的甘肅,從蘭州到臨洮,一個美國牧師眼中雄奇的雍涼大地 - 天天要聞

1933年的蘭州黃河鐵橋,一支駝隊馱載着貨物走在橋上,這應該是來自青海的商旅。蘭州黃河鐵橋位於白塔山下,建成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被稱為「天下黃河第一橋」,歷經百年滄桑,暢通黃河兩岸。

1933年的甘肅,從蘭州到臨洮,一個美國牧師眼中雄奇的雍涼大地 - 天天要聞

1933年的甘肅夏河,用氂牛運水的兩個撒拉族兒童,女孩騎在氂牛上,男孩在後面趕着氂牛行走,這倆孩子應該是一對小兄妹。當時的夏河縣即現在的循化,因境內大夏河得名。

1933年的甘肅,從蘭州到臨洮,一個美國牧師眼中雄奇的雍涼大地 - 天天要聞

1933年的甘肅夏河,正在揚谷的撒拉族農人。撒拉族因自稱「撒拉爾」,簡稱「撒拉」而得名,主要聚居在循化、化隆以及甘肅的一些地區。

1933年的甘肅,從蘭州到臨洮,一個美國牧師眼中雄奇的雍涼大地 - 天天要聞

1933年的甘肅臨潭,一個站在大樹下的小女孩。小女孩身後的大樹用木柵欄圍了起來,上面掛滿了木牌子,木牌子上寫的字看不清楚,很像如今的景區里大樹上掛的許願牌。臨潭古稱洮州,千百年來一直是農牧過渡,東進西出、南聯北往的門戶,被史家稱為北蔽河湟,西控番戎,東濟隴右的邊塞要地,是唐蕃古道的要衝地段,史稱「進藏門戶」,是有名「茶馬互市」。

1933年的甘肅,從蘭州到臨洮,一個美國牧師眼中雄奇的雍涼大地 - 天天要聞

1933年的甘肅河州,一座巍峨高大的城門樓。臨夏古稱河州,臨夏地處甘肅中部西南面的黃河上游,是古絲綢之路南道要衝、唐蕃古道重鎮、茶馬互市中心,是文成公主進藏的途經之地,素有「西部旱碼頭」、「東有溫州、西有河州」的美譽。

1933年的甘肅,從蘭州到臨洮,一個美國牧師眼中雄奇的雍涼大地 - 天天要聞

1933年的臨夏,大夏河上簡易的木橋,橋上有一隊腳夫和商人及馱着貨物的騾馬經過。木橋由粗大的原木和木架搭成。

1933年的甘肅,從蘭州到臨洮,一個美國牧師眼中雄奇的雍涼大地 - 天天要聞

1933年的臨洮,農人在厚厚的黃土檯面上開墾出的梯田。這些梯田大多數是狹長形,層層疊疊,非常壯觀。

1933年的甘肅,從蘭州到臨洮,一個美國牧師眼中雄奇的雍涼大地 - 天天要聞

1933年,臨洮城西的永寧浮橋,臨洮,古稱狄道,因境內有洮河而得名,洮河從狄道穿城而過。洮河從西岩山的峭壁下往北流去,遠處河面上一條珠鏈似的便是永寧浮橋,浮橋是用船搭建而成的,這裡是漢唐絲綢之路的重要渡口。

美女分類資訊推薦

攝影記憶真的是一回事嗎? - 天天要聞

攝影記憶真的是一回事嗎?

1929年4月的一天,莫斯科一家報紙的編輯在分發作業時,注意到他的一名記者沒有做任何筆記。然後,在編輯爭辯之前,謝列舍夫斯基開始背誦整個會議,直到最後一個細節。
新刊速覽 |《中國攝影家》2023年第1期 - 天天要聞

新刊速覽 |《中國攝影家》2023年第1期

讀者朋友們,手捧這本2023年的第一本雜誌,看着高原雪峰托起一輪明月升起,或許感慨萬千。當我們翻看一張張攝影師們拍攝的照片時,才恍然,影像所記錄的過去的這一年,承載着太多的真實與荒謬,歡欣與悲戚。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 - 天天要聞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

怎麼拍好古建築?旅遊攝影必備!現在是疫情期間,不建議大家走動,那現在可以為以後出去旅遊,提前做好攝影準備。在遇到古建築的時候,怎麼能拍出好看的照片呢?攝影自學班這篇教程,幫你準備了6個攝影技巧。一、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