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這個紅火的喜慶日子,與自己過去不同的是,不再像上班一族,計算着好好利用和享受它的全民紅利——國慶長假。如今不工作了,每天都是節假日。正因如此,真正到了節假日,就又渴望忙活起來。有人忙着比平時玩得更瘋,有人忙着團圓聚會,有人忙着改善生活,對上了些年紀的人來說,不管忙什麼,不閑待着憋屈,還是忙活點兒好。
我忙活兩件事兒,一是為國慶拍點什麼,二是再為它寫點什麼。就這麼一直琢磨着出了門,到了市裡的一條主街道上,仍然沒想好。順着街道打眼一看,節日的氛圍就明顯較往日濃厚許多。街道兩旁平時單調寂寞的高高的街燈柱子上,都懸掛起了國旗。這情境讓我眼前一亮,這不就是應該表現的現成的主題嗎?哪還用得着絞盡腦汁去想呢?
拍攝,不正是現實中有什麼就去拍什麼嗎?攝影人,就應該是忠實的現實的觀察、記錄和表現者。如果說,攝影中有創作和創意的東西,那就是在尋覓美、記錄美、分享美的過程中,擔負著為美賦予靈魂的重任。
我要拍攝一組這個城市喜迎國慶的國旗圖片。拍出城市的美,拍出國旗的美,拍出國慶的美。國旗是這個節日的主色調,它與中國大地上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多姿多彩的建築物都是最為協調最為美麗的顏色搭配。
當然為了突出這種美,拍攝時的眼睛、心靈和鏡頭,還是要有所感悟、有所突出和取捨的。
我曾在邊疆多年,每天都與國旗相伴,記憶里,它在空中飄揚的模樣,還是那麼清晰壯美。但為國旗在國慶拍一組圖片,今生還是第一次。
每面國旗都是一樣的。它除了自身美之外,更富變化和動態美感的,是把它與樹木、建築、天空背景以及與燈光結合起來,就形成了國旗美的千姿百態。
大部分街燈柱的近邊,有廣告牌、指示標誌、單位門牌、不適合取景的樹木建築摻雜在一起,拍出來就很雜亂,影響美感,這就要排除掉三分之二的燈柱無法拍攝。
還要排除由於風的擺動,有的旗幟卷在燈柱或旗杆上,還有燈柱周圍空曠,無法與國旗結合成景的,這又要排除一大部分。真正符合拍攝要求的,篩選之後,所剩並不多。
爾後就是找角度,對圖中不適合展示的名稱、廣告語牌、電話地址等等有意避開,同時還要規避車輛行人。總行程七公里,拍照二百多張,精選於此。但有些仍然很不滿意,有點缺憾瑕疵無以彌補和無法糾正。
這次拍攝,讓我感觸很深。當初只是一個念頭或設想,實施起來卻十分不易。比如為了拍出風展紅旗的動態美,端着手機搶拍,風不來焦急地等;風來了,擺動方向和旗幟在空中的形態不滿意,都要十幾次甚至幾十次的重來。
要說做這件事的動力,還是源於多年戍邊的軍旅生涯。每年都見證新兵入伍和老兵退伍的場景,都會看到在國旗和軍旗下宣誓、授銜、列隊等一系列活動。
這樣的經歷,讓我更深切地領悟和感受了這面旗幟的偉大感召力和凝聚力,以及它在每一位中華兒女心目中的崇高和神聖地位。
在這面旗幟下,我們唯有更加團結。於平時生活、工作和紛繁複雜的社會活動中,我們會有不同的觀點、見解,會有各種各樣的矛盾甚至衝突,即便有着個人的恩怨甚至仇恨,但只要願意站在這面旗幟下,那就意味着接受了它的感召與凝聚,也就有了一個巨大的共同點,就是同為這面旗幟下的愛國者。
站在這面旗幟下,任何個人恩怨和群體得失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都是可以捐棄和放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