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被家長忽視的「冷暴力」,你對孩子做過嗎?

最近看到一些父母對孩子施暴的新聞,實在是令人憤怒。

近日,廣東茂名市電白的一名7歲男童遭親生父親殘忍虐待,被煙頭燙致滿身傷疤,雙臂還被嚴重燒傷,雙手感染壞死。目前,該男童在廣州南方醫院接受治療,據主治醫生介紹:男童可能面臨雙前臂的部分截肢,如果不截肢,孩子雙上肢也會喪失部分功能。

還有前段時間牽動眾多網友的遼寧撫順6歲女童遭親生母親及其男友虐待事件。

可憐的小女孩全身多達10項傷情,其中體表燙傷為重傷二級,頭部、胸部等五處部位一級輕傷,其中胸部9根肋骨骨折。此外,左股骨等三處部位二級輕傷,右大腿扎入5厘米鋼針三枚為輕微傷。

所幸受苦的孩子們最終獲得了解救,那些枉為人父母的「惡魔」也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憤慨的同時,家長們可能會覺得這些算是極端個案,自己家的孩子疼都來不及呢,更不可能會對孩子粗暴虐待。

但是,家長們可能會忽略生活中存在的另一種常見「暴力」——冷暴力。比起肉體上的虐待,冷暴力帶給孩子的,更多是心靈上的傷痕。

01

這些都屬於冷暴力範疇

看到「冷暴力」三個字,很多家長可能還是覺得這種事離自己很遙遠,認為自己並沒有對孩子冷暴力,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冷暴力隱藏在很多家長容易忽視的方面,只不過家長沒在意,下面這些情景,你熟悉嗎?

情景一

孩子:「媽媽!」

家長:……

是的,當孩子反覆叫爸爸、媽媽時,家長無視孩子的聲音,這就是冷暴力。

當孩子第一次發出「baba」、「媽媽」的聲音時,每一位家長的心中一定會很感動和欣喜。可是當孩子長大了,有事沒事叫一句爸爸、媽媽時,有些家長就不耐煩了,聽得多了,就覺得不那麼欣喜了。

如果家長在做別的事,聽到孩子時不時的叫一句,更不耐煩,甚至刻意地忽視孩子的聲音。

情景二

孩子(開心的/委屈的):「媽媽,我今天在學校balabala……」

家長:「哦,這樣啊,我知道了。」

對孩子敷衍,既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也是一種冷暴力。

孩子放學了,高高興興的想要跟爸爸、媽媽講講學校遇到的趣事,或者是今天在學校受了點小委屈,試圖向父母傾訴,可是家長呢?家長工作了一天,煩的不行,一句敷衍了事的「我知道了」打發孩子。

更有家長甚至連孩子究竟想說什麼、說了什麼都不管,乾脆的一句「你天天上學都是這些事,天天說,煩不煩啊!」將孩子所有的想法堵回去。

情景三

孩子(耷拉着小腦袋):「對不起媽媽,我錯了……」

家長:「早幹嘛去了?」

孩子犯錯了,家長或事後諸葛亮陰陽怪氣嘲諷孩子,或對孩子不理不睬冷漠以待,一樣屬於冷暴力。

孩子懵懵懂懂,總會有犯錯的時候,有些錯誤讓人哭笑不得,有些錯誤卻會讓家長心力交瘁。比如家長剛剛將家裡收拾乾淨,轉眼孩子就將家裡作踐的一團糟。

有些家長可能就會笑一笑說一句真調皮,有些家長可能就直接因此氣的不願意理孩子了,或者在孩子知道自己犯了錯以後,陰陽怪氣的來一句「早幹嘛去了?」。

情景四

孩子:「爸爸,陪我玩一會兒嘛」

家長:「自己玩,爸爸在這陪着你。」

表面上坐在孩子旁邊,說起來是在陪孩子,其實在玩手機,這是最殘忍的冷暴力。

當家長玩着手機坐在孩子旁邊,還認為自己陪伴孩子了,既沒盡到自己的責任,也沒有起到陪伴應有的作用,還讓孩子看着家長在旁邊卻不理自己,還有可能會被家長嫌麻煩,孩子委屈而無助,還會認為家長不愛自己。

情景五

父母吵架了,孩子:「爸爸媽媽……」

家長:「別煩我」

父母吵架,孩子遭殃,這是最讓孩子覺得委屈的冷暴力。

父母吵架了,孩子手足無措的試圖安慰父母,卻被父母遷怒,有的是平白挨一頓罵,有的則是被父母一句「別煩我」推開,再不搭理。

孩子的內心比成人單純且脆弱,父母吵架時,孩子既會迷惑為何最親近的兩個人會互相傷害,也會因為父母吵架而逼自己儘快成熟,嘗試去安慰父母,這時父母再因為遷怒而不搭理孩子,無辜的孩子該如何自處?

02

冷暴力並非一句空談

冷暴力並非一句空談,對孩子的影響無法忽視。

孩子缺乏安全感,親子關係疏遠

長期被冷暴力的孩子,會因為家長的態度而缺乏安全,嚴重的甚至會因此而產生心理陰影,伴隨孩子一生。

同時孩子會因為家長的態度而下意識的對家長疏遠,如果家長再因此認為孩子與自己不親近,言語上斥責孩子,更會讓親子關係變為惡劣。

孩子缺愛,失去自信心

長期被冷暴力的孩子,會認為自己是不被愛的,認為父母不愛自己會試圖從通過討好的方式獲取愛,也會嘗試另外的人身上獲取愛,不僅導致討好型人格的形成,也會讓孩子對陌生人的友好無法拒絕,平白增添危險。

此外,孩子也會因為失去最親近的兩個人的愛,而失去自信的支撐點,如果沒有找到自己身上的自信支撐點,很可能就會產生自卑想法。

孩子心理壓抑,自我貶低

長期被冷暴力的孩子,會因為家長壓抑的情緒而受到影響。壓抑的情緒是會傳染的,一旦孩子也因此情緒長期壓抑,輕則自我貶低,自卑想法產生,重則產生心理疾病。

心理陰影一旦產生,孩子也會不願意與別人溝通

長期被冷暴力的孩子,很容易會產生心理陰影,這種心理陰影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也會讓孩子在面對其他人時不願意溝通,用冷漠的態度面對,嚴重影響孩子與他人的溝通,對孩子未來的交際也會產生負面影響。

被冷暴力的孩子,可能還會有這些表現。

使用破壞性方式希望引起家長注意

孩子被冷暴力了,被家長忽視了,可能會採用某些極端的方式希望引起家長的注意,例如破壞某些東西,甚至是破壞自己的身體,他們會認為這樣的做法能夠得到家長的關注,得到家長的愛。

性格變孤僻、敏感、易抑鬱

孩子被冷暴力了,長期影響下,孩子會不願意與他人交流,性格會因此而變得孤僻、敏感,一件小事都可能會讓孩子產生抑鬱的想法。

學着大人的樣子解決問題,失去孩子的活潑

被冷暴力對待的孩子,可能會學着家長的樣子去對待自己遇到的人、事、物。那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並非空穴來風,孩子最親近的人就是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對象,父母冷暴力對待孩子,孩子也會依樣學樣。

03

向冷暴力說「不」

當發現孩子有了上面那些表現時,家長就該警醒了,這些應對方式可以幫助家長,避免冷暴力對孩子產生更壞的影響。

父母的自我反省√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父母更是任重道遠,時常反省自己究竟哪些地方對孩子冷暴力了,哪些地方對孩子不負責任了,哪些地方確實錯了應該改正,找出孩子變化的根本原因,然後才能更好的應對。

此外,在遇到事情之前先反省自己,也能更好的避免對孩子冷暴力。

積極與孩子溝通√

時常與孩子溝通,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內心,找到適合自家孩子的溝通方式,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言是溝通的一種重要途徑,當孩子叫家長時,回應一句「爸爸媽媽現在有事,等一下再說好嗎?」等忙完了再好好與孩子交流(這點一定要注意,不要過後就不管了,言而無信是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的最大兇手)而不是刻意忽視,就能避免一次冷暴力。

當孩子犯了錯誤時,正面告訴孩子,哪些地方做錯了,幫助孩子一起改正錯誤,而不是或冷嘲熱諷或不理不睬,不僅能避免一次冷暴力,還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

請學會克制情緒√

成熟與幼稚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情緒的剋制。一個成年人如果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好,基本上很難有大的成就。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思是每位家長都會有的,可是要想孩子能夠有成就,家長就是最起碼的表率,家長控制好情緒,科學的教育孩子,不對孩子採取冷暴力,孩子也能學着家長的樣子控制自己的情緒,培養出一個好的修養。

修復孩子的內心√

已經有過冷暴力的家長,在避免日後對孩子繼續冷暴力的同時,也要修復孩子已經遭遇過冷暴力的內心。

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已經構成,通過給孩子道歉、陪孩子遊戲、教孩子讀書寫字等,傳達給孩子家長對孩子的愛,是首選。

此外,語言的表達也必不可少。表達對孩子的愛,並不意味着會讓孩子驕縱,而是讓孩子得到家長能給的安全感,然後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建立來自自身的安全。

必不可少的耐心√

耐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儘管很多人都說,忍耐是有底線的,但是對待孩子,這個底線真的需要一低再低。孩子的天性意味着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定會有這樣那樣的狀況,家長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調整自己的忍耐底線,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對孩子冷暴力。

用心陪伴很重要√

用心陪伴孩子玩遊戲、戶外活動、讀書識字等等,而不是敷衍的人在孩子旁邊,卻在玩着手機、看着電視,既能通過陪伴了解孩子,也能讓親子關係更加密切,最好的是避免冷暴力最好的辦法。

其實,這還只是比較常見的幾條不是非常嚴重的冷暴力。

相對於家暴,嚴重的冷暴力對孩子的心靈傷害更大,家暴時被打的屈辱性只是暫時的,而冷暴力產生的陰影則有可能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嚴重的甚至影響性格,成年後抑鬱,自殺自殘......

所以,親愛的家長們,我們平時就要注意好自己的日常言行了,千萬不要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一起拒絕任何形式的暴力行為,陪伴孩子陽光成長!

部分素材來源:木蓮媽媽  N視頻  楚天都市報

為了不讓您最關心的內容被湮沒

防止我們一不小心失散

快把「首都教育」設置為星標吧★

只需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