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人怎樣才能更好地一起執行規矩呢?
方法一:懲罰不是目的,懲罰措施可以是積極有意義的
規矩既然是全家人一起定的,執行過程中就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絕或違背,並且要執行到底。
期間出現任何問題就隨時提出來,然後大家一起協商,想辦法解決,保證規矩也能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成熟和完善,防止變成一紙空文。
全家人之間彼此互相監督,能夠有效保證生活規則的貫徹和執行。
不管是父母還是孩子,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只要發現誰破壞了規則,就要接受相應的懲罰,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明白:規矩面前,人人平等。
女兒4歲多的時候,有一段時間脾氣特別大,總是一不如她的意就發火,甚至動手打人。
我跟丈夫意識到這個問題後,想辦法讓女兒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商量過後,我從網上下單,買了幾本關於嬰幼兒自我情緒管理的繪本和一個小熊的計時器。
第二天下午三點多的時候,快遞送貨上門,女兒以為是給她買的好吃的,於是迫不及待讓我給她打開。
我告訴她,等會兒爸爸下班回來,我們一起打開看裡邊都有什麼。
過了兩個多小時之後,丈夫開門進來,還沒來得及換鞋,就被女兒硬拉着去拆包裹。
打開後,女兒看到繪本和小熊的計時器,情緒有點失落。
於是,我趁機告訴女兒:
「你不再是小寶寶,一天天長大,是大姑娘了,而且這麼漂亮的姑娘總是發脾氣、打人,今後就沒有人會喜歡你了。
所以,我們想了個辦法,以後如果你還是不能夠控制自己,發脾氣了,就找個地方坐下來,給計時器設定五分鐘的時間,看這些繪本,直到壞脾氣消散了。」
女兒看着我,說:「之前媽媽也沖我發過脾氣,為什麼我就不能發脾氣呢?」
丈夫抱過女兒,親了親她的小臉蛋。
「你個鬼丫頭,從今以後我跟媽媽一樣,如果發脾氣了,你提醒我們一下,我們也定時間,靜下來看書,行了吧?」
女兒做了個鬼臉,又說:「我是小朋友,你們給我定五分鐘;你跟媽媽是大人,你們定十五分鐘!」
我故作為難地說:「十五分鐘啊?時間有點長哦?那我們看完繪本之後,能不能找自己喜歡的書看呢?」
女兒一副小大人的樣子,說:「好吧!」
接着,我們找來一張黃色的彩紙,用女兒的紅色彩筆,把這個不準發脾氣、發脾氣之後要接受懲罰的規則寫下來,貼在書架旁邊的牆上,而且約定我們三個人互相監督,不管是誰發脾氣了,就及時指出來,然後接受懲罰。
家人之間互相監督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雖然過程中我們三個人都出現過違規現象,但都自願接受懲罰。
最令我跟丈夫高興的是,女兒從此不僅能夠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還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
方法二:規則執行受到來自老人的阻礙時,智慧地解決
每個父母都深有體會,持續不斷地做同一件事情難免會覺得煩,從而產生懈怠心理,執行規則同樣如此。
有時候執行規則的過程中,如果孩子產生懈怠心理,會找各種借口,比如情況特殊啦,生病不舒服啦,沒人監督自己啦,等等。
因此,引導孩子將規矩意識深入內心,有些規矩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是不能違背的。
一天傍晚,吃過晚飯,我帶女兒出去散步,碰上了小區的李大姐。
李大姐的兒子比我女兒大一歲,閑聊的時候,李大姐說她最近很苦惱。
我問她怎麼了,她說,之前她兒子從來沒有吃零食的習慣,最近總是不吃正餐,給他的零花錢都買了零食吃。
我建議李大姐,孩子正處在發育期,如果零食吃得太多,不利於孩子長身體。
李大姐嘆口氣,說她也知道,可就是管不了兒子。
她舉了個例子,她規定兒子飯前一小時內不能吃零食,兒子答應得好好的,可開飯前他就說餓得不行了,然後四處翻找零食,不管怎麼阻止,他就是不聽,甚至哭鬧。
公公婆婆看孫子這樣,出於心疼,就向孩子妥協,主動把零食拿給他吃。
所以現在不管她禁止兒子做什麼,兒子就會哭,他知道,只要一哭,爺爺奶奶就會護着他。
面對公婆的做法,李大姐雖然心裏不高興,但是也不好去指責兩位老人。
我建議李大姐跟她老公好好談談,讓她老公做做兩位老人的思想工作,告訴二老心疼孫子沒錯,但是沒有原則的維護只會害了孩子。
跟老人一起生活,對媽媽們來說確實是一個考驗。
一是跟老人的教育理念不同,二是「隔輩親」導致老人溺愛孩子,因此父母在給孩子制定規則、執行規則的過程中,容易受到來自老人的阻力。
有這種困惑的媽媽們,千萬不要着急或者跟老人發生衝突,想辦法協調解決,可以讓老公做老人的工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單獨帶孩子,並定期讓孩子去看望老人,解決他們的相思之苦。
總之,給孩子制定規則之後,就要鼓勵、配合孩子堅持下去。而這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父母極大的細心和耐心。
感謝您抽出
·
來閱讀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