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如何給孩子選擇好的社交圈子很重要!

1.儘早想辦法讓孩子離開品行不端的朋友

一個學姐的兒子明年應該上小學,她兒子本來很有規矩也很懂事,但幾個月前結識了旁邊小區里的幾個男孩,經常一起玩兒,不經意間學了很多髒話和壞毛病。

比如小朋友們一起玩兒,遇到稍稍不順心的事,那些帶頭兒的一個孩子就會很大聲的喊「八嘎!八嘎!」兒子也跟着學。還聽到孩子說過「媽的」。最最過分的是,她見到那群孩子,抓住小區里的一隻流浪貓摔打。她兒子雖然沒有參與,但是也遠遠跟在後面。

她知道這些事情孩子原本都是絕對不會的,之所以學恐怕也就是出於好奇和害怕被孤立,但依然十分緊張。

她的做法是把兒子叫到身邊反覆的跟兒子談心,分析她聽到和看到的事實,以及自己對這些事情的感受。

好在孩子自己也知道說髒話和打罵動物很不好,也就漸漸跟那些孩子斷了來往。

孩子們之間的友誼雖然純潔乾淨,但孩子們畢竟還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在形成的階段,其實並沒有很強的辨別朋友的能力。他們很容易會跟距離自己更近一些的同齡人打成一片,成為要好的玩伴。

這個玩伴未必要家庭多富有或者學習成績多好,但品行一定是我們需要特別留意的地方。

我們可以不去控制和干涉孩子,如果發現孩子的玩伴品行不端,不妨坦誠的聽孩子聊聊他對這段友情的看法,引導他從不同的角度,客觀的觀察和評價一下他的朋友。引導孩子意識到,他的玩伴在某些方面是有缺點和不足的,不值得盲目的學習和效仿。

2.參與一些活動,幫孩子深化友情

這些事情說起來顯得可能有點「功利」,但是一個優秀的同伴的影響對孩子真的非常有效。

孩子的班級里、周圍的鄰居里、補習班特長班的好友里,一定有些孩子身上的優點,是我們的孩子可以從中學習和吸取的。

多創造一些機會讓孩子跟這些同齡人在一起,慢慢的不僅會收穫友情,更會收穫一份成長。

3.做孩子第一個好朋友,把孩子培養成內心強大的人

看過國外的一個視頻,是說童年的好壞,怎麼樣影響孩子的人生,裏面列舉了兩種童年模式。

第一種童年模式是:當你煩惱時,有人來安撫你;當你憤怒時,有人會冷靜的對待你;當你需要注意時,有人在你身邊;當你不明白時,有人解釋......簡而言之,你值得存在。在外面充滿競爭的世界裏,無論有什麼樣價值體系,在兩個和藹的成年人的宇宙中,你永遠是中心。

第二種童年模式是:當你哭了,他們說你被寵壞了;當你找麻煩,他們說你是為了讓人注意,當惹麻煩時,他們討厭你;當你堅持立場時,他們威脅你......總言之,你令人掃興,你不應該存在,你是個負擔,到最後,實際上就是一個巨大的失望。

毫無疑問,孩子們的第一個朋友,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在成為孩子朋友之初,對孩子的態度,影響了孩子之後幾十年的人生。

第一種童年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最為幸運的禮物,孩子們有機會學習如何表達親密,如何表達自己,更有信心去探索世界,也會更有韌性;而第二種童年的孩子,很容易會沒有自信,變得焦慮和壓抑。他沒辦法學會該怎樣好好的社交,也沒有辦法感受與人交往的樂趣,朋友自然也少。

當父母做好了孩子第一個朋友,給了孩子足夠的愛與耐心,讓孩子成為了內心豐盈的人,他也就會交到更多優質的朋友。

作家賈平凹曾寫過:「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懶惰;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你不會消沉。與智者同行,高人為伍,你一定不會甘於平庸。」

部分圖片文字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如涉及侵權或對版權有疑問,我們會儘快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