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大人小孩都愛吃。不過,魚肉雖好,但魚刺讓人深痛惡覺,話說誰小時候沒被魚刺坑過呢?
雖說有無刺的魚,但是大多數魚都是有刺的,而且還很美味,吃魚不會吐刺的人該怎麼辦呢?尤其是小孩子,不小心被魚刺卡喉了,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喝醋?咽白米飯或者饅頭?
看鈞媽的
咽饅頭有危險
遇上魚刺卡喉,老經驗就是喝醋,或者吃饅頭、吃飯硬咽下去。然而這些方法不僅沒用,甚至可能造成更大的危險。
2017年,福州一個一歲男童魚刺卡喉,保姆發現後馬上給孩子喂饅頭,想着吃口饅頭「順」下去。
可這招並沒有用,男童先是哭泣,後來不再進食,第二天發起高燒。
就醫後發現魚刺一頭已穿透食管壁,胸腔內產生積液和積氣,更兇險的是魚刺再前移1厘米,就將扎入緊鄰食管的主動脈弓降部,導致大出血。
醫生緊急安排胸腔鏡手術,先吸凈胸腔膿液,再將魚刺和主動脈隔開,然後用超細胃鏡將魚刺取出。
一番手術下來,孩子遭了不少罪。
而孩子之所以遭了這麼多罪,就是盲目進食吞咽的鍋!
當被魚刺卡喉時,盲目進食硬往下咽,可能會導致魚刺越扎越深!
類似的新聞很多,所以不要以為這是個例,覺得自己能好好的長大就沒問題。
當然,喝醋也不會更安全,試過的家長應該都知道,此法沒啥用。將魚刺長時間泡在醋里或許有用,但你喝一口醋,它在喉嚨里能停留多長時間?幾秒的時間就想軟化魚刺?你試試拿根魚刺到醋碗里涮幾下,看看會不會軟?
沒多大作用也就罷了,喝太多醋還可能損傷寶寶嬌嫩的食道黏膜,得不償失呀!
正確的方法
饅頭和醋確實行不通,被魚刺卡喉的正確處理方法應該是這樣的:
1、穩定孩子情緒
魚刺卡喉孩子肯定不舒服,家長要安撫孩子的情緒,以免孩子哭泣、吞咽或用手摳喉嚨,使情況變得更加複雜。
2、觀察魚刺位置
停止吃喝和吞咽動作後,讓孩子張大嘴巴,家長用燈照亮孩子喉嚨,用勺子做壓舌板壓住孩子的舌頭,然後觀察魚刺位置。
位置較淺的魚刺,家長可以用鑷子夾出來。
當然,也可以讓孩子彎着腰用力咳嗽,一些細小的小魚刺會隨着氣流衝出來。
3、魚刺較大或看不到時
如果咳嗽無法咳出魚刺,家長看不到或魚刺位置較深、較刁鑽,可以帶孩子到醫院處理。
各位寶媽奶爸請注意,魚刺卡喉要就醫耳鼻喉科,不是口腔科哦~
日常預防魚刺
吃一次卡一次很痛苦,而且會讓寶寶抗拒吃魚刺,那我們該怎麼讓寶寶不被魚刺卡喉呢?
1、選擇魚刺少的魚
吃沒有小刺的魚,像大黃魚、三文魚、鯧魚、帶魚、黃花魚、鱈魚、鱸魚、龍利魚等,都是無肌間刺的魚類,讓寶寶吃這些魚相對會安全一些。
2、寶寶吃魚刺少的部位
如果魚刺多,可以讓寶寶吃魚腹肉和魚臉的部位,因為這兩個部位肉質細嫩、卵磷脂較高、小刺少甚至無刺,適合寶寶食用。
3、吃魚方式多樣
小寶寶吃魚肉,可以嘗試魚肉糜、魚丸子、入餡等方式,這樣能盡量規避魚刺的風險。
如果水煮或清蒸,家長一定要將刺挑乾淨。
4、細嚼慢咽
家裡大人吃飯時注意細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給寶寶做個好榜樣。同時吃飯時不要三心二意,不要讓孩子養成一邊玩一邊吃的壞習慣,尤其是吃魚以及含有核、骨頭的食物時。
鈞媽總結
魚是好東西,也不要因為害怕魚刺就不讓寶寶吃魚了,平時製作食材的時候多注意一些就好了。如果能讓寶寶自己學會吃魚吐刺就更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