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月嬰兒只讓父母抱不是認生,孩子通過這三種方法認出媽媽的

4個月大的嬰兒還沒有到認生的時候,大部分的寶寶開始認生的時間早一點會在半歲之後,正常情況寶寶的認生時間都在8個月左右,因為認生是寶寶大腦發育的新階段,孩子大腦已經有了記憶力,有了分辨能力,才能代表着寶寶已經開始認生。那麼四個月的小嬰兒既然還不會認生,為什麼只喜歡爸媽抱。

我女兒4個月的時候會主動給別人遞手,就是別人做出抱的姿勢,她的胳膊就會張開。但是到了晚上一樣誰都不要,只要媽媽。所以說4個月的嬰兒並不認生,之所以只喜歡媽媽抱是有原因的。

4個月大的孩子只認父母的原因

嬰兒可以分辨媽媽的聲音

嬰兒在娘胎的時候,已經具備了聽力。研究人員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給剛出生的寶寶聽了3種聲音,媽媽的聲音、陌生人的聲音以及模擬媽媽的聲音穿過子宮的聲音,在這三種聲音中,孩子最喜歡聽的是最後一種,因為這種聲音是在十月懷胎中聽到的最多的聲音。

媽媽給孩子讀書,孩子最喜歡聽的是熟悉的旋律。可見嬰兒在娘胎里是有記憶的,出生後都會分辨媽媽的聲音,所以孩子只喜歡父母抱,是因為嬰兒可以辨別出父母的聲音。

嬰兒可以聞到媽媽身上的氣味

嬰兒只喜歡父母去抱,這種情況可能會出現在媽媽身上,也可能會出現在奶奶身上,孩子主要分辨的是誰是主要照顧人,如果寶寶白天晚上都是奶奶在照顧,到了晚上大概率會找媽媽。這是因為寶寶會主動分辨出成人身上的氣味。尤其是母乳媽媽,一到晚上孩子就會開始找媽媽。

環境改變給嬰兒造成的壓力

嬰兒那麼小也會有壓力?孩子不會說話不代表不會有壓力,家裡突然發生重大改變,比如環境改變,規律的生活秩序被打亂,孩子會產生焦慮感。為了獲得安全感,孩子肯定會找到最熟悉的依靠。因為這正是嬰兒依戀感建立的時間。2-7個月這段時間,嬰兒的依戀關係會逐漸集中到一個人的身上。

4個月的寶寶處於兩個特殊的階段

第一,安全感的培養

嬰兒的安全感一共有3級,1歲前屬於第一級安全感,這三級安全感像台階一樣,一級是基礎,只有一級建立了孩子才能去建立二級和三級安全感。一級安全感幫助孩子建立對這個世界的信任。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媽媽如果可以第一時間去安撫,發現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餓了、累、拉了,孩子會獲得一級安全感的物質需求。當媽媽及時的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孩子被逗樂,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滿足孩子一級安全感的精神需求。

4個月的寶寶正好處於這樣一個階段,所以媽媽要儘可能的去回應寶寶的需求,幫助孩子建立起一級安全感。

第二,形成中的依戀關係

心理學家認為,嬰兒早期依戀關係的形成,影響一個人在整個人生中依戀關係的建立,尤其是伴侶的依戀關係,因為嬰兒期的依戀關係相處模式就像一個核心模型,在人生中會不斷影響着我們依戀關係的建立。

2-7個月的嬰兒處於形成中的依戀,這個階段媽媽和嬰兒的溝通,會讓寶寶學會與他人交往的規則。孩子在與媽媽的交往中會主動的去學習如何讓交往同步。比如媽媽交往過程中的停頓代表了傾聽。過程中嬰兒會學會什麼時候發聲,什麼時候傾聽,掌握這些規則。

如果選擇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忽視,孩子的依戀關係就不會建立。

4個月的寶寶別人抱就哭還能不能讓別人抱?

哭得厲害暫時別讓別人抱

4個月寶寶別人抱就哭,如果哭的比較厲害,最好就不要讓被人抱了,孩子的哭聲就是內心情緒的表達,強行讓別人抱,只會讓寶寶內心感到恐慌和害怕,所以最好不要讓別人抱,告訴寶寶他是安全的。

家裡其他人選擇孩子狀態好的時候來抱

家裡如果有老人,孩子不願意讓老人抱,最好不要在孩子哭鬧、睏乏的時候去抱,相反在孩子吃完奶,精神充沛玩的時候可以嘗試着去抱孩子,如果孩子可以接受可以慢慢適應,總之不要操之過急。

另外,想要家裡其他人照顧,最好讓其他人參與到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讓孩子熟悉照顧者的氣味、聲音、接下來就是樣貌,這樣孩子更好接受。

上班前最好提前做好分離準備

孩子不讓其他人抱很多時候和孩子的焦慮感有關係,尤其是職場媽媽準備上班的時候,雖然孩子不會說話,但是她能感受到不一樣的氣氛。所以一旦出現分離焦慮反而更容易黏上媽媽。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1-2個月,讓家裡人介入照顧孩子,給孩子心裏緩衝。

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

孩子認生是見陌生人太少。為了讓孩子不認生,直接讓別人抱孩子,雖然孩子在哭,這樣只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沒有過度直接把孩子教給家裡人帶。比如奶奶來照顧孫子,沒有過度媽媽直接上班,孩子的分離焦慮會出現在厭食、睡眠等情況。

照顧孩子多一點耐心,尤其是孩子小的時候,這些問題很快都會解決,越着急越容易弄巧成拙。

大部分寶寶4個月很少出現不讓別人抱,如果孩子出現了拒絕別人,媽媽就要留心觀察,究竟是哪些原因,避免讓寶寶產生焦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