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三網聯動」築牢母嬰安全生命線

視頻監控截圖。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楊莉莎 通訊員 蘇艷敏 湘潭報道

「醫生,醫生!我老婆要生了!」5月4日11時44分,湘潭市婦幼保健院綠色通道傳來急促呼喊,孕38周+2天的尹女士被丈夫攙扶着踉蹌入院。

當轉運床剛抵達婦產科急診室,新生兒的小腦袋已完全娩出。「就地接生!」醫護人員瞬間啟動「快進模式」,消毒鋪巾、托舉保護……11時45分,伴着新生兒響亮的啼哭聲,此次接生在急診科、婦產科和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緊密配合下「完美收官」。整個產程從發現緊急情況到胎兒娩出僅耗時1分鐘。

這場驚心動魄的急診「分娩」接力,恰是湘潭市織密織牢「管理網」「救治網」「技能網」,構建「全周期、全鏈條、全要素」母嬰安全防線的生動註腳。

「管理網」:一套分級管理的標準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新生命的誕生,誰都希望過程順利、母嬰平安。然而,隨着生育政策調整、高齡孕產婦增多,妊娠合併症/併發症發生率明顯上升。

「目前,湘潭市高危孕產婦佔比較大,且有逐年上升趨勢。關口前移,織密母嬰安全保障服務網絡,是夯實母嬰安全的基礎。」湘潭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高危孕產婦健康風險,全市建立了「篩查-評估-分類-追蹤」全流程管理體系,通過嚴格篩查妊娠風險,按「綠、黃、橙、紅、紫」五色分級標識,對紅色高危孕產婦實行「一對一」專案管理,確保風險早發現、早干預。

在雨湖區婦幼保健中心,姜女士的孕期檔案上,醒目的紅色標籤見證着特殊守護。這位患有精神障礙的准媽媽,曾因擔心影響胎兒抗拒治療。

在姜女士的整個孕期,雨湖區婦幼保健中心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及時追蹤姜女士的產檢情況及近期現狀,耐心促使其規範服藥,並多次開通綠色通道協助患者入院治療。同時,該中心積極聯動市第五人民醫院精神科專家、市中心醫院及市婦幼保健院產科專家「一對一」交流患者病情,構建緊密協作模式,為患者制定個性化診療及保健方案。

姜女士向雨湖區婦幼保健中心送上錦旗表示感謝。

「謝謝你們無微不至的關愛。遇到你們,是我和孩子這一生最大的福氣。」經過幾個月全方位的醫療保健服務管理,姜女士病情逐漸穩定,最終順利分娩,母子平安。

婦幼保健工作人員對「紅色」標籤產婦進行產後訪視。

這樣的溫暖守護遍布蓮城大地。

全市組建453個家庭醫生團隊,按照網格化管理、扁平化服務的方式對轄區孕產婦進行重點管理;構建以市婦幼保健院為龍頭、縣市區婦幼保健院(中心)為樞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網底的婦幼保健聯合體,持續深入基層開展管理指導和技術幫扶……

近年來,湘潭市將婦幼健康體系建設納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示範項目重要內容,建立健全以婦幼保健機構為核心、綜合醫院為支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的婦幼健康服務體系。通過體系化、精細化、人性化管理,湘潭市高危孕產婦專案管理率達100%,真正實現「重點人群全守護」。

手術現場。

「救治網」:一張覆蓋全周期的網絡

4月7日,剛剛產後十幾天的羅女士,因為大腦靜脈竇血栓這一孕產婦危重併發症,經歷了一次與死神的博弈。

當天傍晚,因持續性頭痛、左側肢無力,且伴有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羅女士被緊急送往湘潭市中心醫院。入院後,通過腦卒中綠色通道,醫院第一時間開展相關檢查,明確病情為大腦靜脈竇血栓形成。

考慮到患者是產褥期,且目前處於腦梗死急性期,湘潭市中心醫院第一時間向市衛健委報告,並立即啟動院內及區級危重症孕產婦救治應急預案,組織急診科、神經內科、婦產科、介入科等進行mdt多學科會診,為患者制定最優治療方案。同時,該院急診卒中團隊緊急啟動卒中綠色通道,為患者實施取栓、溶栓治療。目前,羅女士正在接受藥物及康復治療,恢復良好。

「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首先要保證『生得安』,孕產婦和新生兒危急重症的救治是母嬰安全的重要保障。」依託這樣的共識與常態,湘潭市各級衛健行政部門和醫療保健機構成立母嬰安全保障工作領導小組及專家組,建立職責明確、上下聯動、應對有序、運行高效的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網絡,暢通救治綠色通道。

同時,湘潭市堅持以重預防、守底線、明責任為核心,充分發揮市縣鄉三級孕產婦安全管理網絡的作用,深化專科和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

多學科協助救治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

比如,作為湘潭市疑難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湘潭市中心醫院承擔著全市產科疑難危重症,產科合併症、併發症的預防、監護和診治,並與市縣醫院以及基層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緊密合作,可隨時啟動救治綠色通道,實現危重孕產婦會診指導和雙向轉診,提高湘潭地區危重孕產婦的救治能力和成功率。

2024年,湘潭市、縣兩級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成功搶救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302、1408例,危重孕產婦、新生兒救治成功率分別為99.67%、99.93%。

湘潭市首家「早孕關愛門診」揭牌成立。

「技能網」:一個上下聯動服務的體系

今年3月,湘潭市婦幼保健院「早孕關愛門診」揭牌成立。這是湘潭市首家「早孕關愛門診」,通過「早孕關愛」特色服務,為早孕期女性打造全周期、多維度的健康管理平台。

「引導以妊娠為主訴的孕早期女性在早孕關愛門診首診,是希望能夠通過服務模式的創新,為早孕婦女提供全程關愛服務,做到關口前移、精準干預、全程宣教。」湘潭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設立「早孕關愛門診」是深入貫徹國家「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戰略要求,積極響應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號召的生動實踐。目前,全市正全力推進生育友好醫院和兒童友好醫院建設,至2030年,比例力爭達到90%以上。

湘潭市首家公立醫療機構產後康復中心(月子中心)。

從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到產後康復,湘潭的母嬰健康服務「技能網」越織越密:在全省率先開展「新生兒出生一件事一次辦」試點工作;湘潭縣定期在鄉鎮設立流動孕婦學校和家長學校,岳塘區以相聲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母嬰安全健康宣教,提升全社會母嬰安全健康素養水平……

在優化服務項目方面,湘潭市統籌實施「八免三救助」出生缺陷防治公共衛生服務,婚前醫學檢查、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等11個項目服務指標均達90%以上,居全省前列;實施孕產婦產前篩查、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和遺傳代謝病篩查等省市民生實事項目,構建涵蓋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兒期的三級出生缺陷防控體系。全市出生缺陷發生率由2018年的100.81/萬下降至2024年的90.57/萬,阻斷884例嚴重致愚致殘缺陷兒出生。

在這座充滿溫情的城市裡,每個新生命的到來,都有最堅實的依靠。

「母嬰安全是場生命接力的馬拉松。「湘潭市衛健委負責人介紹,當前,湘潭正朝着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目標穩步邁進,未來將從生命起點守護到長期健康管理,持續優化孕產婦健康管理機制,為她們撐起更有力的保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