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禍守恆定律:你所失去的,老天爺都會「補償」你

《周易》有一個觀點:「一陰一陽之謂道。」

這個觀點的核心,就是「平衡」。陰陽相互結合,就會平衡;既有寒冬,也有酷暑,就會平衡;有成功,也有失敗,就會平衡。

對於平衡的規律,道家聖人老子有言:「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天道,也就是大自然的規律,都會減損多餘的部分,來彌補不足的部分,以此來達到平衡,而不會讓萬事萬物失衡。

相信你肯定有過這樣的經歷,上一刻吃虧了,下一刻又峰迴路轉了,一壞一好,讓自己嘗盡了酸甜苦辣咸。

這就是所謂的「福禍守恆」。要堅信,你所失去的,老天爺都會補償你。

一、此路不通,註定另有出路。

古人有詩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迷宮裡邊兜兜轉轉,都沒有發現出路,就認為前途黑暗了。可過了一會,出路就在眼前,才感慨「天無絕人之路」

有的孩子不適合讀書,所以他考試一般般,但他能言善道,所以他長大後,就可以通過嘴皮子來賺錢。

有的人不適合管理的崗位,卻適合技術的崗位,所以他能夠在技術崗位上有所成就,賺到錢財,實現人生的價值。

人都是如此,總有適合的東西,也總有不適合的東西。你可能會覺得,這一刻失去了什麼,讓人傷心。但你忽略了一點,不失去不適合的,怎麼可能遇到適合的呢?

命運比我們自己更清楚,我們自己適合什麼。命運讓我們暫時此路不通,並不是為難我們,而是讓我們及時轉變思路,尋找真正的出路。

二、一切壞事,到頭來都會變成好事。

有一個《塞翁失馬》的故事。一天,塞翁走丟了一匹馬,別人都來安慰他。塞翁卻說,這有可能是一件好事。

幾個月後,走丟的馬帶着胡人的烈馬回來了,別人都來祝賀他。塞翁卻說,這有可能是一件壞事。

沒幾天,塞翁的兒子從烈馬上摔了下來,一條腿廢了,別人都來安慰他。塞翁卻說,這有可能是一件好事。

那一年冬天,北境的胡人大舉進攻,邊塞年輕健康的男子,都需要上戰場打仗,死者十之七八。唯有塞翁的兒子,因為一條腿殘疾,而不用參戰,保全了性命。

人世間有不少好事,都會通過「壞事」的形式呈現。你所看到的壞事,未來有可能會變成好事。你所看到的好事,未來有可能會變成壞事。

這就是所謂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福禍相依」。不要為了暫時的失意而悔恨,有可能,當下的失意,是未來有所收穫的鋪墊。

三、人生的時運,都是悲欣交集的。

李叔同大師在臨終前,寫下了四個字,悲欣交集。意思是,人生既有悲哀的一面,其背後又有欣喜的一面。

人這一生,就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昨天你所接觸的,是硬幣的反面。今天你所接觸的,就是硬幣的正面。正正反反,好好壞壞,都是相互輪轉的。

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這一刻,有可能是他的家庭有錢。下一刻,有可能是你的家庭有錢。

這一刻有錢的家庭,有可能培養出敗家子,遲早家產不保。反之,這一刻沒錢的家庭,有可能培養出白手起家的孩子,遲早走回上坡路。

老天是公平的,不會讓一個家庭永遠有錢,也不會讓一個家庭永遠貧窮。有錢也好,沒錢也罷,都是暫時的。平衡,才是永恆的。

當下,倘若你身處低谷,那你不妨敢於折騰,無論你怎麼走,都會走上坡路。所謂「觸底反彈,物極必反」便是如此。

四、老天給你關了一扇門,自然會給你打開一扇窗。

常言道「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你要麼拿到魚,要麼拿到熊掌,反正無法同時得到,因為天地不完美,人也不可能完美。

晚清名臣曾國藩,給自己的書房取名為「求闕廳」何謂「闕」?就是缺陷。求闕,就是探求缺陷,而又接納缺陷。因為有缺陷的,才是人生。

你看曾國藩,讀書的天賦一般,年輕時背書,背了十次還是不懂,連房樑上的小賊都笑話他,認為他就是一個庸人。

年輕做官的時候,總是心直口快,比較老實,各種得罪人。如果不是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也許曾國藩就落寞一生了。

在平定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曾國藩三省吾身,盡量改變了以往的不足,並且以踏實、圓融的姿態為人處世,最終「立德立功立嚴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人,只要有悟性,肯堅持,不放棄,就肯定有「時來運轉」的時候。老天給你關了一扇門,就肯定會給你打開一扇窗。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