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書畫就是我的生活態度

欣賞書畫就是我的生活態度

作者/孫樹恆

所謂現代人,思想不一定新。

我在詩書畫和通俗文藝的圈子裡,雖然時間不長,但是感慨良多。

與那些書畫家接觸,他們都已經過了花甲之年,背着一個大大的筆盒,但是精神矍鑠,樂觀豁達,腳步生風,「我們一起快樂的玩耍呀」

殊不知是到一個筆會,這就是他們的日常的藝術生活。

我們在一起時間長了,才真正的理解了他們的苦辣酸甜,也感受到,當下的社會不缺麵包,或許缺錢。但是最缺乏的是文化,這裡說的是優秀的傳統文化。

參加筆會的人都知道,我再笨也知道,現在人們對於字和畫那麼熟悉又陌生,有的人只會簽個漂亮的名字,畫一個粗線條的兔子,對行草隸篆分不清清楚,對錦繡河山不會欣賞,卻卻對一些文化垃圾包圍着。

人類最大的遺憾是沒有藝術修養。沒有藝術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藝術包容文化、哲學、宗教,但是可以理解王羲之《蘭亭序》和梵高的向日葵,因為藝術記錄人的情感。不同民族的文化、哲學、宗教不同,但是情感是一樣的。

書畫是一個充滿危險和樂趣的旅程。沉浸在裏面,不能自拔,有的人天賦聰穎,可能成功,有的人不適宜書畫,就會困惑自己一生。太想成名了,就或許成為悲劇。

但是我相信自己,我是一個笨人,做事能做到更長遠。我只想學會欣賞,不想直接練筆,看依然很有共鳴。明白一點,知道自己笨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知道自己聰明是世界上最笨的做法。

正如前階段拜見一個書法家,他提醒我,學書法很難,可以學畫畫,塗鴉也是畫。參加一個書法家培訓班,他的學生小到六歲,大到八十多歲,他在點評每個人的作品時,都能看出學生都練習過什麼體,習練時間,適合練習什麼,有時候看到一些明顯的、低級的、簡單的錯誤,無論什麼原因,都提醒一下。甚至有的學生不適宜練書法,因為沒有天賦,想連個簽名,寫個春聯還可以繼續下去。從兩個老師的指教,這才是真正的高手,而那些自視清高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明明知道某個人不適合,卻不給予警示或指導。

絕不給予任何建議,會一直保持冷漠。我的內心被大大觸動了一下,釋然了很多過去的困惑。知名大家會有如此的觀點,大概率是被生活磨礪過、要不然,怎麼可能會有如此冷厲的感慨。他們是好意。我真的是怕了,虛榮心驟然無影無蹤了,不想出這俗而又的「笨相」了。當然不是消極的,習練書畫其實不消極,可能是一種不合適,這也是人生態度。

書畫家既不偷懶,也不躺平。

生活最幽默,書畫從一筆一划的條線開始。

凡事都要慢慢來,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的。寫幾筆,畫幾下,是成不了家的。

我看見許多書畫家,每天都在寫,都在畫,而且是很努力、很勤奮的那種。

有書畫家說,來了興緻能寫一夜,畫到凌晨。曙光初現,東方既白,書畫已經上平台。

從他們發朋友圈、發快手,發抖音就能看出他們的生物鐘和時間表

有的在家裡的書房,有的在車庫,有的在餐桌上,有的在診所的辦公桌上

有的是行書、有的是草書、有的是隸書,有的是楷書,有的是篆書,有的自稱一體

有的畫魚,有的畫駱駝,有的畫人物,有的畫蒙古馬,有的畫雞,有的畫牡丹,有的畫荷花,有的畫梅花,

每個書畫家都像工匠,那麼一天天練,一天天畫,衡量文學藝術,如果變成匠人的話,是不是重視未知的領域,而不是已知的領域。

生命照常熱烈,書畫依舊絢爛。

生活裏面蘊藏着各種各樣的人物、思想和情感都是每天在變化的。

生活是常讀常新的,書畫也是如此,我接觸的有些書畫家確實有那麼一些人,對世界的認識是非常深刻。就像樹的根須似的,能在大地上扎多麼深,這棵樹才能根深葉茂。

在走進機關、企業、學校、鄉村、社區和軍營、警營的活動中,有些書畫家積极參与,不管是名家,還是曾經官員身份,都是溫文爾雅的,表現的有教養、有禮貌、有分寸,和而可親

對於牛掰的人,他們總是一副你說什麼都是對的,對你的態度總是笑容可掬的模樣。

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避免產生任何不必要的爭議。

智者,懂得謹守邊界,更允許別人做別人,允許自己做自己。過好自己,不執着,不較勁,是最明智的選擇。

越是有名的書畫家又是那麼謙虛、低調,淡薄。無論別人書畫怎麼樣,都要給予人家掌聲和鼓勵,點個贊、鼓個掌、發個表情包。

這就是對彼此的成全。

進而通過自己的結果去影響別人,而不是去改變別人,感覺自己的天地都比以前更寬廣了。

善良是要被人欺的,要做出一副專家,嚴肅的樣子。

真正的智慧是善良而不軟弱。

在各種筆會上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圍觀的人,恣意的評價書畫,對要的書畫,不尊重。

有這樣一個細節:一位剛要了一幅字,塞到褲兜里,一位出門後放到頭上擋雨。總是讓人不舒服

或許他們沒有懂得書畫內容的真意。有的把書畫家的作品堆在一個角落裡,令書畫家情何以堪。

心靈的疲憊和生命的頹廢,以及無邊無際的茫然和疲累,便如影隨形地產生了。正所謂,越尊貴,越寂寞;越熱鬧,越孤獨。

當然筆會,書畫藝術交流是一種滋養。 彼此的情感、靈魂也能大體感受得到。

對書畫作品特有的高雅藝術感,在人與人的傳播里更易體會。

在筆會後,寫完了,畫完了,要挺起腰來,接受人們的頂禮膜拜拜,不僅僅是對藝術的敬畏,也是對書畫家的尊重

沒有潤筆費就是奉獻了,沒有敬煙敬茶敬酒的禮儀就悲催了

我不是要為書畫家「討待遇」

是要為書畫家樹尊嚴,我覺得書畫家都是座上賓,是文化人、是敬佩的人、是老師,與他們坐在一起,能得到智慧和教益的人。

坦言自己很幸運,能夠和一些名家在一起。

說實在的,我願意跟他們在一起,我重視的是思想,重視的是才華,最值得尊敬。

生於混沌,存於有序。

人生是脆弱的,因為她被寫在紙上,畫在紙上;

人生又是堅強的,因為總有一批人願意守護美麗的真實……

隨着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現代科技以其驚人的速度和廣泛的影響力,深刻改變着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

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書畫藝術似乎逐漸被邊緣化,成為了一種「小眾」的存在。

書畫家的尷尬,深藏於時代的繁華之下。市場認知不高,人們不尊重書畫,

這份無奈,如同孤舟在茫茫大海中徘徊

在書畫的世界裏,每一位書畫家都是一位孤獨的探險家,他們在藝術的海洋中探尋着屬於自己的那片星空。而要想在這片星空中留下璀璨的光芒,深化藝術修養與持續創作實踐便是不可或缺的兩大法寶。

是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書畫家成長的雙翼。

擴大藝術交流、精準定位市場、強化品牌建設以及利用相關資源等策略也是提升書畫家市場認知的重要途徑,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喜愛。

「我相信有一天我會找到一種方法在咖啡館裏舉辦自己的展覽。」

讓我們重新審視書畫的價值,

讓我們重新認識書畫家的偉大。

讓書畫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讓書畫家的才華得到應有的尊重和認可。

回眸,是為了前進!致敬,是為了創新!

(作者檔案:孫樹恆,筆名恆心永在,內蒙古奈曼旗人。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詩詞學會會員,西部散文家協會會員,內蒙古通俗文藝研究會副秘書長,內蒙古詩書畫研究會高級研究員兼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