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罐頭裡的小孩》
作者:【奧地利】克里斯蒂娜·捏斯特林格 著
出版:譯林出版社
——————CATHY愛閱讀——————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長成什麼樣子?
你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
孩子現在情況如何?能達到你的預期嗎?
我們所期待的孩子的樣子,往往是根據我們自己的認知決定的。我們大多數人都希望孩子能夠聽話、懂事、不逾矩,做個乖乖寶貝。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教育起來才不費力氣。但是,這樣的孩子更容易膽小、依賴性強、沒有決斷力和創造力,長大後也更容易受挫。
帶着這些疑問,我打開了這本很特別的書——《罐頭裡的小孩》。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天,一位追求自由、特立獨行的女士突然收到了一個巨大的包裹,裏面有一個鐵皮罐子,罐子里竟然有一個人造的7歲小男孩康拉德。他就是按照完美小孩的標準製造出來的,他有禮貌、守規矩、聰明伶俐。可是,後來公司說是快遞發錯了,要追回康拉德,不捨得他離開的人們開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改造遊戲,他們要把康拉德「改壞」,這樣公司就只能當他是個廢棄產品了!
作者的腦洞真是夠大的,難怪本書作為小譯林國際大獎童書被推薦。書中語言簡單樸實,故事題材新穎、故事情節緊湊,出其不意。不僅能讓孩子看得入神,更能讓家鄉和孩子一起反思,到底按照怎樣的標準成長才是最好的?
一直以來,非常流行內卷,很小的娃娃都要被家長催着學這學那,最終我們可能造就了一個個表面看起來優秀,但是內心痛苦的人。想想看,孩子每天都要緊繃著神經,力爭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這樣該有多累!孩子能快活嗎?孩子的天性都被壓抑了!作為家長,也是毫不放鬆,又能有多少快樂可言?
所以,孩子在該玩的年紀,還是盡量讓她們發揮天性,多一些時間玩吧、創造吧,人類的進步不就是靠着一步步創新成就的嗎?作為大人,也應該適當的放手,少一些控制欲,自己也不會那麼累。
我真心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健康平安,內心充滿歡樂,只要他有一顆時刻感到幸福的心,他的將來就不會太糟糕!至於是否完美,真的沒有那麼重要!
不知道作為家長的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