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世界是一個很神奇的世界,不少的寶寶都會做出一些令大人想不通的行為。
格格媽媽就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格格每到上床睡覺的時候,都會「很不配合」,並不是很乖巧的一上床就睡覺,而是要抱着媽媽,有時候還會用手指劃拉媽媽的臉,有時候則是「pia~pia~」拍媽媽。當孩子鬧騰一會兒之後,才會慢慢地睡覺。
對於格格的這種情況,媽媽顯然是不太喜歡的,因為有時候自己很累,躺到床上的時候簡直要暈過去了,但是格格就是不睡覺,並且格格的行為也搞得媽媽無法入睡,格格年齡又太小,要是教育格格,格格也聽不懂,所以格格媽媽就十分的苦惱,為什麼自家的寶寶這麼不乖巧呢。
有一次,格格媽媽和閨蜜談到了這件事,閨蜜聽完之後告訴格格媽媽,其實寶寶的這種行為,並不是不乖巧的表現,反倒是一種對媽媽十分親近的表現,在寶寶的心中,媽媽的地位越重要,那麼寶寶的表現就越激烈,一般情況下,寶寶典型的表現主要有兩種。
寶寶睡前這2種表現,其實是在向媽媽表達愛意,媽媽別埋怨寶寶
表現一:寶寶喜歡「毆打、騷擾」媽媽
寶寶為什麼在睡前上床的時候不斷地「毆打、騷擾」媽媽呢?而不是在白天媽媽帶娃的時候,或是其他時間呢?這是因為,寶寶感覺到自己要睡覺了,而只有擁有充足的安全感才會讓寶寶睡得更好。
所以,寶寶就通過對媽媽的頻繁接觸,來提升自己的安全感。而這種頻繁接觸媽媽的行為,其實就意味着在寶寶心中,媽媽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寶寶對媽媽的接觸頻率越高、次數越多,就代表媽媽在寶寶心中越重要。
當然,有時候寶寶太困,可能會睡得快一些,這並不是說寶寶不愛媽媽了。
表現二:寶寶喜歡「霸佔」媽媽的物品
有時候,寶寶在睡覺的時候,手裡會拽着一件媽媽的物品,或是抱着媽媽的衣服等等,你搶都搶不過來,這其實是因為媽媽可能經常無法陪寶寶入睡。
而寶寶為了獲取安全感,以及體驗到媽媽的氣息,而選擇的替代品。在本質上,寶寶其實還是最愛媽媽的,但是媽媽不在,只能夠用媽媽的物品替代了。
不過,這種情況如果時間較長,寶寶就可能產生物品依賴性,對於某件物品的熱衷程度看似超過了媽媽。
但事實是,寶寶知道媽媽是無法一直陪伴自己的,而將這份奢求寄托在了該物品上,在平時媽媽可能會覺得自己在寶寶心中沒有哪件物品重要,但其實媽媽在寶寶的心中仍舊是第一位,只不過寶寶為了給媽媽「自由」,選擇了替代品而已。
聽完閨蜜的話,格格媽媽頓時感到是自己思想狹隘了,寶寶對自己的一腔熱血,卻讓自己認為是不懂事,真是慚愧。
不過,寶寶的行為對自己造成的一些困惑,也是事實存在的,於是格格媽媽就問閨蜜是如何應對這種情況的。
閨蜜確實在之前也經常遇到這種情況,自己的寶寶在睡覺前經常干擾自己,讓自己耗費不少的精力「哄睡」,有時候困得要命,但是寶寶仍舊「作妖」,整得自己無法入睡。不過,後來她自己通過一系列的調整,就順利地擺脫了這些困惑,這裡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到你。
寶寶入睡難,父母這樣做,寶寶一覺睡到大天亮
●主動撫觸寶寶,讓寶寶充滿安全感
我們知道,很多寶媽在哄寶寶入睡的時候,都會做出輕拍寶寶的動作,但是很多人沒有想過,這樣的動作達到的效果是什麼。
其實,這就是一種經典的主動撫觸行為,會讓寶寶被動的感受到來自媽媽的愛意和安全感,寶寶自然就不容易主動的去干擾媽媽了。
當然,讓寶寶獲得安全感的行為不僅僅是拍打,還包括其他撫觸行為,以及讓寶寶貼近媽媽,聽媽媽的心跳聲,都是很好的安全感賦予行為。
●在白天增加與寶寶的互動
寶寶如果精力消耗很大的話,那麼寶寶是沒有精力在睡前長期干擾媽媽的。
所以,如果想要解決自己的困惑,寶媽就可以在白天的時候增加與寶寶的互動,消耗掉寶寶的精力,讓寶寶產生疲乏的感覺,這樣睡覺之前寶寶就沒有精力去干擾媽媽了。
●建立睡前儀式
睡前儀式其實是一種習慣,比如睡前的時候媽媽會給寶寶講故事,那麼每次到上床講故事的時候,寶寶就可能會被動地認為要睡覺了,繼而就會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慢慢入睡,這樣自然不會再干擾到媽媽睡覺了。
●創造優質入眠環境
要想寶寶快速地入睡,那麼一個優質的睡眠環境是少不了的。一個優質的睡眠環境,包括優質的空氣質量(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無異味、空氣流動速度適宜等)、優質的聲光環境(盡量無光照、盡量默聲,但適合出現白噪音,比如家電運行的聲音、電視沒信號的聲音等等,白噪音具有幫助寶寶入眠的作用)、優質的體感(床上用品要親膚柔軟,小被褥要透氣,床鋪要軟度合適等)等,環境越好,寶寶的入睡速度就越快。
寫在最後
寶寶睡前對於媽媽的干擾行為,是寶寶的一種愛意表現,也是一種對媽媽的肯定,媽媽可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就埋怨寶寶不懂事,而是要認清事情的真相,做出合適的應對行為。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