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氣不好,多半是媽媽害的?以下幾類媽媽,難養出有出息的娃

昨天家裡的老大突然和老公吵了起來,一向疼愛女兒的老父親指着女兒說道:「你這驢脾氣和你媽一模一樣。」

本來在一旁湊熱鬧觀戰的我,突然間承受了一場無妄之災,剛準備把老公叫過來訓斥一頓,後面想想似乎他說的挺有道理。

女兒每次鑽牛角尖的樣子,確實像極了我的翻版。

難怪育兒專家們經常說,媽媽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呢~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孩子脾氣不好,多半是媽媽害的?

研究發現,母親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嘉賓,母嬰之間早期建立的情感聯結,將決定着孩子以後的心理健全和個性發育。

孩子6個月以內,母子之間建立的是「共生關係」

孩子依附母親而活,需要母親的精心養育,滿足其吃飽穿暖的生理需求,以及幫助寶寶躲開外界的風險。

6個月到3歲左右,母嬰之間需要建立起「依戀關係」

這是一種積極的,充滿深情的情感羈絆。

在這個階段,母親需要多關心、呵護孩子,給予其溫暖和力量,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被愛着,世界是值得信任的,是安全的。

依戀關係的建立,是孩子身心健康發育的基石,它的順利進行,將直接影響着孩子們未來成長過程中的人格完善。

如果我們有仔細了解一些社會事件,就能發現很多長大以後走歪路或者是極端分子,他們在童年時與母親的關係多半有問題,要不就是被母親漠視,要不就是從小活在母親變態的掌控欲下。

母親的這些行為,都會影響「依戀關係」的建立,令孩子們時刻活在恐慌中,難以相信別人,內心防禦過強,進而產生不良行為,例如不合群、攻擊性強。而且個性孤僻,脾氣不好。

另外,母親作為跟孩子相處最久的一個人,你的個性往往會從某種程度上傳遞給孩子。如果媽媽脾氣差,個性暴躁,那也別指望能養出一個好脾氣的娃。

以下幾類媽媽,養不出有出息的娃

著名的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過一個觀點:

「孩子道德發展的源泉以及根本,在於母親的智慧、情感和內心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發展中變得如何,取決於有什麼樣的母親。」

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發現,母親是一個家庭的靈魂,你的行為舉止中就藏着孩子的未來。

以下幾類媽媽,養不出有出息的娃,希望你們不在其中~

1、經常打擊孩子的媽媽

很多孩子在童年時或多或少都在母親那碰過壁,特別是女孩,好像很容易被媽媽打擊和否定。

心理學家分析,這可能是因為在家庭關係中,媽媽始終處於一個被壓迫的地位,在家的話語權不夠,所以通過打擊孩子的方式來釋放壓力。

還有一種可能性是媽媽從小也活在一個被貶低和打壓的環境中,以至於她們的個性中充滿了攻擊性,在教育孩子時,無意識就會露出獠牙,壓根沒考慮到對方的感受。

而無論如何,這類母親對孩子做出的貶低行為,都將會在小孩的心中留下很深的烙印,讓孩子逐漸變得消極、自卑又敏感,他們以後的社交能力也可能因此受到阻礙。

2、個性消極、情感淡漠的媽媽

不知道為何,很多中國傳統母親給人的形象就是「她們似乎沒有一天是真正的快樂。」

婆婆、丈夫、孩子,似乎已經把女人的所有精力和能量給抽空,令其變成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每天在家愁眉苦臉,唉聲怨氣。

然而你們的消極情緒其實會令孩子們不知所措,他們就像站在懸崖邊上,你每嘆一口氣,對面就會吹來一陣風,隨時可能令他們跌入深淵。

另外,母親的麻木和淡漠,也會給小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陰影,令子女以後難以進入到親密關係中,總擔心會重複母親的悲劇人生,變成像她們一樣的人。

再者,從小在一個消極、冷漠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小孩,往往同理心較弱,他們難以跟別人共情,但又極度缺乏安全感,容易受到刺激,進而做出一些不良行為。

3、掌控慾望過強的母親

母親的掌控欲,背後經常伴隨着道德綁架

她們「以愛為名」來傷害孩子,用「自我犧牲」的方式來對孩子進行道德綁架,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

於母親而言,她們想不明白,我已經付出一切了,為何子女還是總想着逃出去。

於孩子而言,母親的掌控慾望,經常讓她們喘不上氣來——

她們如果違抗母親,良心上過不去,總是心懷「虧欠之情」,覺得有愧於母親的悉心照顧。可如果遵從指令,又感覺背叛了自己。

兩種極端的情緒總是來回拉扯,導致孩子們內心壓抑,過分焦慮,對生活和學習都會帶來負面影響。

【最後總結】

心理學上有個「蝴蝶效應」,說的是在某個地方蝴蝶拍一拍翅膀,別的地方就可能形成龍捲風。

母親的情緒和言行就像這個蝴蝶,很多時候一點細微末節的小事,都可能在孩子的內心掀起一陣龍捲風,導致他們的世界動蕩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