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哪,你還在給孩子把屎把尿?

許多父母對自家孩子「一把就尿」感到很自豪,認為這樣的寶寶「識把」。可是,小寶寶真的能被訓練得可以控制大小便,建立排尿規律嗎?答案是否定的。幾個月的寶寶對尿便排泄尚無意識,不能自主控制,當膀胱或直腸充盈時,會產生連鎖反應從而自行排出。


「把屎把尿」是傳統觀念中常見育兒方式,那時用這種方法可以減輕媽媽清洗尿布的勞動量,同時媽媽還錯誤地認為「定時排便排尿有利於日後養成好習慣」。如今的科學育兒理念表明,「把屎把尿」是不可取的,這違背了寶寶生長發育的規律,剝奪了寶寶的自主控制能力,有損寶寶的健康。


天氣較熱時,媽媽或家人可能會認為寶寶穿着尿布或紙尿褲「捂得難受」,就會給寶寶穿開襠褲並「把屎把尿」,這是大人在刻意控制寶寶的行為,是不尊重寶寶的體現。媽媽不用擔心寶寶日後戒不掉尿布,也不用擔心天熱造成皮膚傷害。待寶寶成長到2歲左右,會逐漸體會到在尿布中排便排尿的不適感,那時媽媽加以引導讓寶寶學習使用坐便器會很容易。


寶寶的便尿排泄是無條件反射,在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的情況下是無法自主控制的,既不能主動通過小腹肌運動來擠壓排便,也不能剋制住讓便尿不排泄。而所謂的「識把」,不過是家長通過動作、姿勢、聲音等,幫寶寶建立的條件反射,甚至是爸爸媽媽觀察判斷寶寶即將排泄立刻採取把尿把便行動的結果,這些都不意味着寶寶學會了控制大小便。


少洗幾塊尿布或省下有限的紙尿褲錢,是以寶寶的健康作為代價的。「把屎把尿」除了對寶寶造成心理傷害外,還可能導致身體上的傷害。因為媽媽無法事先知道寶寶何時要排尿排便,所以難免會頻繁去「把」,這是對寶寶髖關節及肛門括約肌的異常刺激,有害無益。頻繁的「把屎把尿」還容易因為腹壓頻繁增高壓迫肛門而導致寶寶脫肛或肛裂等情況。


總是把尿,寶寶建立條件反射,一旦再被把尿,即使寶寶膀胱尚未充盈,也會排尿,從而導致尿頻。通常,到了寶寶1歲半左右,開始有了自主排便排尿的意識,到那時,爸爸媽媽因勢利導進行訓練才能更容易地幫助寶寶建立排便規律,因此爸爸媽媽要特別注意不要盲從,不要過早訓練寶寶排便排尿。


你會堅持讓寶寶自然排尿、排便嗎?你知道把屎把尿會對寶寶的身體發育有什麼影響嗎? 你是怎樣說服家人放棄把屎把尿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