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兩歲後出現三個行為,可能正值「秩序敏感期」,做好四點應對

2020年11月20日18:52:13 育兒 1731

寶寶兩歲後出現三個行為,可能正值「秩序敏感期」,做好四點應對 - 天天要聞

文|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插畫 | Juice

諸多家長在育兒這條路上走得異常艱難,尤其是面對寶寶的某些突然變化時,常常摸不着頭腦,小傢伙從乖巧懂事變得任性、執拗、霸道,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寶寶兩歲後出現三個行為,可能正值「秩序敏感期」,做好四點應對 - 天天要聞

案例

兩歲半的妞妞最近有些不一樣,吃飯時必須先喝湯再吃飯,睡覺時必須要蓋粉色的被子,早上起床時一定要先穿褲子再穿襪子……總之,一切事情都要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要是順序被打亂就會嚷嚷着不行。

寶寶兩歲後出現三個行為,可能正值「秩序敏感期」,做好四點應對 - 天天要聞

妞妞媽媽搞不清楚背後的原因,總是喜歡呵斥孩子,可是妞妞根本聽不進去,一次次挑戰媽媽的權威。

其實,妞妞這是進入了秩序敏感期,這一階段的孩子無論做什麼事,都要依據自己內心的秩序來完成,否則就會說「不」來抗議。

寶寶兩歲後出現三個行為,可能正值「秩序敏感期」,做好四點應對 - 天天要聞

什麼是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個月就已經有秩序感,只是到了2~4歲時達到高峰期,他們對事物的順序、做事的節奏和韻律、形態的均衡和對稱以及物品的擺放位置等有近乎偏執的要求,有點像有強迫症似的。

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有哪些表現?

1、如果自己的秩序遭到破壞,會感覺不舒服和痛苦,會大聲哭鬧錶示不滿,會強烈要求大人弄回原樣,會在秩序被恢復後恢復平靜。

2、為了維持自己的秩序,不得不大膽地對父母說「不要」「不行」「不可以」,父母明顯感覺到孩子的叛逆和不乖。

3、如果秩序被人為地打亂,他們會不厭其煩地再來一遍。

或許看着眼前這個敏感又執拗的小傢伙,多數家長會覺得匪夷所思,其實這都是正常的表現。不得不說,這是寶寶探索世界的一部分,是他們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

寶寶兩歲後出現三個行為,可能正值「秩序敏感期」,做好四點應對 - 天天要聞

一旦秩序被構建好,孩子就會自主地維護它,並執拗地堅持,反之若是被打亂,會給孩子帶去極大的混亂和不適,造成思維、心理、感覺以及情緒混亂,他們會感覺到未卜,產生焦慮和恐懼,為此,只有一遍遍重複原有秩序,鞏固內心的安全感,保持秩序的恆定,孩子才能安心。

如果父母不了解兒童秩序敏感期的特殊心理和行為,反而斥責和批評孩子,用威嚴鎮壓他們的不良反應,只會破壞孩子的秩序感,阻撓孩子對標準和完美的追求,扼殺他們自律的萌芽,導致孩子將來在遵守規則方面出現障礙。

寶寶兩歲後出現三個行為,可能正值「秩序敏感期」,做好四點應對 - 天天要聞

缺乏秩序影響未來的習慣

我們常看到不少年輕人脫下的襪子隨意亂扔、桌面凌亂不堪、經常丟三落四、做事半途而廢等等,這都是缺乏秩序的表現,一旦沒有秩序,生活就亂了套。

兒童期的秩序構建對未來有極大的影響,因為秩序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成人格,童年會造就一個人基本的品格和素質,如果父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有秩序的環境,能使他們發現生活的法則,在行為中形成自律。

寶寶兩歲後出現三個行為,可能正值「秩序敏感期」,做好四點應對 - 天天要聞

一旦缺乏秩序感,成年後形成的不好習慣很難更改,相反,孩子很好地度過秩序敏感期,就會對秩序高度敏感,在秩序環境中長大的娃會形成規矩意識、獨立意識和契約意識,成年後,則會成為一個有秩序的社會人。為此,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做出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能為孩子的未來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寶寶兩歲後出現三個行為,可能正值「秩序敏感期」,做好四點應對 - 天天要聞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1、理解並尊重孩子

處在這一時期的孩子,存在着秩序敏感期的特殊要求,家長要學會尊重和理解,盡量滿足孩子對事物固定順序的追求,不要妄下斷言寶寶是無理取鬧。

2、配合孩子的規律生活

如果孩子吃飯、睡覺、洗漱等具備規律的時間和順序,家長要配合孩子,比如睡前故事要每天堅持講、睡覺前要喝杯牛奶等等,規律的生活能帶給孩子安全感,幫助他們遵守規則。

3、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的秩序被破壞時,父母要及時協助孩子找到解決辦法,不妨多花幾分鐘時間讓孩子重新再來一遍,如果是寶寶無法做到的事情,父母要按照孩子心中的秩序去幫助着一起完成。

4、父母做好安全教育

秩序敏感期的寶寶可能存在諸多執拗的表現,可要是涉及到安全問題或者社會道德問題,父母一定要有底線教育,明確指出孩子的錯誤之處。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到什麼年紀,這4句話永遠不要對兄弟姐妹說 - 天天要聞

不管到什麼年紀,這4句話永遠不要對兄弟姐妹說

手足之情,是世間一份難得的珍貴緣分,並非每個人都能有幸擁有。多少人內心渴望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卻始終無法體會到這份血濃於水的親情。倘若我們足夠幸運,擁有了這份手足情,那就一定要懂得倍加珍惜!
人,爭什麼?氣什麼?愁什麼?(精闢) - 天天要聞

人,爭什麼?氣什麼?愁什麼?(精闢)

人生匆匆,不過數十載春秋,可我們卻常常在無謂的爭鬥中耗盡心力,在莫名的憤怒中迷失自我,在徒增的憂愁里蹉跎時光。其實,人生的至高智慧,便在於明了何事當爭,何事不必氣,何事無需愁。
7月7日小暑,今年的小暑有4大特點,是指哪四大特點,你知道嗎? - 天天要聞

7月7日小暑,今年的小暑有4大特點,是指哪四大特點,你知道嗎?

小暑,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標誌着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即為小暑。今年的小暑落在7月7日,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小暑有四大特點,分別是閏月加持、恰逢「出梅時間」、出現「秋包伏」現象以及小暑節氣在晚上。這些特點不僅
寶寶二月鬧真相!滿月後多做3件事,大腦發育快人一步 - 天天要聞

寶寶二月鬧真相!滿月後多做3件事,大腦發育快人一步

新手媽媽玲玲最近頭都大了:二寶滿月後突然變得特別難帶,整天哼哼唧唧哭個不停,便已經是二胎寶媽,也不知道寶寶為啥哭。可是,你敢相信嗎?這種被無數媽媽恐懼的「二月鬧」恰恰是媽媽想要的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信號!
劉海棲《萬物生長》:童年憨里憨氣,孩子自由生長 - 天天要聞

劉海棲《萬物生長》:童年憨里憨氣,孩子自由生長

每一代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快樂和美好回憶。在沒有手機、電視、網絡、快餐的年代,童年又會是什麼模樣?翻開作家劉海棲的新書《萬物生長》,答案就藏在11個帶着陽光、汗水和泥土芬芳的童年故事裏。它們像一扇明亮的窗,瞬間把我們拉回那個沒有電子屏幕卻野趣橫生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不講大道理,只講少年們憨里憨氣的童年故...
人這一生,不要透支自己!(深度好文) - 天天要聞

人這一生,不要透支自己!(深度好文)

人活着,不要去透支自己的身體,不要去透支自己的信用,不要去透支自己的福報,而是要腳踏實地,知足常樂,做好自己,控制自己的慾望,不透支自己的人生,才能讓自己做得更好,才能活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