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市計劃生育協會
欄目協辦>>>
七、10~12個月的寶寶
(一)寶寶的發展
1.能自行坐好,自如翻身;能轉換姿勢,拾取身體兩旁的物件;可以倒退着從樓梯上爬下來,能自己扶欄杆站立、坐下,能獨站片刻,可不用扶着東西走兩三步。
2.能用拇指和食指撕紙、捏起小丸,能翻書或擺弄玩具,會用手握筆在紙上亂塗畫。
3.能發2~3個字音,能聽懂幾個字,包括家庭成員的稱呼,會說「爸爸」和「媽媽」;會指認房間里的很多東西以及指出身體部位,試着模仿詞語。
4.穿衣時會主動伸手或伸腿;會表示「再見」「歡迎」「不」等基本社交禮儀。
5.會模仿動作姿勢;開始正確地使用物體(如用杯子喝水、用梳子梳頭)和用不同方式探索物體(搖晃、敲擊、拋出去、扔到地上)。
溫馨提示
·允許寶寶在安全的情況下隨意探索,這對擴大寶寶的認知很有幫助。
·立蹲練習:扶着寶寶雙手或讓寶寶雙手扶欄站起,再坐下或蹲下。
·獨站訓練:讓寶寶雙腿略為分開,開始時訓練一手扶站,繼而訓練獨站、平衡站立。
·行走練習:牽着寶寶雙手或讓寶寶雙手扶欄行走,繼而逐漸減少手扶持,練習獨走;應循序漸進,注意保護,如在地上鋪上墊子;可以選擇一些機動的有響聲的玩具,如小推車、拖拉玩具等,以提高寶寶走路的興趣。
·語言訓練:要對寶寶的發音給予及時、恰當的應答,多次反覆,使寶寶逐漸理解語言的含義。
(二)寶寶的養護
1.白天睡眠次數可逐漸減至2次,每次2小時左右。餵養次數每日4~5次,定時進餐,訓練進食自理的能力。
2.輔食中可以添加蒸糊、軟飯、挂面、饅頭、麵包、碎菜、碎肉、油及豆製品,訓練寶寶的咀嚼,為斷奶做準備。
3.寶寶開始學走路,需要穿鞋子保護他的腳,建議選擇的鞋子可包住腳趾頭,柔韌、防滑,要寬鬆些,讓寶寶的腳有發育空間。
4.適合該年齡段寶寶的玩具有:不同大小、形狀、顏色的可疊起來的玩具,大的積木,可以推、打開、發出聲音和移動的「遊戲盒」,用軟塑料製成的車類玩具,不同尺寸的球,有大圖片的紙板書,推拉玩具,玩具電話等。
(三)寶寶疾病的防範及安全防護
1.定期進行體格檢查,每2~3個月一次,諮詢斷乳時間及斷乳後的餵養。
2.定期進行預防接種。
3.注意寶寶周邊環境的安全。家長要為柜子和抽屜等做好安全防護措施,把危險物品和貴重的東西放在寶寶碰不到的地方,防止寶寶在沒有成人監護下進入洗手間等比較不安全的地方,避免跌落摔傷、溺水、燙傷、異物導致窒息和中毒等意外發生。
(四)異常行為的識別
寶寶有以下表現之一,應及時諮詢醫生
1.無牙牙學語,不能發「ba-ba」「ma-ma」等疊音詞,別人叫他名字,他不會回頭;無任何表達手勢(如用揮手表示「再見」或用搖頭表示「不要」),不會用手指指着或其他動作來表達自己的需要。
2.不能坐穩,不會爬行,不能扶站、扶走。
3.不會嘗試使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的物品。
(五)親子互動
1.利用給寶寶穿衣、洗澡以及和寶寶玩耍、走路、乘車的時候跟他講話,促進寶寶的語言發育。
2.和寶寶玩拍手遊戲或找東西的遊戲,將玩具藏起來,和寶寶一起找,可以促進寶寶想像力的發展。
3.可以選擇較簡單的積木、積塑、套搭、套娃娃等玩具,讓寶寶在擺弄這些玩具中發展手指的動作;可以讓寶寶學習扔皮球和投皮球等動作,鍛煉手臂力量。
4.識五官:家長與寶寶面對面坐,邊唱兒歌「眼睛眼睛在哪裡?在這裡。鼻子鼻子在哪裡?在這裡……」邊指認寶寶的五官,再拉着寶寶的手指認家長的五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