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把可樂裝進奶瓶給外孫喝,隔輩帶娃的零食之爭,孩子是受害者

2020年11月07日23:28:05 育兒 1032

最近在看親子節目《告訴世界我可以》的時候,被一位姥姥的帶娃方式震驚了。四歲的女孩優米要喝可樂被媽媽禁止,姥姥卻想出「高招」,趁媽媽不注意,把可樂裝進奶瓶里給孩子喝。

姥姥把可樂裝進奶瓶給外孫喝,隔輩帶娃的零食之爭,孩子是受害者 - 天天要聞

早晨起床以後,還沒吃早飯,優米就吵着要吃零食要喝可樂。媽媽拒絕她,姥姥則搶着把一瓶不適合孩子喝的功能飲料打開讓她喝。如願喝到飲料的優米不再哭鬧,媽媽則被氣得不知說什麼好。

優米媽媽說,「飲料太涼,喝了不好。」姥姥則解釋道,「我給她熱一熱再喝。」

姥姥對自己的做法,頗有道理。說因為不想看到孩子哭,孩子哭鬧,她就想依着孩子。雖說隔輩親,都慣着孩子,但是這種讓孩子隨意吃零食喝飲料的做法,甚至其中一些都不適合孩子食用,真的是對孩子的健康有害無利。

姥姥把可樂裝進奶瓶給外孫喝,隔輩帶娃的零食之爭,孩子是受害者 - 天天要聞

老人幫忙帶娃,確實緩解了年輕父母們的壓力,讓他們可以安心工作。但是在老人帶娃的過程中,一些老舊育兒觀念與科學育兒新理念的碰撞,也着實讓家裡的矛盾叢生。

而在這其中,關乎孩子健康的飲食日常等,是最容易出現分歧的。尤其是關於零食的問題,大多都是老人由着孩子吃,年輕的父母們禁止或者是限制孩子吃。

為什麼老人們喜歡給孩子買零食呢?

1、觀念的誤區。

很多老人覺得零食是吃的東西,吃的東西都沒有問題,孩子想吃就吃。還有的老人會覺得,別管是零食還是主食,只要孩子肯吃就是好事。

至於零食中的一些添加劑、糖等不利於健康的因素,老人們通常了解不多。

姥姥把可樂裝進奶瓶給外孫喝,隔輩帶娃的零食之爭,孩子是受害者 - 天天要聞

2、用零食來哄孩子。

老人帶娃不講究太多的方式方法,孩子不哭不鬧就好了。用零食哄孩子,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

用零食來吸引孩子,甚至是管教孩子。其實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更加難以管教,而且對吃零食更加無限制。

3、源於自己的補償心理。

優米姥姥在節目里解釋自己為什麼不限制孩子吃零食,是因為她小時候沒有零食,而現在有,為什麼不讓孩子吃呢。

有些老人自己小時候或者自己孩子小時候,條件不好,沒怎麼吃過零食。而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零食種類又這麼多,出於一種補償心理,就想讓孩子隨便吃。

姥姥把可樂裝進奶瓶給外孫喝,隔輩帶娃的零食之爭,孩子是受害者 - 天天要聞

在隔輩教育的分歧中,溝通最難的就是老輩人總用自己的經驗之談來壓制年輕父母。節目中,優米的媽媽一直在跟姥姥強調零食的問題。而姥姥就一句話,「我就把你這麼養大的,你看你現在不也挺好嗎。」

雖然說,家不是講理的地方,但是關乎孩子的健康問題,還是要堅持原則。要明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在孩子的養育和教育問題上,要堅定自己的原則。

首先,必須明確地跟老人談一談,關於零食對孩子的危害性。

可以找一些專家或者醫生的文章、視頻,全家一起學習。比如,零食中的糖對孩子牙齒、視力的影響。碳酸飲料、功能飲料對孩子的危害等。這些利害關係,都要讓老人清楚。

姥姥把可樂裝進奶瓶給外孫喝,隔輩帶娃的零食之爭,孩子是受害者 - 天天要聞

其次,家中立規矩,並且嚴格遵守。

完全不讓孩子吃零食,在大部分的家庭中,也是很難實現的,但是可以讓孩子有限度地吃。

哪些零食年齡小的時候不可以吃,什麼時候吃零食(不能飯前吃,可以在兩餐中間少量吃),每次吃零食吃多少,每次買零食只能買一到兩種,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家庭公約,寫出來,越詳細越好。

這樣的規矩不僅針對孩子,全家人都要遵守。家長也要以身作則。

姥姥把可樂裝進奶瓶給外孫喝,隔輩帶娃的零食之爭,孩子是受害者 - 天天要聞

對老人幫忙帶娃的辛苦,我們要感恩。但是,真為了孩子好,在一些重要的問題上也不能妥協。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幫你忙的人,不要請他吃飯,要學會這4種報答方式 - 天天要聞

幫你忙的人,不要請他吃飯,要學會這4種報答方式

人處人世間,最讓人溫暖的,其實只有這兩個字:一、恩,他人施恩,幫你難處,解你燃眉之急;二、情,長久的情,陪伴左右,陪你共度朝夕。對你好的人,不吝幫你的人,我們要知恩、領情。記住恩義,懂得回饋;看重感情,不負真誠。真心幫你忙的人,其實我們無需總想請吃飯,學會記住
別人請你吃飯,關係再近,記住這3個不要,人緣會越來越好 - 天天要聞

別人請你吃飯,關係再近,記住這3個不要,人緣會越來越好

人情往來,離不開飯桌上的你來我往。酒局也好,家宴也罷,看似是吃飯,實則是人心與格局的試金石。一頓飯,既能照見一個人的修養,也能折射出一段關係的深淺。若赴宴時只顧自己痛快,卻忽略了分寸與禮節,難免讓對方寒心,甚至讓關係生出裂痕。所以,無論關係多親密,被邀請時牢記
連舊衣服都不捨得扔的人,往往會有這三種命運,很准 - 天天要聞

連舊衣服都不捨得扔的人,往往會有這三種命運,很准

舊物如時光的琥珀,封存着歲月的餘溫。舊房子的一磚一瓦,舊物件的邊角磨損,舊衣服的針腳褶皺,皆是記憶的刻痕。有人將舊物視作負擔,有人卻將其視作珍寶。換季整理衣櫃時,你是否也曾對着某件舊衣躊躇?它或許早已褪色,或許不再合身,卻總讓人捨不得丟棄。這背後藏着的不只是「
人這輩子最貴是什麼?(看完頓悟) - 天天要聞

人這輩子最貴是什麼?(看完頓悟)

若問「世上最貴的床」,答案必是「病床」。年輕時熬夜加班換獎金,中年時用補品吊命續元氣,老年時拿存款買ICU的呼吸機——可再貴的葯也補不回透支的肝膽,再好的儀器也續不上斷裂的筋脈。健康如瓷器,摔碎了便難復原;而功名利祿不過是瓷上的花紋,瓷碎了,花紋便灰飛煙滅。
孩子挑食、睡不安?家裡的大米、蘿蔔這樣用,比吃藥管用 - 天天要聞

孩子挑食、睡不安?家裡的大米、蘿蔔這樣用,比吃藥管用

看着孩子挑食不吃飯、夜裡翻來覆去睡不安穩、動不動就積食難受,很多家長都在尋找既安全又有效的解決方法。其實,我們廚房裡常見的食材就藏着不少調理孩子身體的智慧。中醫講究"葯食同源",許多普通食材只要搭配得當,就能發揮出意想不到的調理效果,而且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