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女人,她叫艾莉絲。從小愛聽爺爺講故事,長大後到了很遠的地方去做了圖書管理員,後來又去了世界各地旅行,熱帶島嶼、雪山、沙漠。一次旅行中摔傷了腰,於是,她在海邊的一幢房子里住了下來。為了讓身邊的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她開始不停地在房前屋後、路旁田野、甚至教堂學校,都灑上魯冰花的種子。
花開了,隨風搖曳的魯冰花,紫的,白的,粉的,像這個女人的一生,美麗動人。人們不再叫她的名字,而叫她——「花婆婆」。
《花婆婆》,一本舉世公認的經典繪本。曾獲美國國家圖書獎,入選《美國人》雜誌「新英格蘭100本經典童書」,被美國《出版者周刊》評為「所有時代最暢銷童書」,入選日本兒童書研究會繪本研究部編《圖畫書·為了孩子的500冊》。
因為愛聽爺爺講故事,從小她就決心要像爺爺一樣,長大後也做三件事:
第一件是去很遠的地方旅行。
第二件是老了,就在海邊住下。
第三件也是最重要的事,要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
第三件事最難,但她最後還是想到了,在她足跡能到之處,都灑下魯冰花的種子,第二年,所有的花都開了,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麗。
一句話,高遠立意直達人心
故事有一句核心句: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
大多數家長在給孩子讀這本繪本時,總要強調這句話的意義,而在與孩子討論如何讓世界變美時,孩子的回答也逃不掉種花種草、修大房子的答案。
但對這句話的理解應該是兩個方面:
如果孩子在5歲以上,甚至更大一些,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這本書宏大的敘事結構。一本繪本,串聯起了三代人的故事:很多年以前,花婆婆的爺爺搭乘一艘大帆船來到美國。故事最後,花婆婆的外甥女專心地聽着姨婆講故事,並答應姨婆長大後也要去做那三件事。
從寫作啟蒙的角度,我們可以看出寫作中,用一句話就可以點明故事的核心和意義,而一句話同樣也讓這個故事變得有始有終,條理分明。
妙影入心,繪本中的亂世佳人
中國圖畫書早期研究者彭懿在解讀繪本《花婆婆》這時,說過一句有趣又讓人回味的話:
這個故事與其說打動孩子,不如說更能讓女人熱淚盈眶。
每每讀到這句話,總會想起《花婆婆》封面:一位優雅的女人,挺直腰背、昂首前行,風吹開她的斗篷,吹亂了她的頭髮,她沿着一條蜿蜒的小路,優雅而堅定地走着。
《花婆婆》封面
側臉、側影,高昂的頭,風中疾走的身體優美的曲線,在大海的濤聲與曠野的風聲中,既是一個女人美麗的姿勢,也彷彿是她面對人生的態度,看了特別令人感動。
看到這樣的身影,不由得會想起美國電影《亂世佳人》,這部根據瑪格麗特·米切爾小說《飄》改編的電影名作,曾經橫掃奧斯卡十大獎項,女主角斯嘉麗,一位千金小姐在美國南北戰爭的硝煙中,經歷了一段又一段感情波折,孩子的死亡,愛人的離去,生活的貧困,但她始終沒有忘記父親曾經說過的話:「世界上唯有土地與明天同在。」故事最後,這位富家千金脫胎換骨,變成了勇敢、堅強的亂世佳人,依然堅守在她的土地上,期盼着美好的明天的到來。
美國電影《亂世佳人》劇照
花婆婆和斯嘉麗一樣,都是令人讚歎的女性,美麗,獨立,優雅,勇敢,而創作出「花婆婆」這個形象的也是一位不凡的女性:芭芭拉.庫尼。這位美國最偉大的繪本作家之一,從1941年出版了自寫自畫的繪本《毀滅島之王》後,近六十年共創作了一百多本繪本,其中她負責插畫的《金嗓子和狐狸》《趕牛車的人》,分別於1959和1980年獲得美國凱迪克金獎。
芭芭拉.庫尼在後期創作中主要自寫自畫,《花婆婆》就是帶有濃厚自傳體色彩的作品,成名後她曾回憶:我的曾祖父是一位藝術家,他從德國移民到曼哈頓……我的母親是一位油畫與水彩畫家,我能很方便地取到畫畫所需的所有材料,她常常讓我一個人畫畫。庫尼一生有兩段婚姻,第二次婚姻她嫁給了一位鄉村醫生,並搬到了緬因州一個靠海的地方,住在一幢建於19世紀、新英格蘭風格的大房子里,直到2000年3月逝世。
從寫作啟蒙的角度,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芭芭拉.庫尼的許多真實經歷出現在《花婆婆》的故事中。這啟發我們在寫作中一定要盡量尋求那些真實經歷過的事件,選取真實的材料來進行寫作,這樣更容易成功表達,也更容易打動人。
芭芭拉.庫尼,美國最偉大的繪本作家
細節取勝,才是真正的圓滿
芭芭拉·庫尼曾經說過:「圖畫書象是一串珍珠項鏈,圖畫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細線,細線沒有珍珠不能美麗,項鏈沒有細線也不存在。」
在她的後期作品中,圖文都回歸了細緻、真實、安靜的自然風格,交融一體,應該與她對繪本圖文的深刻認識分不開的。
芭芭拉·庫尼的畫風特點,是將情景的整體性,細節的嚴密性結合得非常到位。在《花婆婆》中,儘管人物是故事的絕對主角,但我們看到花婆婆在畫面中仍然占的比例不是太大,位置也不是絕對的正中央,可以發現她並不想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感,而是將人物置於更遼闊、更廣大的背景下,讓讀者的視線無限延伸,留下足夠的想像空間,正好對應了這個作品的深刻內涵。
細節的表現讓這個時空跨越度如此之大的故事,顯得非常飽滿、生動,熱帶小島和東方小國人們不同的衣着打扮、房屋建築,海邊蜿蜒曲折的小路,路邊盛開的小花,花婆婆的斗篷、髮型,房間的傢俱,都畫得非常細緻,看得出來是經過嚴格的考究,不是隨便落筆的。
從寫作啟蒙的角度,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寫作,有時候並不需要很大的、很重要的事件去撐,要記住那些小事,那些細小的、有趣的,讓人眼前一亮,或心中一跳的細節,才是吸引人的寶貝。
芭芭拉·庫尼曾說,《花婆婆》是她自己的故事。每到春日來臨,花開遍地,原野上孩子們抱着花,一路跑着......這情景,正是芭芭拉·庫尼心中最美麗的場景。就像她透過花婆婆說的那句話:
You must do something to make the world more beautiful
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
更多繪本閱讀相關文章:
《活了一百萬次的貓》,寫給孩子的繪本,它的作者也是快樂的嗎?
更多繪本閱讀分享,請點擊加入: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