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心理醫生》:這本書能拯救的,是願意自救的人

2025年03月08日20:50:33 育兒 4925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

時不時想起過去不開心的事,搞得自己心緒煩亂暴躁難安;

很多事明明什麼都沒發生,可就是忍不住各種猜測,焦慮得不行;

回到眼下生活,又被無數人和事攪擾得內耗嚴重,吃不好睡不好。

甚至還會不受控的難過、恐慌、憤怒,直至對人生喪失全部希望。

作家瑪格麗塔·帕索斯說:其實,很多人心裏有個「悲傷電台」。

每天不定時地播放着憂傷,聽得久了,生活里的快樂便所剩無幾。

瑪格麗塔本人就曾深受心理疾病困擾,是重度的抑鬱症、恐懼症患者。

她看過無數醫生,大把大把地吃過葯,可都無濟於事。

最後,還是靠自己研究心理學,用強大的心力完成了自我救贖。

為了幫助更多的人,她將幾十年的探索,濃縮成一本小書:《做自己的心理醫生》。

她藉此書,想告訴所有迷茫內耗的人。

苦難重重的一生,外界總有指望不上的時候。

唯有做自己的心理醫生,你才能在千難萬難中救贖自我。

1

人活於世,沒有誰的身上不帶傷

在書里,作者瑪格麗塔,先講了自己不幸的童年。

1976年,年僅4歲的她,生活在祖父的莊園里。

這裡風景如畫,有湖泊、小溪和茂盛的果樹。

在外人眼裡,這座莊園簡直是小孩子的天堂。

但只有瑪格麗塔知道,這裡是她怎麼逃也逃不出去的魔窟。

每天傍晚,當其他孩子瘋玩的時候,她會被看管她的保姆鎖進浴室。

保姆瞞着全家人,還威脅她如果說出去,就殺死她的媽媽,把她送去孤兒院。

最可怕的是,狹窄窒息的空間里,她沒有任何食物和水,更不能求助。

小小年紀的瑪格麗塔日復一日地被關禁閉,而這一關就是整整四年。

這導致了她在長大後,患上了幽閉恐懼症,連電梯都不敢坐。

8歲後,她因為上學搬離了莊園,移居到城市麥德林。

本以為逃脫了保姆的魔掌,可她又陷入了更大的麻煩中。

在麥德林,有兩大販毒集團,天天械鬥。

今天是激烈血腥的槍戰,明天是震耳欲聾的爆炸。

一次,出門上學的她,眼睜睜看見有人死在了眼前。

當時她只有一個念頭: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活着回家。

童年的經歷,給瑪格麗塔留下了很大的創傷。

除了幽閉恐懼症,她還有明顯的「災難化思維」。

凡事很悲觀,特別容易焦慮,整個人看起來神經兮兮。

在書里,她說:

「生活在這個壓力巨大的世界中,人常常覺得自己是受害者。」

哪怕你小心翼翼,仍躲不過命運的摧殘。

即便四處奔逃,也躲不過突如其來的意外。

有人童年時遭受過欺壓霸凌,有人在工作中備受打壓;

有人感情上受過傷,還有人被生老病死折磨……

恰如作家畢淑敏所言,和命運廝殺,哪能不受傷呢?

其實,吃點苦不算什麼,受點累睡一覺也會好。

疼就疼在心裏的傷口,看不見摸不着,還無葯可醫,始終難以癒合。

背負着傷痛生活,是生而為人的宿命。

而這種內心的煎熬,卻也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

《做自己的心理醫生》:這本書能拯救的,是願意自救的人 - 天天要聞

2

上天能拯救的,是願意被拯救的人

看書時,作者對自己焦慮症的描述,令人心有餘悸。

一個普通的工作日,她正常出差,身體事先並無一絲不適,可就在機場候機時,她突然感到極度緊張。

隨後便頭暈嘔吐,渾身發熱,心怦怦直跳,喘不過氣來,也無法行動。

她感覺自己馬上就要死掉了,好在關鍵時刻,幾個好心人出手相助,將她火速送往醫院。

然而,全面檢查後,醫生卻一個個束手無策。

因為她根本就沒病,各項指標都正常。

最終結論就四個字——壓力過大。

但她不這麼認為,那種垂死的感覺,絕不是壓力過大這麼簡單。

於是,她又重新跑了幾家醫院。

什麼心臟科、耳鼻喉科、神經外科、腸胃科乃至心理診室都看了遍,一通折騰下來,結果還是老樣子,外界始終沒有一個人能幫到她。

萬念俱灰之際,她選擇回家休養,也正是這個契機,她開始面對自己。

在書里她坦言,一直以來,不管碰到什麼,她都習慣性地往壞處想。

後來還是丈夫提醒她,換個思路想想看,說不定結果會不一樣。

抱着試試看的心理,作者開始逼自己轉變。

比如,工作遇到難題,過去她會悲觀地認定這件事將害自己丟了工作。

而現在,她會告訴自己,工作難題說不定是一個展示自我的好機會。

觀念一轉,她發現自己能做的事很多,便一門心思着手處理。

做着做着,心中就不見了苦悶,只剩喜悅和滿足。

嘗到自我療愈的甜頭後,作者又開始深入研究心理學。

最終,她得出一個結論:人生最大的敵人,是我們自己,而最好的醫生,也是我們自己。

只要開始自救,再大的困難也難不住你,再深的疤痕也能癒合。

就像她本人,在沒有任何藥物輔助下,她治好了自己的幽閉恐懼症和焦慮症。

再碰上麻煩,像家人生病,領導找碴這種事,她的第一反應都是解決問題,而不是糾纏於一些毫無用處的負面情緒。

她想方設法讓自己變好,完全開啟了生活的良性循環,日子是越過越順暢。

《肖申克的救贖》有句台詞: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自己,還有誰能救你?」

人在低谷時,一味外求常常求不來解藥,唯有自救,才能換來一線生機。

主動邁出一步,去直面痛苦,去百般求索,去為自己赴湯蹈火。

上天能拯救的,從來都是願意自救的人。

做自己的醫生,這世界就傷不了你分毫。

3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心理醫生

《做自己的心理醫生》一經出版,就好評如潮。

《紐約時報》稱它是打開幸福大門的鑰匙,心理學家皮拉爾稱它為真正的「大眾心理學」。

還有無數讀者響應說:「這是一本誰都能學會的書,翻開它你就踏上了自救之旅。」

自救不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責任。

我們每個人都有讓自己幸福的責任。

如果你的內心也備受煎熬,不妨做一次自己的心理醫生。

①面對焦慮:一根橡皮筋搞定

在書里,作者給焦慮的診斷是,一種名為「Y-SI」的病毒。

所謂「Y-SI」,西班牙語意為「要是……」,指的是過度悲觀的預測。

要是工作丟了怎麼辦?要是父親的病好不了怎麼辦?要是孩子成績差怎麼辦?

諸如此類的「Y-SI」,深藏在我們心底,令我們一碰上點事就開始慌。

怎麼辦呢?

作者開出的藥方是:一根橡皮筋。

把橡皮筋套在手腕上,只要你開始「Y-SI」,就彈一下橡皮筋。

用疼痛提醒自己停下這種悲觀預測,把精力收回當下。

別嫌麻煩,別怕疼,讓這種提醒化作肌肉記憶。

從根本上掐斷胡思亂想的源頭,就不會陷入內耗之中。

②面對憤怒:披上海豹外皮

作者承認,在憤怒時保持鎮定,絕非易事。

但你每一次的剋制,都是對自我心性的錘鍊。

關於止怒,作者有個辦法,就是讓自己披上「海豹外皮」。

海豹厚厚的皮,能幫它阻擋嚴寒,我們也可以披上一層外皮,修鍊自己的鈍感力。

是是非非,紛紛擾擾,本就無足輕重,完全可以忽略掉。

不必凡事計較,也不必事事走心,一切順其自然,情緒就不慌不亂。

把自己活成一道屏障,就能把一切惱心事擋在生活的門外。

③面對恐懼:建立健康的精神飲食習慣

作者觀察到,很多人活得擔驚受怕,並非身涉險境,大多是因為外界刺激。

比如看了交通事故的報道,會害怕家人出事;聽聞一些行業動蕩,就怕自己丟了飯碗。

為此,她想了個辦法——建立健康的精神飲食習慣。

第一步,清空生活里的精神垃圾

不過度獲取信息,尤其是負面新聞、謠言、八卦;

遠離負能量爆棚的人,拒絕和他們一起杞人憂天;

少看恐怖電影、暴力視頻和那些製造恐慌的言論。

第二步,多攝入「精神蛋白質」。

所謂的「精神蛋白質」,就是一切積極、正能量的精神食物。

多讀好書,與積極的人做朋友,看勵志片、喜劇電影;

一個人獨處時,就冥想、運動、唱歌、接近大自然,享受每一天。

當我們內心的能量足了,就有勇氣驅散一切恐慌。

《做自己的心理醫生》:這本書能拯救的,是願意自救的人 - 天天要聞

④面對悲傷:飲用「感恩」的快樂水

作者經過大量研究發現,悲傷能促使身體分泌有毒物質。

一個不快樂的人,特別容易生各種病,且久病不愈。

鑒於此,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悲傷這種「毒藥水」,凈化為有益身心的「快樂水」。

作者給出的建議是,感恩。

感恩,是保持快樂,療愈自己的一大秘訣。

凡事往好處想,生活里還哪有什麼值得我們悲傷抑鬱?

坎坷,是淬鍊自己的機會;背叛,是識別人心的契機;

生病,是提醒你該休息;失敗,促使你復盤反思……

積極地看待問題,一切都是成長的好時機,都值得滿心歡喜。

當你學會自我安慰與寬解,心中的悲苦就煙消雲散了。

如今,年逾半百的瑪格麗塔·帕索斯,家庭幸福事業有成,完全不再是曾經那個慌裡慌張,愁容滿面的可憐人。

在書里,曾有人問她:「您現在真的一點煩惱沒有?從來不會生氣嗎?」

她笑笑說:當然會生氣和傷心啦,但我會時刻提醒自己「不沉溺於苦海」。

書的最後,她寫道:

「無論遭遇什麼,你都要相信,你的內心有你想要的一切。」

人這輩子,在命運的明刀暗箭中穿梭,免不了受苦受傷。

千般滋味,萬般愁苦,像帶刺的荊棘將你我捆綁束縛。

但只要敢直面痛苦,我們就能斬斷一切憂思愁緒。

不管遭遇什麼,不到最後一刻,絕不放棄自救的希望。

這世上沒有救世主,我們自己才是命運的擺渡人。

從明天起,做自己的心理醫生。

用信念,用智慧,用方法,撫平負面情緒,治癒一切的不開心。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 天天要聞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有些人忙碌起來,彷彿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幾月都無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閑下來,便彷彿與世隔絕,可以很長時間都不踏出家門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呢?他們一旦有了閑暇時光,便不喜歡出門,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寧願一整天都待在家裡。其實,他們大多屬於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人間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際,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戶戶焚香祭祖,緬懷先人。在這特殊的日子裏,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思念。天堂的親人啊,你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牽掛?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着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