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打罵比起來,孩子更怕的,其實是這些事情

2025年02月23日23:53:11 育兒 1280

育兒路上,很多父母陷入了誤區:以為孩子最怕的是打罵,其實不然。

不可否認,打罵確實會給孩子的身心帶來一定傷害。但是,打罵留下的「痕迹」不會太久,總有一天會過去。

和打罵比起來,孩子更怕的,其實是這些事情 - 天天要聞

相反,孩子會對一些無形的傷害更為敏感和恐懼。這些傷害,大多都是父母無意中的言行舉止,或者家庭氛圍產生的。

不想讓孩子活在擔驚受怕中,影響他們日後的身心健康,這些他們害怕的事情,父母是時候了解了。

和打罵比起來,孩子更怕的,其實是這些事情 - 天天要聞

這些事情,孩子幼小的身心承受不起

第一種:被忽視

相信父母都聽過一句話:無聲的冷漠,最傷人。

孩子的世界裏,父母的愛與關注,是他們安全感的重要來源。

倘若父母因為孩子的錯誤行為,而表現得特別冷漠、忽視或者疏遠時,他們會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和不安。

這種情感的疏離,比任何一次打罵體罰都要深刻的多。因為它直接觸及到了孩子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讓他們瞬間沒有了歸屬感。

和打罵比起來,孩子更怕的,其實是這些事情 - 天天要聞

送給父母的溫馨小建議:

要學會積極反饋:即便孩子犯錯,也要在批評之後給予他們正面的反饋,而不是直接冷處理。要讓孩子知道,錯誤可以被原諒,愛也不會因此減少。

要用肢體接觸表明愛意:一個簡單的擁抱,或一次愛意的親吻,這些簡單的小動作都是傳遞愛意的有效方式,能夠增強孩子的安全感。

和打罵比起來,孩子更怕的,其實是這些事情 - 天天要聞

第二種:被比較

「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自己,同樣的老師差距怎麼那麼大?」

「這麼簡單的小事情,別人都能做好,你怎麼就不行呢?」

這樣比較的話語,父母在養娃途中應該沒有少說吧?初衷,只是希望以此激勵孩子,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進而努力進步。

可大多時候都會適得其反,孩子只會聽表面的意思,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壓根不會深入分析父母的來意。

到最後,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會被嚴重侵蝕,少得可憐的自信也會慢慢變成自卑,對生活、對學習失去興趣。

和打罵比起來,孩子更怕的,其實是這些事情 - 天天要聞

送給父母的溫馨小建議:

要學會肯定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特長,父母要做的是挖掘自家孩子的有點,進而表揚和肯定他們,這樣才能重新建立自信。

要學會共同設定目標:沒有誰生來就很優秀,與其各種比較奧園,不如與孩子一起制定實際可行的目標,鼓勵他們為目標而努力。

和打罵比起來,孩子更怕的,其實是這些事情 - 天天要聞

第三種:被不公平對待

自從二胎和三胎政策放開後,很多家庭都積極響應,不公平對待很容易出現在這樣的家庭。

父母嘴上說著「一視同仁」,可真正遇到事情的時候,壓根就做不到。

就算是無意中的偏愛,也會讓孩子覺得特別不公平。尤其是偏愛表現在資源分配、情感關注或者是評價標準上,孩子會更加難過。

被偏愛的孩子,他們會恃寵而驕,變得特別自私;而不被偏愛的那個,可能每天都活在憤怒和自我懷疑中。

和打罵比起來,孩子更怕的,其實是這些事情 - 天天要聞

送給父母的溫馨小建議:

要學會明確規則:多家庭子女,一定要制定明確的家庭規則,這不僅僅是在約束孩子,更是在保護他們。執行規則的時候,一定要保持高度一致,誰也不準特殊。

要學會平衡情感:家裡孩子多了,父母難免會有不公平的時候,這一點可以理解。但是,父母要學會反思,努力做到平衡每個孩子,讓他們都得到想要的重視。

和打罵比起來,孩子更怕的,其實是這些事情 - 天天要聞

第四種:被高壓控制

打着為孩子好的旗幟,各種控制和規劃他們的生活。

很想說一句:孩子是人,不是機器,更不是誰的附屬品。

有一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甚至都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一切都必須聽從大人的意見。

倘若孩子不聽話,就會被扣上各種不好的帽子。這樣的愛,真的會讓孩子覺得幸福呢?當然不會,只會讓人感到窒息。

長期生活在這樣的高壓環境下,只會讓孩子缺乏基本的自主性,甚至還可能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只想着逃離父母。

和打罵比起來,孩子更怕的,其實是這些事情 - 天天要聞

送給父母的溫馨小建議:

要學會適度放手:結合孩子的年齡和能力,逐步給予他們做決定的權利,讓孩子多一些實踐的機會,進而學會獨立思考,這才是真正愛他們的方式。

要學會尊重差異:想讓孩子變優秀,這樣的想法沒有錯。可問題是,每個孩子都不一樣,父母理應學會尊重差異,尊重孩子的選擇。

和打罵比起來,孩子更怕的,其實是這些事情 - 天天要聞

寫在最後:孩子最怕的不是被打罵,而是被父母比較、控制和不公平對待。若是真的愛孩子,就請父母多考慮細節,重新調整教育思路。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媽媽的模樣 - 天天要聞

媽媽的模樣

媽媽,是什麼模樣?是清晨煮粥時鬢角的白霧還是深夜蓋被時垂落的髮絲是風雨里為你撐傘的背影還是鏡前裝扮時燦爛的臉龐過去一年媽媽的故事曾經打動你我她們的模樣你還記得嗎?我們用「AI」繪出了她們的模樣點擊圖片,回顧她們的故事01「天籟」媽媽·丹正和媽媽根藏卓瑪來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茫拉鄉平時以放牧為生偶...
青年早新聞|「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 天天要聞

青年早新聞|「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今天是5月11日,中國青年報「青年早新聞」來了——「青年關注、關注青年」!幾分鐘速覽最新熱點,帶你走近「寶藏學校」、觸達「青春團訊」、學習「榜樣人物」、了解「服務動態」。今天,祝所有的媽媽安康常伴,笑顏永駐圖片由AI輔助生成「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婚姻登記實現「全國通辦」新修訂的《婚姻登...
孩子培訓時受傷,培訓機構:「自甘風險」!法院判了 - 天天要聞

孩子培訓時受傷,培訓機構:「自甘風險」!法院判了

不少家長會給孩子報一些文體類培訓班,如果孩子上課時受了傷,所在的培訓機構需要擔責嗎?樂樂是一名11歲的花樣滑冰學員,在冰場訓練時她不慎摔倒受傷,造成右股骨幹骨折。培訓機構以「自甘風險」為由,主張免責。什麼是「自甘風險」原則?哪些情形適用於這項原則?法院又會如何判定?11歲女童在培訓機構學花滑摔倒受傷致右...
母親的淚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銘記 - 天天要聞

母親的淚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銘記

「母親一手抹着自己的淚,一手抹着我的淚;一會兒是這隻手,一會兒是那隻手,反覆交替,上下左右,有點兒心亂手忙,又彷彿是別有用心的,是要用彼此的淚去堵對方的淚。」——《人間信》似乎孩子的成長總是伴隨着母親的淚水。從一開始孩子出世時的劇痛,到後來蹣跚學步摔跤;哪怕孩子已經長大,待到奔向遠方時,母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