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一老一小」仍然是重點議題。作為連續上會多年的全國人大代表,編劇、作家趙冬苓今年依然關注生育這一話題。
為鼓勵生育,加快構建生育支持體系,她提出包括免除孩子教育費用,減輕家庭養育負擔;向自由職業女性、全職媽媽和農村女性等非職業婦女提供「生育福利金」,無差別提供國家生育福利;以及改革戶籍制度,實現公共服務公平化等多項建議。
生活成本、養孩成本負擔過重,影響年輕人生育意願
據國家統計局2月29日發佈數據顯示,2023年末全國人口共計14096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了20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共計90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3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8%。
在此背景下,趙冬苓認為,全面放開生育並鼓勵生育刻不容緩。她指出,目前影響生育意願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首先,當前的生活成本高,孩子的養育成本更高。年輕人很難承受生育孩子帶來的生活負擔。而且目前的教育和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完善,尤其是醫療服務均等化、普惠化尚不充分,降低了當代年輕人的安全感。
南都記者注意到,根據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與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調查數據顯示,一個孩子從學前三年到大學本科畢業一個家庭的教育支出平均為23.3萬元左右。
其次是產育假制度不合理。趙冬苓認為,國家的生育福利基本上僅限於產育假,而產育假期間,單位要承擔生育女職工在生育假期間的工資、社保等多項人力成本,這導致生育適齡女性在入職和工作期間會受到用人單位的歧視。而自由職業女性、全職媽媽和農村女性等非職業婦女,享受不到生育福利。
此外,她還注意到當前的制度性障礙。多年來,鑒於戶籍制度的種種限制,流動人員難以和本地居民一樣在醫療、就業、入學、養老等基本社會福利和公共服務方面享受平等待遇。比如,流動人口在城市打工,子女也不能落戶讀書,購房、購車等基本需求也會受到限制。由此容易導致家庭的分拆化,家庭成本增加,進一步降低了流動人員組織家庭的意願。
建議改革戶籍制度,以提升城市流動人口生育意願
針對以上問題,趙冬苓從降低教育成本、提供生育福利、改革戶籍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議。
她提出,免除孩子教育費用,減輕家庭的養育負擔。自政策出台當年起出生的孩子,免除學費、課本費,直至大學階段。
在生育福利方面,趙冬苓建議由國家負擔生育福利支出,實現生育福利公平化。可以從兩方面着手,一是本應由企業擔負的產育假、陪護假期間的工資和社保費,應由國家承擔,納入企業減免稅收或退稅的核算範圍。二是向自由職業女性、全職媽媽和農村女性等非職業婦女提供「生育福利金」,實現生育福利貨幣化,無差別提供國家生育福利。
同時,她建議改革戶籍制度,建立與生育掛鈎的落戶制度。改革公共服務供給制度,在子女教育、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方面取消戶籍差異,實現公共服務公平化。
南都記者注意到,過去一段時間,全國多個城市宣布調整落戶政策。2月20日,成都推出最新政策,除國家規定條件的入戶情形外,「8+1」縣(市)取消入戶限制,「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居住」即可落戶。江蘇多地全面取消了落戶限制政策,試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確保外地與本地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標準統一。此外,浙江多地則實施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落戶及配偶等直系親屬隨遷政策。
南都全國兩會報道組出品
采寫:北京新聞中心記者王子黎 黃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