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韻緣|十月初一寒衣節,這些風俗講究別忘了

2023年11月13日12:54:10 育兒 2117
善韻緣|十月初一寒衣節,這些風俗講究別忘了 - 天天要聞

「十月一,送寒衣。」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節日寒衣節,又稱「十月朝」。

起源於周代,流行於北方。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那麼,寒衣節究竟是怎樣流傳下來的,又有哪些習俗和講究呢?

寒衣節的由來

善韻緣|十月初一寒衣節,這些風俗講究別忘了 - 天天要聞

農曆十月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月份,此時萬物收穫,稻穀歸倉。《禮記·月令》記載:「是月也,天子始裘」。天子以穿冬衣的儀式,昭告臣民冬天的到來。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稱帝時,為了表示順應天時,在十月初一這天早朝時,行「授衣之禮」,並將新收穫的赤豆、糯米熬成熱羹賜給臣民嘗新。民諺說:「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禦寒冷。」

寒衣節的習俗

善韻緣|十月初一寒衣節,這些風俗講究別忘了 - 天天要聞

祭祀祖先: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農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

善韻緣|十月初一寒衣節,這些風俗講究別忘了 - 天天要聞

送寒衣:農曆十月一之後天氣轉涼,人們擔心祖先少衣禦寒,於是在祭祀的時候除了食物、香燭、紙錢這些普通的祭品外,還會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

有的地方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就是將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

善韻緣|十月初一寒衣節,這些風俗講究別忘了 - 天天要聞

準備過冬:除了為亡人送去寒衣之外,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徵過冬的傳統儀式。主婦們在這一天把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家人換季。如果此時天氣不冷,也需要試穿一下,圖個吉利。

男人們則會在這一天安裝好火爐和煙囪,保證天冷取暖時不會出現問題。

寒衣節的注意事項

善韻緣|十月初一寒衣節,這些風俗講究別忘了 - 天天要聞

出門在外,無法親自在墳前送寒衣的,可以在十字路口畫一圈,然後在圈裡燃燒紙衣,祭奠先人,祈求保佑家族興旺、子孫平安。

凡是送給亡人的衣物、冥鈔諸物,都必須完全焚盡,只有燒得乾乾淨淨,這些陽世的紙張,才能轉化為陰間的綢緞布匹、房舍住宅及金銀銅錢。但凡有一點沒有燒盡,就前功盡棄,亡人使用不了。

善韻緣|十月初一寒衣節,這些風俗講究別忘了 - 天天要聞

身體比較虛弱的人,這一天不要去墳地。因為這天陰氣大,體弱抵抗力差的人容易被不利之氣侵染。而且墳地大都在荒郊野嶺,天氣寒冷,風力強勁,更容易加重病情。

十月初一晚上,婦女、兒童盡量不要外出。因為婦女體質比較偏寒、兒童體質比較虛弱,需要特別注意。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 天天要聞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有些人忙碌起來,彷彿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幾月都無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閑下來,便彷彿與世隔絕,可以很長時間都不踏出家門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呢?他們一旦有了閑暇時光,便不喜歡出門,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寧願一整天都待在家裡。其實,他們大多屬於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人間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際,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戶戶焚香祭祖,緬懷先人。在這特殊的日子裏,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思念。天堂的親人啊,你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牽掛?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着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