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不是讀書「那塊料」,7歲之前就已註定,多數父母卻不自知

2023年09月12日20:49:05 育兒 1983

Hello,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豆芽媽媽。

看到一位寶媽深夜在網上哭訴:孩子不知道學習、難管教,自己快要崩潰了,怎麼辦?

她甚至擺出了很多理由來論證自己「雞娃」的觀點:

如果我不強迫我的孩子努力學習,他就不會被一所重點中學錄取,就不會上好的大學,就不會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就不會有一所好房子,娶到一個好妻子,過幸福的人生。

這位寶媽說自己辛苦工作了一天,晚上還要輔導孩子學習。

孩子是不是讀書「那塊料」,7歲之前就已註定,多數父母卻不自知 - 天天要聞

往往半夜十二點了,看到孩子還在慢悠悠、不慌不忙的摳筆、翻書、寫作業,時不時還發獃、走神,她就氣得火不打一處來。

孩子才上二年級,她就想要放棄了,自稱內心很崩潰。

有無數個夜晚,捫心自問:孩子到底是不是讀書「那塊料」?

太卷了,太多家長對孩子學習太上心

同事小哥說,兒子上公辦幼兒園的大班,老師和家長平時也沒有刻意教過孩子認字、寫字。

就因為新學期開學,老師就在釘釘群里,隨手發了一句:孩子這麼大了,該學會寫自己的名字了。

媳婦像接到了聖旨,趕忙晚上讓孩子端端正正的坐在書桌前寫字。

孩子不會寫,不想寫,想跑着玩,被媳婦呵斥了一頓。

不得不說,對於學習這件事,現在的小學生家長,已經不能用焦慮來形容了,不得不說太卷了。

孩子是不是讀書「那塊料」,7歲之前就已註定,多數父母卻不自知 - 天天要聞

大寶馬上要面臨小升初,身邊有很多「雞娃」的家長,早早都坐不住了,各種消息打聽不斷。

據說,班級里能夠被擇優錄取走的孩子,其知識掌握度已經達到了初高中的水平。

很多家長生怕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年年不惜花費銀子讓孩子「加餐」、「開小灶」,上輔導班,有的甚至同一科目要上兩三個輔導班。

孩子哪有什麼快樂、童年可言?

學習其實有時候是要看天賦的

在這個世界上,干任何事情都需要天賦。

天賦是什麼?可以分成兩塊,一個是與生俱來的才智、能力;一個是後天經過大量刻意練習而具備的才能。

有的孩子天生不擅長學習,父母和孩子沒少費功夫,但是成績提升效果非常緩慢。

孩子是不是讀書「那塊料」,7歲之前就已註定,多數父母卻不自知 - 天天要聞

也有很多父母長輩都是學霸、教授,但是生出個「學渣」的孩子。

這個現象可以用「均值回歸定理」來解釋,即智商存在帶寬,有智商上限,也有智商下限,但是最終都會回歸均值。

孩子是不是讀書「那塊料」,7歲之前就已註定,多數父母卻不自知 - 天天要聞

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祖墳隔段時間才冒青煙」的道理。

而反觀那些會學習的孩子,其實在學習上很有天賦,要麼學習起來很輕鬆,要麼就是努力和付出能夠成為正比。

很多網友吐槽:同是一個鍋里吃飯長大的,姐姐清華,她是普通本科。

從小到大,鄰居見了都會讓她多向姐姐學習。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身上有3個特徵很明顯

其實,孩子是不是讀書那塊料,從小都可以看出,尤其他們身上有3個特徵很明顯。

① 專註力超強

樊登講自己的孩子登登,學習起來很輕鬆,每天作業很快就完成了,沒有將大量的時間都花費在時間上,但是成績很好。

問其原因,他說:我上課眼睛睜的大大的,老師每句話都認真聽,放學了我就趕緊寫作業,寫完好去玩。

孩子是不是讀書「那塊料」,7歲之前就已註定,多數父母卻不自知 - 天天要聞

專註力強的孩子,課程上學習效率高,知識吸收的好,可以省去課下很多時間再去理解吸收掌握。

孩子專註力如何培養?

一,給他一個安靜的環境,不要去打擾孩子;

二、讓孩子干自己想乾的事情,在一旁陪着即可;

三、在孩子小時候進行刻意訓練,讓孩子在「沉浸式玩耍」中體會專註是什麼。

現在有一種「新式帶娃」走紅,老人帶娃不累、孩子上幼兒園後專註力好、思維敏捷。

孩子是不是讀書「那塊料」,7歲之前就已註定,多數父母卻不自知 - 天天要聞

就是讓學齡前的孩子玩貼畫故事書,通過豐富有趣的場景進入故事當中,了解遊戲規則,然後找到需要匹配的貼紙,貼到對應的位置上。

孩子是不是讀書「那塊料」,7歲之前就已註定,多數父母卻不自知 - 天天要聞

身邊很多老人帶娃的,在家為了防止孩子看平板、看電視,都會陪着孩子一起玩這類貼畫書。

孩子是不是讀書「那塊料」,7歲之前就已註定,多數父母卻不自知 - 天天要聞

有趣好玩的貼畫書,也會吸引孩子的目光,在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會非常投入,對專註力、判斷力、記憶力等培養都非常有幫助。

孩子是不是讀書「那塊料」,7歲之前就已註定,多數父母卻不自知 - 天天要聞

6歲前培養好孩子的專註力水平,上小學後,孩子才會坐的住,學的進,知識才會掌握的更輕鬆、更牢固。

孩子是不是讀書「那塊料」,7歲之前就已註定,多數父母卻不自知 - 天天要聞

② 邏輯思維好

班主任老師直言稱,學習好的孩子就是邏輯思維強大,年級越高,越有潛力。

有些孩子學起知識來,又快又好,而有些孩子,尤其是數學,怎麼都學不會,做題老是出錯,考試不及格。

其實造成這些差距的,不是什麼所謂的天賦,而是孩子是否具備推理分析判斷等邏輯思維。

「博士老爹」蔡笑晚,培養出5個博士一個碩士,在分享經驗的時候,他說在孩子小時候會帶着孩子玩思維開發類的遊戲,重點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力。

孩子是不是讀書「那塊料」,7歲之前就已註定,多數父母卻不自知 - 天天要聞

賈老師推薦這套《了不起的思維訓練書》,專為6—13歲孩子打造的頭腦訓練遊戲書;

孩子是不是讀書「那塊料」,7歲之前就已註定,多數父母卻不自知 - 天天要聞

裏面像一些找規律、找不同、圖形觀察、智力闖關、數獨進階等等,都可以有效開發孩子大腦思維,讓孩子的邏輯推理、空間想像、創意發散都會大大提升。

孩子是不是讀書「那塊料」,7歲之前就已註定,多數父母卻不自知 - 天天要聞

這套書共有5冊,分別為趣味闖關、創意發散、智力挑戰、圖形觀察、數獨進階,整套書從易到難,題目類型豐富,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

孩子是不是讀書「那塊料」,7歲之前就已註定,多數父母卻不自知 - 天天要聞

裏面精選了500多個風靡世界的經典思維遊戲,還有不少經典題型,都很貼近生活,比如說算錢、買菜等,可以幫助孩子快速建立數學思維。

孩子是不是讀書「那塊料」,7歲之前就已註定,多數父母卻不自知 - 天天要聞

哈佛研究:人類的大腦在10歲之前發育速度最快,12歲左右就趨於成熟。所以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越早越有效。

孩子是不是讀書「那塊料」,7歲之前就已註定,多數父母卻不自知 - 天天要聞


③ 閱讀習慣棒

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孩子,因此會終身受益。

孩子讀得多、懂得多,知識儲備多,孩子的綜合素質高;閱讀領悟能力好,對於題干信息的解讀和理解都會又快又准。

而且愛閱讀的孩子,做事投入認真,還會經常思考,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綜合運用。

培養孩子好的閱讀習慣,家長也要以身示範,在孩子小的時候,多帶着孩子進行親子閱讀。

孩子可以自主閱讀的時候,給孩子開闢個讀書角,和孩子伴讀、陪讀,讓家裡書香不斷。

孩子是不是讀書「那塊料」,7歲之前就已註定,多數父母卻不自知 - 天天要聞

寫在後面

網上有句話說的很對:所有的「雲淡風輕」,不過是「有意為之」。

數學思維好的孩子,你沒有看到父母其實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灌輸了數字概念,將數學知識無形植入到了生活中。

語文好的孩子,學齡前家長就教他們背詩、讀古文,帶孩子多閱讀、多觀察生活。

只有足夠「刻意」,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還需要父母正確引導,玉不琢不成器,找對方法,結合孩子的興趣天賦,每一個孩子都會成為有用之才。

祝我們的孩子可以在自己的興趣領域閃閃發光。

你認為學習靠天賦嗎?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錢最愛這3種人,因它有靈性 - 天天要聞

錢最愛這3種人,因它有靈性

在生活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一點人盡皆知;錢,是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的,無人不愛錢!有了錢,父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更有底氣;有了錢,孩子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也能沒有後顧之憂。
《繾綣成煙,藏於模糊記憶間》 - 天天要聞

《繾綣成煙,藏於模糊記憶間》

流年似箭,彈指間,歲月的車輪已匆匆駛過。那些曾在生命中出現的人,那些刻骨銘心的事,都在時光的打磨下,於記憶里漸漸模糊,如同褪色的老照片,只留下斑駁的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