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溫柔一些?看完這些例子後,突然間就醒悟了

2023年07月06日20:23:03 育兒 1891

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溫柔一些?看完這些例子後,突然間就醒悟了 - 天天要聞

文/蘭媽談育兒

成長中的孩子就像一粒種子

它播種在什麼樣的土壤環境下,就會受到怎樣的養分吸收

清晨一大早,朋友就跟我抱怨了一件事:

9歲姐姐和8歲妹妹,因為一個玩具大打出手,姐姐還把妹妹的手臂給掐紅了

看到淚眼婆娑的妹妹,要是換做以前,朋友這個媽媽肯定會說:「你也不看看自己多大了,還幼稚地跟妹妹搶玩具,說出去也不怕丟人」

可在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又有了不同的新看法

她覺得:「養育孩子,一定要溫柔對待」

這個話題,又讓朋友回憶起之前那段難忘的經歷

那一次,隨着躁耳的「哐當」一聲響傳出房外,就知道肯定沒什麼好事

果不其然,一進房間就看到滿地狼藉

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溫柔一些?看完這些例子後,突然間就醒悟了 - 天天要聞

地上有剛剛摔壞的陶瓷公仔,還有學習桌上的一些書本文具

看到媽媽推門而出,姐姐當時就急着解釋說:「不是我弄的,我剛做好的手工作品,是明天參加活動要用的,妹妹看到後非要跟我搶,然後就不小心把這些東西碰掉了」

一通解釋過後,姐姐那無處安放的小手、還有躲閃的眼神,瞬間刺痛了朋友

也就是那一次,她深刻地意識到:「妹妹是孩子,姐姐也是孩子,如果年長一些就註定要謙讓妹妹,那是多麼不幸的一件事…」

而自從有了新的育兒領悟後,每次姐妹倆拌嘴打架時朋友都假裝很忙、暫時避開

有那麼幾次後,平時爭吵不休的姐妹倆竟神奇地越處越親

像之前動不動就哭鬧耍賴的妹妹,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也懂得跟姐姐商量了

這就是成長中的歷練,孩子也需要越挫越堅強

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溫柔一些?看完這些例子後,突然間就醒悟了 - 天天要聞

正如朋友的二胎養育,自從她溫柔看待二胎打鬧,把紛爭這件事情交給孩子們自己去處理後

你會發現:小朋友之間能有什麼壞心思,無非是搶個玩具的時候順帶爭個寵而已

而在這份成長曆練中,孩子最需要的養分就是來自父母的溫柔

如果問「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溫柔一些」,看完下面這些例子後,我突然就醒悟了

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溫柔一些?看完這些例子後,突然間就醒悟了 - 天天要聞

01

「期待你長大,但又害怕你長大…」

前幾天,帶娃回外婆家時聽說了鄰居張嫂的事情

張嫂有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她和兒女們素來關係不好

特別是女兒出嫁後就像是銷聲匿跡一樣,就連大年初二、端午節、和八月十五等傳統團圓節,都得不到隻字片語的關心,更盼不到能「回娘家」小住幾日

按照張嫂的說法:現在都不把「娘家」當成家,那以後自己老了、去世了,估計都不會回來看一眼

我和外婆聽完張嫂的抱怨後暗自咋舌,回家後甚至還沒有走出來

於是,當迎面跑來的女兒撞向我後立馬就杞人憂天地「打預防針」說:

「臭丫頭,你以後可不能不要媽媽了」

而女兒聽到這樣的話後發愣了幾秒,然後又抱着我的大腿甜甜地撒嬌說:

「我才不會離開媽媽,我要永遠跟媽媽生活在一起」

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溫柔一些?看完這些例子後,突然間就醒悟了 - 天天要聞

本以為有了女兒承諾後就可以高枕無憂,可外婆的一句話又把我拉回了現實

她說:「等着吧,也就是小時候還黏着你,等長大結了婚、生了孩子後,他們哪還能天天黏着你,關係好的還能常回家看看,關係不好的恐怕就像你張嫂一樣,一年到頭都盼不到女兒回家一次」

那一刻,我突然有些傷感:期盼孩子快點長大、又害怕孩子突然長大…

其實呢,成長就是意味着「離開」,長大也是孩子的必經之路

如果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就想得那麼長遠,總是以高要求、或者「孝不孝順」這個標準去要求孩子

你猜孩子會是什麼感受?他們或許會覺得:爸爸媽媽太凶了,這樣壓抑的環境真讓人受不了」

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間本來就是一場因果關係,你前期帶給孩子怎樣的情感體驗,他們後期就會散發出怎樣的情感流露

溫柔對待、友好溝通,便是建立良好因果關係的第一步

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溫柔一些?看完這些例子後,突然間就醒悟了 - 天天要聞

02

「我是這孩子的媽媽,有什麼理由隨便拋棄她…」

堂姐露露是大伯家領養的女兒

從小到大我誰都不羨慕,就羨慕堂姐的童年好運

因為堂姐有一個善解人意、還特別溫柔的媽媽

那一年,大伯大媽已經結婚五年了,可遲遲沒傳來懷孕的好消息

大家都勸他們領養一個孩子,好讓家裡添加一些喜氣

剛開始大伯還有些猶豫,可見大媽實在是喜歡小孩,就通過介紹領養了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女嬰

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溫柔一些?看完這些例子後,突然間就醒悟了 - 天天要聞

而恰巧的卻是堂姐剛住進大伯家不到一個月,大媽就意外懷孕

看着襁褓中的嬰兒,再看看身體虛弱的大媽,大家又勸她:「不如再找個人領養?」

當時,大媽強忍着虛弱的身體說了一句話:「我是這孩子的媽媽,有什麼理由隨便拋棄她…」

多麼溫柔的一句話呀,哪怕當時沒有身處其境也能完全被這句話感動

後來,堂哥出生後表姐的家庭地位依舊沒有動搖,甚至還比以前更受寵愛、和關照

都說情緒是會傳染的,在堂姐的身上我就看到了答案

聽爺爺奶奶說,小時候的堂姐是一個愛哭、還特別倔犟的丫頭

明明是很小的一件事都能哭上半天,如果哪一件事沒有如意那更是鬧騰得家庭不寧

大家都覺得堂姐就是被慣壞了,所以才經常無理取鬧,你罵她幾句就知道安分了

大媽卻不那麼認為

她覺得:「孩子是用來愛的,並不是給你罵的…」

於是,在十年如一日的成長歲月里,我從未看過大媽大發雷霆

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溫柔一些?看完這些例子後,突然間就醒悟了 - 天天要聞

溫柔以待的那些日子,儘管堂哥堂姐也有犯渾的時候,可一看到溫柔的母親就調皮不起來了

這就是情緒價值,一個能控制住自己情緒的母親,給孩子所帶的感覺也是理智、安寧

再後來,在親友的祝福下堂姐出嫁了

都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自此就是一門親戚了」

可堂姐卻不那麼認為

出嫁3年以來,她一直都是:日日問好、天天分享

如果實在是忙不過來的情況,也會發一個關心、或問好的表情包

重要的是他們之間的聊天還不會冷場,堂姐總是會變着花樣地活躍氣氛

有時候會分享工作、生活上的經歷,有時候還會吐槽路上遇到的奇葩事兒…

我曾經問過堂姐:「你每天都跟大伯大媽聯繫,會不會忙不過來呢」

堂姐告訴我:「我媽就我一個女兒,再忙不過來也要牽掛,他們再苦再難的時候都沒有拋棄我,我有什麼理由拋下他們呢…」

一番話讓我自愧不如

原來情緒這東西真的是具有傳染性,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去看待孩子,孩子將來也會用這樣的態度去回應你

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溫柔一些?看完這些例子後,突然間就醒悟了 - 天天要聞

03

「我不是對誰都受虐,只會對最愛的人妥協…」

孩子小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

•你對孩子生氣,孩子非對你抱大腿撒嬌

•你越嫌孩子煩,他越是一直跟在你身後

•你罵孩子不聽話,孩子哭着求饒:以後不敢了

明明被罵、被凶了,為什麼孩子還要反過來求抱抱?

曾經,看到這樣一句話很有說服力:

孩子不是「受虐狂」,他們只不過是「一根筋」而已

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溫柔一些?看完這些例子後,突然間就醒悟了 - 天天要聞

仔細想想還真是這麼一回事

你以為孩子反過來求抱抱、服軟認錯,只是被罵後的一種受虐反應嗎?

並不是

孩子只有對最愛的人妥協,因為他們害怕失去,也害怕被拋棄呀……

小時候的我就是如此

媽媽因病早逝,我一直跟外婆生活在一起

外婆對我很好,只不過她有一張「不饒人」的嘴巴,傷起人來真的是「毒」進人心

特別是兒時上學那段時間,每天放學回家要做的事情,不是上山把牛趕回家、就是到地里給家豬找吃食

那完全沒有自由的童年簡直讓人窒息

有時候我也反抗、倔強過,可外婆的「毒嘴巴」立馬就上線了,她會說很多狠話讓我知難而退

印象中比較深刻的狠話就是:「你就是個討債鬼,我不知道上輩子做了什麼孽,這輩子要為你受這麼多苦」

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溫柔一些?看完這些例子後,突然間就醒悟了 - 天天要聞

還有一次,我陪外婆去車站接務工回來的舅舅

因為天氣太熱,我坐在地上鬧脾氣地纏着外婆買冰棍吃

本來以為一哭二鬧三耍橫就可以達到目的,可外婆卻大發脾氣:

「你再瞎鬧,就給我滾,以後都不要再回來了」

說罷,外婆扭頭就走

也就是那一次過後,我再也不隨便頂撞外婆了,因為我害怕真的會被拋棄…

其實,有一個在你生氣、發脾氣、甚至你罵人時,還知道服軟、求抱抱的孩子是多麼的何其有幸

那個時候也應該是孩子最愛你、最在乎你的時候吧

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溫柔一些?看完這些例子後,突然間就醒悟了 - 天天要聞

04

「我也不想犟嘴發脾氣,是你們都不信任我…」

去年在公園放風箏時,看到這樣揪心的一幕

一個女孩被一個男孩推倒,女孩當時就坐在地上哇哇大哭

男孩顯然有些手足無措,他着急忙慌地跟女孩父母解釋說:「不是我,我們是在玩遊戲,不小心把她碰到了」

女孩父母先是檢查傷口,好在當時是冬天,有厚衣服護身也倖免一難

於是,女孩的父母並沒有繼續深究

可男孩的父母卻不縱容,他們大聲呵斥說:「你能不能有點男子漢的擔當,做錯事就道歉呀,要不然以後誰還願意跟你玩」

在父母的強勢命令下,男孩拖着受傷的神情對女孩鞠一躬,然後又在眾目睽睽之下說聲:「對不起」

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溫柔一些?看完這些例子後,突然間就醒悟了 - 天天要聞

本以為這件事到此也就結束了

可道完歉的男孩突然反手揪住自己的頭髮,還發了瘋地使勁扇自己巴掌

這一幕讓父母更暴躁了,他們怒喊着:「怎麼著,讓你道個歉還錯了不成,你這是做給誰看?存心給我找難堪是吧」

男孩不語,沉默幾秒後突然抬頭惡狠狠地看着媽媽,然後低吼着說:「你為什麼就是不相信我,我是你兒子呀,又不是你路上撿的野孩子…」

這件事至今還讓我記憶猶新

像男孩之所以會極端到自我攻擊,主要是他身上的憤怒和悲傷無處釋放

我們希望孩子懂得承擔、知錯就改,這是好事,但是不是也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

那些動不動就犟嘴、發脾氣的孩子,這並不是他們的本意、更不是故意為之

從情緒和行為反射來說,這就是一種不被父母所理解、所信任的憤怒感

你以為孩子自我傷害就不疼嗎?錯

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溫柔一些?看完這些例子後,突然間就醒悟了 - 天天要聞

因為身體疼痛要遠比心理上的疼痛稍加輕鬆,所以孩子無處宣洩時只能自我攻擊

但倘若我們換一種態度、換一種角度去溝通,孩子也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糟糕

一句「寶貝怎麼了,放心地跟媽媽說說」,這就是信任

而信任是理智的,也是對孩子最好的情緒引導,能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是健康的,特別是心理健康是成長路上不可缺少的一種養分

所以,孩子犟嘴發脾氣了,父母先別急着生氣

從信任開始慢慢走進人心,你對孩子的每一次溫柔以待,都是進一步了解他們的契機

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溫柔一些?看完這些例子後,突然間就醒悟了 - 天天要聞

那麼,關於「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溫柔些」這個話題,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從132到104斤,已瘦28斤總結:堅持6個自律行為,肚子扁下去 - 天天要聞

從132到104斤,已瘦28斤總結:堅持6個自律行為,肚子扁下去

上個月有個四十歲的會計大姐找我,她說每天中午啃麵包趕報表,晚上陪孩子寫完作業總想吃點甜的,衣櫃里全是寬鬆連衣裙。我讓她做三件事:把辦公桌抽屜的餅乾換成烤紅薯干,晚上八點後把手機放客廳充電,炒青菜時多放兩勺水用筷子翻熟。
九旬老人肚子大如西瓜 腹中抽出18瓶「礦泉水」 - 天天要聞

九旬老人肚子大如西瓜 腹中抽出18瓶「礦泉水」

92歲高齡患有多種基礎疾病的老奶奶,檢查出腹腔內長出巨型囊腫,面對棘手病情,珠江醫院婦科團隊在多學科協作下打破高齡「手術禁區」,僅用28分鐘成功為患者抽出9000毫升的囊腫液體,相當於18瓶500毫升礦泉水,為患者贏得生機。92歲奶奶3個月內腹部長出「西瓜」92歲的李奶奶(化名)因行走困難長期卧床,自今年2月以來,腹...
孕婦吃櫻桃的「隱藏福利」,不知道就虧大了! - 天天要聞

孕婦吃櫻桃的「隱藏福利」,不知道就虧大了!

懷孕後,准媽媽們在飲食上總是格外謹慎,每一口食物都關乎着自身和胎兒的健康。櫻桃作為春夏季節備受歡迎的水果,因其色澤誘人、口感清甜,讓不少孕婦垂涎欲滴。但也有準媽媽心存疑慮:櫻桃孕婦可以吃嗎?今天就為大家詳細分析,幫助准媽媽們科學、放心地享受
孕中期准媽媽必看!榴槤這「水果之王」,到底能不能吃? - 天天要聞

孕中期准媽媽必看!榴槤這「水果之王」,到底能不能吃?

對於孕中期的准媽媽們來說,飲食選擇直接關係到自身和胎兒的健康,每一口食物都需要謹慎考量。榴槤,有着「水果之王」的稱號,以其獨特的氣味和濃郁的口感聞名,然而,它也因高糖分、高熱量讓不少准媽媽望而卻步。那麼,孕中期的准媽媽到底能不能吃榴槤呢?
加速戰略布局!伊利金領冠全球新品香港發佈,開啟嬰幼兒營養全球化新征程 - 天天要聞

加速戰略布局!伊利金領冠全球新品香港發佈,開啟嬰幼兒營養全球化新征程

5月20日,伊利集團在香港舉辦全球新品發佈會,推出金領冠珍護鉑金、金領冠托菲兒敏益、金領冠托菲兒敏初三款嬰幼兒配方奶粉新品。發佈會現場,伊利旗下嬰幼兒配方奶粉第一品牌「金領冠」與香港最大的健康零售連鎖品牌萬寧達成戰略合作,將全面進入香港200餘家萬寧門店及線上銷售,正式登陸香港市場,標誌着伊利嬰幼兒營養品...
50歲後才懂得,父母適度引導的價值,超出想像 - 天天要聞

50歲後才懂得,父母適度引導的價值,超出想像

年少不懂事,老來才知其中味。歲月沉澱,我們能看清世事;人生有波折,我們更懂親情;閱歷多了,我們才體會到父母引導的意義。古人說:「養不教,父之過。」父母適度引導,是我們人生路上最寶貴的東西,能讓我們在歲月長河裡穩穩地走。50歲後才懂得,父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