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食太軟吞,硬了吐,寶寶到底要吃啥

2023年06月19日20:44:03 育兒 1463

輔食太軟吞,硬了吐,寶寶到底要吃啥 - 天天要聞


食育 | 養育 | 微課 | 好物


最近我看到一位媽媽的煩惱

孩子一歲半隻吃軟飯

食物硬一點就吐或者不咽下去

熟悉我們的家長應該知道

這個寶寶一定是吞咽-咀嚼過渡

出問題了

我們經常說從細到粗過渡

食物不要太軟

但媽媽多數時候都是不解地說

已經不軟了啊,感覺很硬孩子還是不嚼

今天我們就分享一點兒

關於輔食「軟」和「硬」的問題

▽▽▽


什麼是咀嚼

想弄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我們人類的咀嚼到底是如何進行的。


口腔通過咀嚼運動對食物進行機械性加工。咀嚼是由各咀嚼肌有順序地收縮所組成的複雜的反射性動作。

咀嚼肌包括咬肌、翼內肌翼外肌顳肌等,它們的收縮可使下頜向上、向下、向左右及向前方運動。

輔食太軟吞,硬了吐,寶寶到底要吃啥 - 天天要聞


這時,上牙列與下牙列相互接觸,可以產生很大的壓力以磨粹食物。

輔食太軟吞,硬了吐,寶寶到底要吃啥 - 天天要聞

口腔中的牙齒可分為三類:前邊扁平像鏟狀的叫切牙(俗稱門牙),上下共有8個,切牙的功能是咬斷食物。緊挨着切牙像矛狀的叫尖牙(俗稱犬牙或虎牙),上下共有4個,尖牙主要的功能是撕咬富有纖維的食物。再後面的牙像不規則的四方形,表面有幾個牙尖窩溝像磨盤一樣叫磨牙(俗稱臼齒),磨牙的功能是研磨食物,將食物磨碎。

把大塊食物處理成能夠咽下的食物糜團就是通過這三種不同功能的牙齒共同作用。


同時舌頭也會參與咀嚼,將食物從一測搬運到另一側並運送至齒間以便進一步研磨。

輔食太軟吞,硬了吐,寶寶到底要吃啥 - 天天要聞


除此之外,咀嚼還使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以形成食團,便於吞咽。

輔食太軟吞,硬了吐,寶寶到底要吃啥 - 天天要聞


食物被研磨碎混合了唾液成為食物糜團,這時舌尖上抬,舌根向後移動,將食物向口咽部推動

輔食太軟吞,硬了吐,寶寶到底要吃啥 - 天天要聞


在唾液的潤滑作用下,食物更容易往下走,最終食物被咽下。

輔食太軟吞,硬了吐,寶寶到底要吃啥 - 天天要聞


在了解了咀嚼的過程以及參與的肌肉群、牙齒、舌頭等部分在其中的分工後,我們首先明確咀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它和人類生下來就會的「吸吮」是完全不同的一種進食方式。

「吸吮」是指面頰、唇周肌肉收縮,造成口腔負真空,吸入飲料或流食。牙齒並不參與吸吮的過程。

吸吮是寶寶生下來就會的無條件反射,所以添加輔食的過程,是父母教會人類幼崽把進食方式從吸吮轉換為咀嚼的過程。


輔食太軟吞,硬了吐,寶寶到底要吃啥 - 天天要聞

正是因為人類進食方式有這樣的變化,輔食添加才會建議從稀到稠,從細到粗,從一種到多種過渡,讓小寶寶有學習、練習,慢慢適應到熟練掌握的過程。


進食方式的變化

那麼這和食物的軟硬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把寶寶進食方式的變化分為三個階段:從吸吮,到吞咽為主,再到咀嚼。

吸吮——液體

吞咽——流質、半流質食物

咀嚼——半流質食物、固體食物


從吸吮過渡到吞咽基本上都是非常順暢的,容易出問題的階段是從吞咽過渡到咀嚼。

如果沒有專業的指導和豐富的經驗,家長很難準確判斷出食物性狀變化的時機。

現在隨着育兒知識的普及,寶寶在4~6個月左右開始添加輔食,第一口輔食建議選擇富含鐵的食物,例如高鐵米粉等等這些已經成為共識,所以寶寶的第一口輔食可以說大多數家長都是從米粉開始。

寶寶從吸吮奶液到吞咽米糊、蔬菜泥這個過程也會比較順利。

也就是從吸吮——吞咽過渡難度不大。

寶寶很快會掌握吞咽食物的技巧,並熟練運用。


吸吮是液體進入口中後直接咽下,牙齒完全不參與,嘴巴也不需要張大上下咬合。

吞咽比吸吮更進一步,因為泥糊狀食物更加粘稠了,不如液體那麼順滑,需要在口腔里混合唾液攪拌後再咽下。

也就是牙齒咀嚼食物、研磨食物這種機械性加工被料理機、料理棒代替了,寶寶只需要完成最後兩個步驟即可:


食物被研磨碎混合了唾液成為食物糜團,這時舌尖上抬,舌根向後移動,將食物向口咽部推動

輔食太軟吞,硬了吐,寶寶到底要吃啥 - 天天要聞


在唾液的潤滑作用下,食物更容易往下走,最終食物被咽下。

輔食太軟吞,硬了吐,寶寶到底要吃啥 - 天天要聞


如果家長沒有專業的指導或者豐富的經驗,就無法判斷寶寶什麼時候已經熟練掌握吞咽的技巧,應該進行下一步——咀嚼的練習了。

我們工作中遇到的多數家長和文章開篇提到的那位媽媽一樣,不了解這種進食方式的變化,認為孩子能吃進去咽下就是合適的,長期給寶寶提供流質、半流質食物,加上其他一些食物味道、作息安排、食物搭配與製作等因素共同影響,想要進行下一階段吞咽-咀嚼的過渡難度非常大。


輔食的「軟」和「硬」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輔食的「軟」和「硬」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並不是嚴格指軟的食物或者硬的食物,而是咀嚼的程度如何。


在多數家長的理解中,軟的食物是這樣的:

輔食太軟吞,硬了吐,寶寶到底要吃啥 - 天天要聞

這樣的:

輔食太軟吞,硬了吐,寶寶到底要吃啥 - 天天要聞

特別是各類發糕、軟餅,是重災區。不少媽媽向我們反饋,做的蝦餅、蒸糕明明非常鬆軟,蓬鬆可口,可是孩子就是吃吃吐吐,總咽不下去。


而家長眼中的硬,是這樣:

輔食太軟吞,硬了吐,寶寶到底要吃啥 - 天天要聞

這樣也是硬:

輔食太軟吞,硬了吐,寶寶到底要吃啥 - 天天要聞

所以在我們指出寶寶存在吞咽多咀嚼少,習慣吃軟爛的食物時,有的家長會反駁說孩子可以吃硬的,黃瓜啃得特別開心,米飯也能吃,怎麼能算做飯做的軟爛了?


所以我們經常反覆提到的輔食的「軟」和「硬」到底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食物入口後,牙齒(牙齦)、咀嚼肌、舌頭,包括嘴唇共同配合參與的程度來判斷。參與程度少,牙齒(牙齦)、咀嚼肌配合對食物進行的機械加工少,就屬於偏「軟爛」的食物,牙齒、咀嚼肌配合對食物進行的機械加工程度高,就屬於「硬」的食物。


按照這個標準來看,上面的幾種食物,米粉糊自不必說,肯定是軟爛的食物,蒸糕鬆軟不需要太多的咀嚼,也是軟的食物,那麼米飯拌蛋羹呢?米飯總是需要嚼一嚼才能咽下去的。如果只有米飯,那麼確實是需要經過充分咀嚼才能咽下,但因為拌入了蛋羹,充滿大量水分的蛋羹將米粒包裹,雖然不像料理棒直接攪打那麼細滑,但也是以一個表面順滑的食物團的形式入口,於是寶寶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這樣的食物不需要咀嚼,可以直接吞咽。


有的媽媽會問黃瓜難道不硬嗎?

黃瓜和梨、蘋果屬於一類,水分大、質地脆、食物密度小,不理解的話想一想花生米作為對比就明白了。

水分大意味着不需要過多的唾液就容易讓食物表面順滑,質地脆更容易咬斷,食物密度小就是鬆軟。所以黃瓜看起來好像是硬的,但實際上寶寶只需要咬下合適的一小塊,略微嚼幾下就能吞咽了。而黃瓜爽脆的口感,清爽的味道,以及充足的水分會讓寶寶吃得時候感覺非常愉快,這種愉悅感會促使他不斷嘗試去吃。


再比如開篇提到的那位媽媽,提供了日常給寶寶製作的輔食

輔食太軟吞,硬了吐,寶寶到底要吃啥 - 天天要聞

現在再來看這些輔食,無一不是湯汁包裹,即使米飯也用了排骨湯做成了湯泡飯麵條更不必說。有的家長會說有一餐有排骨玉米啊,也能鍛煉寶寶的咀嚼了。這位寶寶肯定是吃不了排骨和玉米的,因為這樣的排骨,需要更高的唇齒舌配合技巧,要首先用牙齒把肉從排骨上撕下來,撕掉後肉絲是粗糙的,有韌性的,而習慣吞咽的寶寶往往口腔肌肉力量不夠,處理食物的技巧還不熟練,寶寶很可能是咬一咬就吐出來而不會咽下去。而這一餐還有用排骨湯泡的米飯,和費勁兒啃排骨還吃不下去相比,又香又滑的湯泡飯顯然更容易吃飽。


總而言之,輔食的「軟」和「硬」是相對的,並沒有一個固定且統一的標準,而何時該讓寶寶的輔食「升級」,又因為每個寶寶生長發育的個性化而千差萬別。再加上輔食並不是一道菜、一種主食就能滿足,而是一餐的搭配,以及家長餵養的細節對孩子學習和練習咀嚼的影響,有的家長希望通過一頓飯、幾頓飯或者獲取一些食譜,改變食物的做法就能讓孩子得到明顯的改善,是不現實的。

輔食太軟吞,硬了吐,寶寶到底要吃啥 - 天天要聞

當然,給寶寶提供適合的輔食,能讓寶寶吞咽-咀嚼過渡得更加順利,但這也需要家長付出更多耐心,以及長期細緻的觀察,熟悉寶寶才能準確判斷輔食變化的時機。


希望我們今天分享的內容對各位家長有所啟發。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母親節致敬我親愛的媽媽 - 天天要聞

母親節致敬我親愛的媽媽

母親節致敬我親愛的媽媽 監利市白螺中心小學五(三)班鄒知夏 親愛的媽媽今天是我們相遇的第1524天,相識的1831天,多出的307天是我在你肚子里和你單獨生活的天數。都說虛歲的來源是和媽媽最親密的十個月。 從這1524天里我見到了一位正值青
李寧YOUNG母親節親子跑"陪伴有愛" - 天天要聞

李寧YOUNG母親節親子跑"陪伴有愛"

5月10日清晨,朝陽公園的綠茵場上,近20名跑團母親與孩子以一場特別的奔跑,為母親節留下難忘回憶。李寧YOUNG以「奔跑同行,伴你有YOUNG」為主題,發起母親節親子跑特別活動,通過2公里的趣味賽道、親子運動與溫情互動環節,用奔跑致敬母愛力
楊樂樂和媽媽做蛋糕過母親節,豪宅意外曝光,到處可見收藏品 - 天天要聞

楊樂樂和媽媽做蛋糕過母親節,豪宅意外曝光,到處可見收藏品

5月11日是母親節,原湖南衛視主持人楊樂樂曬出自己和媽媽一起過節的視頻。因為最近幾年楊樂樂沒有在上班賦閑在家,所以她把媽媽從老家接到長沙和自己同住。楊樂樂媽媽今年已經80多歲了,但是身體還是十分硬朗,住到女兒家之後也沒有當甩手掌柜,只會享受
長沙媽媽的幸福告白:母親節這天,我當媽媽了! - 天天要聞

長沙媽媽的幸福告白:母親節這天,我當媽媽了!

5月11日11:08,長沙普瑞醫院的手術室傳來一聲清亮的啼哭。窗外的香樟樹正搖曳着初夏的光影,長沙的陳女士在丈夫的陪伴下,迎來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一個體重7.2斤的健康男嬰,用他有力的哭聲為這個母親節譜寫了最動人的序曲。「母親節這天,
85新寵竟比95寶寶強?幻唐志龍蜥打造,99隱攻最佳胚子! - 天天要聞

85新寵竟比95寶寶強?幻唐志龍蜥打造,99隱攻最佳胚子!

鎮岳龍蜥是《幻唐志》電腦版新出的六技能寶寶,85級就可攜帶,其優秀的攻擊資質註定了這隻BB不止在89這個小眾的等級段才有人攜帶。一、打書思路鎮岳龍蜥變異滿資質達到:1580攻、1430、1450、1119、1560,帶上飾品可使所有資質提升20點達到1600的攻擊資質+1580的速度資質。六技能這個資質,即便放在109也是非常強大的。沒有...
轉給媽媽看 警惕這些泄露個人信息的「溫情陷阱」 - 天天要聞

轉給媽媽看 警惕這些泄露個人信息的「溫情陷阱」

在這個充滿溫馨與感恩的母親節,當我們通過網絡為母親送上祝福、挑選禮物時,卻有一些不法分子悄然盯上了這個特殊時刻,利用各種手段竊取個人信息,給母親們的網絡安全帶來威脅。讓我們通過一些真實案例,了解母親節期間可能遭遇的個人信息泄露風險。 案例一「貼心」 服務背後的信息黑手李女士在母親節前夕,通過某電商平台...
吳艷妮罕見曬兒時照片,祝媽媽母親節快樂,稱從不會焦慮和自卑 - 天天要聞

吳艷妮罕見曬兒時照片,祝媽媽母親節快樂,稱從不會焦慮和自卑

5月11日,女子100米欄運動員吳艷妮發佈多張與母親熊艷的合影,並祝福其母親節快樂。吳艷妮寫道:「我從不會焦慮和自卑,因為她知道她的孩子很健康,所以我真如她所想的那樣,在美麗的世界艷陽高照,謝謝你成為我的媽媽,熊艷,祝你母親節快樂,祝每一位媽媽母親節快樂。」此外,吳艷妮還罕見曬出了自己的童年照,當時的她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