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讓家庭「鬆弛」下來?這兩個師範生的故事,會發現一個小秘訣

2022年10月09日15:28:08 育兒 1079

之前我們有一篇關於「鬆弛感」的文章,受到很多讀者喜愛:做「鬆弛」的人,才能有「鬆弛」的家!那「鬆弛」到底是個什麼狀態?

怎麼讓家庭「鬆弛」下來?這兩個師範生的故事,會發現一個小秘訣 - 天天要聞

今天通過兩個師範生的故事,我們繼續來聊聊:給孩子打造一個具有鬆弛感的成長環境,具體可以怎麼做呢?

前兩天我讀到一個點贊很多的帖子,女孩@deer師範研究生畢業,秋招投了很多學校還在等通知,正處於一段失落和不知所措的階段,擔心如果沒有學校要她怎麼辦?

於是,她和媽媽有了以下對話:▼

怎麼讓家庭「鬆弛」下來?這兩個師範生的故事,會發現一個小秘訣 - 天天要聞

「只要這是你想要的,媽媽全力支持。」

「我女兒讀了這麼多年書,休息兩年怎麼了?」

「可以嘗試其他的工作啊,又不非得做老師。」

媽媽的態度不僅僅感動了女兒,也讓讀者們感觸很深,有很多跟樓主經歷類似的讀者,但他們在壓力最大的時候,從父母那兒得到是不被理解和質疑:

怎麼讓家庭「鬆弛」下來?這兩個師範生的故事,會發現一個小秘訣 - 天天要聞

許多人都追溯,自己的緊張感就是從原生家庭中來:別人能考上就你考不上?總覺得父母認為考公務員並非難事,可是真的好難……

怎麼讓家庭「鬆弛」下來?這兩個師範生的故事,會發現一個小秘訣 - 天天要聞

怎麼讓家庭「鬆弛」下來?這兩個師範生的故事,會發現一個小秘訣 - 天天要聞

怎麼讓家庭「鬆弛」下來?這兩個師範生的故事,會發現一個小秘訣 - 天天要聞

在競爭激烈的時代下,那些「不給孩子壓力」的父母讓人狠狠地羨慕住了:父母無條件支持,自己平安健康就是他們最大的願望。▼

怎麼讓家庭「鬆弛」下來?這兩個師範生的故事,會發現一個小秘訣 - 天天要聞

怎麼讓家庭「鬆弛」下來?這兩個師範生的故事,會發現一個小秘訣 - 天天要聞

怎麼讓家庭「鬆弛」下來?這兩個師範生的故事,會發現一個小秘訣 - 天天要聞

我們再來看另一個師範生的故事,來自於豆瓣@一簇發里蓋。

在這個故事裏,我發現想要打造具有鬆弛感的家庭氛圍,存在着一個小秘訣:

樓主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有分離焦慮很愛哭,字也寫不好五大三粗力透紙背衝破「田格」,一點也不像同桌的秀氣小姑娘。樓主爸媽商量了一下,決定找老師談談,帶了好多水果,滿臉堆笑,和老師談的是:「您別讓我們家孩子寫作業了,她在這裡高興就行。」

怎麼讓家庭「鬆弛」下來?這兩個師範生的故事,會發現一個小秘訣 - 天天要聞

讀小學時,樓主社恐嚴重,上課不敢舉手發言,儘管她是班上成績領先的小朋友,仍然會在老師點名回答問題時,躲起呈鴕鳥狀。老師都非常發愁:「這個孩子學習挺認真的,但是性格可以更開朗。」樓主聽了更愁,回家找媽媽哭訴,媽媽開完笑跟她說:「沒事沒事,那我們就在老師提問的時候躲得更低一點就好啦。」

社恐的問題一直困擾着樓主,她非常想改變,想和自己較勁,她大一參加了辯論隊,果不其然,臨場太緊張導致隊伍輸掉了比賽,樓主一邊哭一邊給媽媽打電話,媽媽安慰她:「沒事沒事,我們以後少上台演講就行。」

怎麼讓家庭「鬆弛」下來?這兩個師範生的故事,會發現一個小秘訣 - 天天要聞

大三樓主參加了支教隊,需要反覆要試講,她每次都沒辦法把一節課講好,媽媽說:「沒事,我們以後可以不當老師嘛。」大四統計學學不會,媽媽說:「能別補考就行,如果沒辦法,掛科也不怕。」私下裡,媽媽給樓主找來了很多參考資料。

考研第一年樓主沒考上,恰逢家裡生意出現經濟危機,爺爺查出癌症晚期。樓主猶豫出來找工作還是二戰考研,媽媽告訴女兒:

「如果你想繼續讀書就二戰,我預估現在的情況還不用你馬上出來賺錢貼補家用,如果我們需要你賺錢一定會如實告訴你,我相信你也會很願意幫家庭,那麼現在沒有這個情況,我們不用演相濡以沫的苦情劇,你大膽去備考,該花的錢找我商量,互相透明,多溝通,不要道德負擔」。

從小學到大學,一直到研究生畢業後,樓主的父母都是用「佛系」的教育方式,面對「糟糕」的情況,雖然父母都會勸女兒不用太勉強自己,不過最後的結果都讓雙方欣喜,比如樓主在後來的演講比賽中,拿過第一名。

樓主說:「每次感覺自己已經在躺平的時候,危機感就叫我起來工作,每次焦慮困苦的時候他們(父母)就是我的減速帶。」

怎麼讓家庭「鬆弛」下來?這兩個師範生的故事,會發現一個小秘訣 - 天天要聞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總結這樣的家庭環境,我第一能想到的也是「鬆弛感」

最近我在和一些家長交流時,聊起在焦慮內卷的環境下,很難松下來,會問我怎麼才能夠實現鬆弛感?

現在我有了一個很好小秘訣:那就是在特定的時候,去做孩子的「減速帶」讓家庭「鬆弛」下來。

在上面第二個家庭中,每次女兒處於困境的時候,父母就成為了女兒的一條「減速帶」他們知道女兒時常會焦慮困苦,所以就成為「減速帶」來教給女兒擁有允許發生任何事的勇氣,在糟糕的情況下,依舊要維持情緒穩定,內心更放鬆。碰到女兒的過錯,沒有指責,沒有落井下石,始終給女兒傳遞出一種平穩的情緒狀態。

後來,樓主也補充了一點家庭生活的小細節,這麼開明的父母也不是什麼高知或來自富裕家庭,父母高中畢業後就開始闖蕩江湖,開了二十幾年的小店鋪,是勤勞的底層勞動人民,社保自己交,交到去年可以開始拿退休金了。

樓主媽媽最近成人高考上岸,開始讀會計學,天天在視頻網站上看經濟學的課。媽媽覺得現在55歲,讀完5年書,到了60歲畢業後她還想去上班。

此外媽媽也常給爸爸買書看,並「警告」他:不讀書就會變成大啤酒肚的油膩男!媽媽總給爸爸營造一種感覺——現在還年輕,路在腳下。

怎麼讓家庭「鬆弛」下來?這兩個師範生的故事,會發現一個小秘訣 - 天天要聞

↑ 樓主爸爸在群里除了分享老年歌曲之外,就是發他當日的讀書心得

那些處於鬆弛家庭關係里的孩子,真的很讓人羨慕!

家庭教育有一條黃金法則是:關係大於教育。有了良好的親子關係後,家長才有機會影響到孩子。這時,親子關係中的這條「減速帶」,就額外重要。

最後,給大家分享這樣一個例子:▼

怎麼讓家庭「鬆弛」下來?這兩個師範生的故事,會發現一個小秘訣 - 天天要聞

酸奶打翻了,小孩子一定也很慌張,這時一句「It』s ok」,就是一條父母給孩子的「減速帶」。

遇事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相比家長劈頭蓋臉地責備,或者讓一個正恐懼中的孩子在眾目睽睽之下去擦地上的酸奶,拍一拍孩子,說「It』s ok」真的讓人舒服很多,這樣的環境就是充滿鬆弛的。

怎麼讓家庭「鬆弛」下來?這兩個師範生的故事,會發現一個小秘訣 - 天天要聞

阿德勒心理學提出:「橫向關係」才是人際關係中的最佳狀態。

在縱向關係中,包含着一種權力導向,即父母高於孩子,背後的目的是試圖操控孩子。和縱向關係中的「權力導向」不同,橫向關係更能接納彼此差異,注重平等、互相尊重、共同協調的關係。

好的教育,就是要和孩子建立起「橫向關係」,有「減速帶」、有鬆弛感、有溝通、有尊重、有愛。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與媽媽展開一場關於更年期的對話 - 天天要聞

與媽媽展開一場關於更年期的對話

34種癥狀在2025年3月播出的紀錄片《看不見的更年期》中,主持人李靜首次袒露自己的絕經過程:「今年我54歲,已經絕經兩年了。」盜汗的癥狀和手足無措甚至自我厭棄的情緒瀰漫在李靜的更年期。在一次發佈會上,正在主持的李靜經歷了嚴重的盜汗,「我就像進入了一個桑拿房,粉底混着汗水不斷地流進鎖骨,我的大腦一片空白,完...
《偷聽母親》丨讀者分享會新加坡母親節專場,分享了這篇文章 - 天天要聞

《偷聽母親》丨讀者分享會新加坡母親節專場,分享了這篇文章

奔流新聞訊(記者鄭重)5月11日下午,新加坡讀者分享會第4期母親節專場在中國文化中心圖書館舉行。來自新加坡各行各業熱愛閱讀的華人朋友們歡聚一堂,以共讀美文的方式慶祝母親節。除了現場的60多名觀眾,新媒體《獅城頭條》現場直播也吸引了線上5000多名的觀眾參與。此次活動由獅城讀者分享會、讀者雜誌社、新加坡善濟文化...
川渝媽媽是怎麼做到統一的? - 天天要聞

川渝媽媽是怎麼做到統一的?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愛瑾,感謝大家點點關注,找我不迷路哦!!!今天是母親節,在這裡祝天下的媽媽們母親節快樂!有一種愛,叫川渝母親對子女的愛!這種愛帶點陰陽怪氣,陪伴着我們長大,成年後,又傳承給孩子:我媽媽:一天到黑懶收拾,現在找不到怪那
因為是一個母親,所以更要懂得愛自己 - 天天要聞

因為是一個母親,所以更要懂得愛自己

今天是母親節,朋友圈裡到處都是曬母親節禮物的!是女兒,是媽媽,是兒媳,這是我的多重角色,作為女兒,我希望我的媽媽健康長壽,媽媽健康了,我們才能安心的工作,才能安心的照顧好小家!作為媽媽,我希望我的孩子永遠平安健康!作為兒媳,我也希望我的婆婆
退休後才發現:原來夫妻恩愛全是演給孩子看的 - 天天要聞

退休後才發現:原來夫妻恩愛全是演給孩子看的

搭夥半輩子,戲散場了才看清年輕時候,總覺得兩口子吵架不吉利,在孩子面前裝也得裝出和睦樣。摔了碗要憋着火笑,心裏涼透了還得並排散步。那時候想着,演戲是為了孩子好,別讓娃在提心弔膽里長大。可等到孩子成家搬走了,退休在家大眼瞪小眼,才發現——戲台
母親節致敬我親愛的媽媽 - 天天要聞

母親節致敬我親愛的媽媽

母親節致敬我親愛的媽媽 監利市白螺中心小學五(三)班鄒知夏 親愛的媽媽今天是我們相遇的第1524天,相識的1831天,多出的307天是我在你肚子里和你單獨生活的天數。都說虛歲的來源是和媽媽最親密的十個月。 從這1524天里我見到了一位正值青
李寧YOUNG母親節親子跑"陪伴有愛" - 天天要聞

李寧YOUNG母親節親子跑"陪伴有愛"

5月10日清晨,朝陽公園的綠茵場上,近20名跑團母親與孩子以一場特別的奔跑,為母親節留下難忘回憶。李寧YOUNG以「奔跑同行,伴你有YOUNG」為主題,發起母親節親子跑特別活動,通過2公里的趣味賽道、親子運動與溫情互動環節,用奔跑致敬母愛力
楊樂樂和媽媽做蛋糕過母親節,豪宅意外曝光,到處可見收藏品 - 天天要聞

楊樂樂和媽媽做蛋糕過母親節,豪宅意外曝光,到處可見收藏品

5月11日是母親節,原湖南衛視主持人楊樂樂曬出自己和媽媽一起過節的視頻。因為最近幾年楊樂樂沒有在上班賦閑在家,所以她把媽媽從老家接到長沙和自己同住。楊樂樂媽媽今年已經80多歲了,但是身體還是十分硬朗,住到女兒家之後也沒有當甩手掌柜,只會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