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懷孕卻都遭遇胎停流產的,真有。
湖南婦女兒童醫院中醫婦科周薇博士的診間就來了兩個報喜的患者……
順利通過NT篩查後,曉華才有勇氣和我們分享長長備孕路的細節:
「每一次,都是在大概45天的時候胎停流產了。第一次不懂,第二次就知道要去醫院檢查,開了一堆保胎方子。後來,還是胚胎停育,流產、清宮,最後還是沒保住孩子!」
她沒有怪醫生,只是深深嘆了口氣:
「懷孕前千萬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要是我當時看到了周薇醫生就好了...」
在周薇博士的候診區,像曉華家這種事,林姐聽得太多了。
沒有人比林姐更清楚曉華的感受,是因為那種無法看到胎心胎芽的感受她親身經歷過兩次。
2018年,林姐測出了自己懷孕,作為一枚「胖胖的二孩媽媽」,懷孕也不是頭一遭,當時,她以為這會和懷大寶一樣順利。
可幾周過後,彩超還是提示寶寶沒有胎心。林姐才意識到「不對勁」:
果然,HCG、彩超的結果都指向一個結果——
胎停、稽留流產。
2019年,林姐再次懷孕,時間又來到第6周。
林姐發現自己出現了陰道少量出血、腰酸背痛、小腹部墜脹的情況。
帶着忐忑和不安,也帶着一點點「誤診」的希望,她接受了進一步的檢測。
然而,命運沒有收回這個殘酷的玩笑,這個備孕二孩的媽媽,又一次遇到胎停。
這兩次胎停就像一把利劍,刺中了林姐的心,時刻提醒她:
你生二孩難度比較大
更扎心的是,隨着33歲生日的到來,林姐心裏有「一種不可言喻的難受」。
在身邊朋友的建議下,她們來到了湖南婦女兒童醫院中醫婦科,想要在周薇博士的幫助下迎接「好孕」。
周薇博士對曉華進行過系統檢查後,告訴她:
「你的「土壤」情況很差」
通俗的講,懷孕的過程就好比種子在土壤中發芽生長,受精卵是「種子」,子宮內膜便是「土壤」,曉華的兩次胎停流產清宮的經歷,不僅使整個人氣血兩虛,神疲乏力,失眠脫髮,月經量減少。
還讓「土壤」受損變薄,無法為「種子」提供足夠的營養,當受精卵到達宮腔,開始生長發育時,貧瘠的土壤就有可能導致雖然發芽了,但是長到一半就枯萎的情況。
病因找到了,周薇博士首先針對性的用中藥補腎健脾益氣化瘀調理三月,再配合中藥熱腌包外敷改善輸卵管炎症, 配合針灸調膜助孕針法促進子宮內膜增長,改善子宮內膜容受性。
通過有的放矢的治療,為寶寶到來做好充足準備。
隨着曉華氣血狀態明顯改善,懷孕的好消息也緊隨而來。並在周薇博士指導下使用中藥養胎煲,葯膳食療至NT篩查通過。
而有着多囊病史的林姐則在周薇博士的指導下,開始接受排除法般的檢查,隨着檢查結果的出爐,導致她兩次胎停的「罪魁禍首」漸漸被鎖定為林姐的多囊病史。
多囊導致的月經稀發,排卵不規律,本身受孕率就不高。
再加上兩次胎停清宮,對內膜造成了一定的損傷,使得子宮內膜容受性下降,更加降低了受孕率。
考慮到林姐屬痰濕瘀阻,周薇博士針對性的使用中藥二陳湯合膈下逐瘀湯加減,健脾祛濕行氣化瘀,再配合針灸消脂促代謝針法,減重促進基礎代謝率,同時改善胰島素抵抗。
第二個月林姐就順利懷孕。繼續服用補腎健脾安胎的胎元飲保胎至孕十周,也通過NT篩查,進入正常產檢流程。
經過調理—備孕—保胎—NT篩查,林姐和曉華終於讓胎停的記錄徹底成為了過往。
說不上來哪種心情,她們都不約而同的用一個場景去表達看到寶寶胎心胎芽的心情:
「醫生慢慢挪動探頭,我瞥見自己孩子的跳動,不知道怎麼回事,那一瞬間,我覺得自己心裏的石頭落地了。」
周薇博士科普
什麼是胎停
在孕早期,受精卵就像一顆種子,如果出現了發育異常,胚胎就會自動終止發育,稱之為「胎停」。
周薇博士介紹說,「胎停連續發生2次及2次以上者醫學上稱之為「複發性流產」,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視。
孕媽如果孕早期孕吐反應突然明顯減輕、腹痛腰酸、陰道流血等等,檢查發現HCG長得很慢,甚至不升反降,彩超提示寶寶沒有胎心等,可能就是胎停了。」
▲本文經由湖南婦女兒童醫院中醫婦科周薇副主任醫師審核
(編輯Rainbow。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婦女兒童醫院 楊根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