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的情感引導

2022年10月03日00:12:32 育兒 1532

父母要對孩子進行情感引導教育。這是奠定父母與孩子一生親密關係的基礎。

什麼叫情感引導?

情感引導的本質就是允許孩子自由輕鬆的表達情感,而不受任何壓抑或否定。

所以父母應當:

1.密切注意孩子想要表達的任何情感,並把孩子最難管教的時刻當做了解他們的良好機會。

2.通過聆聽孩子的心聲並加以複述,來豐富孩子情感詞彙量。

3.調動孩子的內在能動性,而不是依靠外部獎勵來糾正行為。

同時,父母要避免做以下幾種做法:

1.控制孩子或者放任孩子;

比如孩子正在家裡大吵大鬧,控制型父母會以命令或威脅或發脾氣的方式強行制止孩子的行為,這種就叫控制孩子;也有的家長面對這種情況只會無奈的搖搖頭,任由孩子天翻地覆,這就是放任孩子。兩者都不可取。從長遠角度看,無論是威脅懲罰還是放任不管,都不會讓孩子成為有責任感的人。

2.忽視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比如孩子餓了,父母跟孩子說不餓,剛剛吃完怎麼會餓?孩子摔了一跤喊疼,父母跟孩子說不疼,要勇敢。這樣做的結果是對孩子的不尊重,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他。於是他們從此也不再依靠父母或者指望父母來幫助他,這會導致孩子長大以後不懂得設身處地的為他人着想。

3.用外部激勵作為獎賞或者消極後果作為懲罰;

這是大部分家長常見的管控孩子的手段。然而這也有一些問題,這麼使得孩子做某一件事情的動機,是因為希望得到一個獎勵或者害怕得到一個懲罰,而忽略了做這件事情本身動機。讓孩子好好學習,是因為學習的樂趣和重要性,而不是因為學習好了父母會帶他去遊樂園;讓孩子不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是因為需要尊重他人,而不僅是因為這樣做了父母會懲罰他。

教育小孩需要長期地、慢慢地引導,有很多所謂的「教育專家」宣傳的一些立竿見影的教育技巧和行為手段,從長期來看都是沒有效果的。

最後,分享國際家庭與兒童網絡主席凱瑟琳沃爾斯的一句話:「你是希望孩子出於對你的恐懼而聽從你的建議,還是出於對你的愛戴和敬重而聽你的建議呢?」

#家庭教育 ##親子教育

父母教育的情感引導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 天天要聞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有些人忙碌起來,彷彿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幾月都無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閑下來,便彷彿與世隔絕,可以很長時間都不踏出家門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呢?他們一旦有了閑暇時光,便不喜歡出門,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寧願一整天都待在家裡。其實,他們大多屬於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人間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際,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戶戶焚香祭祖,緬懷先人。在這特殊的日子裏,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思念。天堂的親人啊,你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牽掛?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着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