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手機的魔力,對你愛愛愛不完
手機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在此引用一下名人觀點吧!
我們是如何奪走人們的時間和精力的?我們只是利用了人類心理的弱點。
再放入了一點點的多巴胺。
—Sean Parker, Facebook創始人、前總裁
我究竟開發了個什麼東西?
每當我把iPad從孩子手上搶走,他們整個人就會變得非常情緒化,一整天什麼事也做不了。
—Tony Fadell ,硅谷精英,在iPad研發中做出突出貢獻
更令人驚訝的是:
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曾經嚴格限定自己的孩子使用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
比爾·蓋茨禁止自己的孩子在滿14歲以前使用手機。
這些技術大佬的言行,無疑證明了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實際上,以手機為代表的電子產品,就像一種新型咖啡。一旦我們毫無警覺,就很可能被裹挾進信息的洪流之中,隨波逐流、渾渾噩噩、難以掙脫。造成這種狀態的罪魁禍首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
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說,我們熱愛新鮮事物,我們渴盼從難以預料的挑戰中獲得即時獎賞。每逢此時,身體里會瘋狂分泌多巴胺,不斷地提醒着:快看看,可千萬別錯過什麼好事!
於是,在這種心理的暗示下,我們如此渴望手機,以至於各類APP消息提醒聲響起時,總是想去看,去拿起手機確認。當我們的注意力一再被手機吸引的時候,「這個東西看起來很不錯很值得買」、「社交平台有多少人給我點了贊」、「這個事情有了新進展」等念頭接二連三地冒出來,寶貴的時間就這樣悄悄溜走了。
而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更容易對手機上癮。這是因為孩子們控制衝動情緒的大腦系統還沒有發育成熟,而且多巴胺的分泌還尤其旺盛。手機能夠激發大腦獎賞系統,讓孩子們得到即時的滿足和快樂,由此導致了他們對手機的依賴和沉迷。
02 手機,想說愛你不容易
瑞典曾做過一個大規模調查,主題是人們的互聯網使用習慣。調查結果不容樂觀:數碼產品對孩子們的生活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一串數字令人震驚:
1歲以下的孩子中有四分之一在使用網絡;
2歲以上的孩子中有超過半數每天都會使用網絡;
7歲左右的孩子幾乎全都會使用手機,且超過半數每天都會上網;
11歲的孩子中,一百個孩子就有98個人擁有自己的手機;
青少年每天使用手機的平均時間是3至4個小時。
英國、美國對幼兒及青少年的數碼產品使用情況調查結果也同樣令人擔憂。這種普遍存在的現象,足以令我們警醒。
現在,視線轉回來,看看我們周圍吧,幼兒及青少年使用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的現象比比皆是。我不止一次看到:
在公交車、餐廳等場合,父母為了安撫哭鬧不休的孩子,趕緊把手機遞到孩子手中,讓孩子們沉迷在動畫片、小遊戲當中,世界瞬間清凈了;
在「育兒焦慮」的心理催動下,父母買了一個又一個線上課,孩子足不出戶,就可以在iPad上輕鬆學習各類課程;
……
坦白地說,我也曾是這類父母當中的一員!
當我深夜被手機砸醒的時候,我麻木的大腦也被砸醒了:原來,是手機在玩 我們?!不僅在玩 大人,還在玩 孩子們?!
一起來看看手機等電子產品對孩子們的負面影響吧!
其一: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會使孩子們的學習能力下降。
研究發現,在使用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學習時,大腦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來抵抗這些電子產品本身的吸引,諸如看社交平台信息、新聞資訊等點擊即可得到的滿足,由此導致孩子們學習能力的下降。
其二: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會使孩子們的自我控制能力退化。
一旦習慣了手機等電子產品帶來的即時滿足,這種感受會讓孩子們越來越難以接受延遲滿足,而這種延遲滿足的能力,就是寶貴的自我控制力。研究表明,自控力強的孩子,更能沉下心來學習和精進自己,願意做一個長期主義者,當他們長大後往往更容易獲得成功。
其三: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會使孩子們的睡眠變差。
一項以20個國家70萬名兒童為對象的睡眠習慣調查顯示,相比10年前,孩子們的睡眠時長減少了1個小時。而挪威的一項調查表明,青少年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越長,患上睡眠障礙的概率就越高。手機屏幕亮光、網上攀比而帶來的壓力焦慮等,都會使人難以入睡。
由此看來,我們還能對孩子們過度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行為熟視無睹嗎?
03 手機,保持距離才能產生美
我曾從《讀者》的一篇文章中讀到這樣的觀點:
手機、書、事業等都是媒介,關鍵在於如何影響我們的內心。若使用媒介的行為令人心緒散亂,則會帶來不安;若使用媒介的行為令人一心專註,則會帶來喜悅。好比滾雪球,越不安就越不安,越喜悅就越喜悅!
深以為然。
身處數碼時代,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杜絕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使用。不可否認的是,這些電子產品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而細心的朋友也能注意到,我在討論手機對孩子們的負面影響時,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過度使用!
當我們在享受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便利時,也要警醒其負面作用,避免淪為它們的奴隸,就此沉迷在虛擬的世界裏,從而忽視了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結,隨之陷入愚蠢、壓力、焦慮、抑鬱的泥潭中。
手機,保持距離才能產生美!對孩子們而言,有兩個好建議:
一是大人要給孩子做出榜樣。大人要擺脫手機保姆的行為習慣,不能在孩子哭鬧時簡單地交給手機解決,而是採取更為理性耐心的應對方式。另外,身教重於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善於模仿大人的行為。想讓孩子放下手機,大人就要先做到!
二是不要將手機帶進教室!從根源上戒掉手機對學習力的影響,嚴格禁止孩子把手機帶進教室。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做好規劃,可以優先考慮運動、會友、做作業等的時間,嚴格限定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8歲以下的孩子以1小時內,8歲以上則以2小時內為佳。
以上建議出自《手機大腦》這本新書。書中還針對大人提供了諸多實用的戒手機建議。
《手機大腦》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後浪出版諮詢(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發行。本書作者是瑞典學者安德斯·漢森,精心提供了讓人睡眠好、心情好、腦力好的戒手機指南。
這份手機使用手冊,值得每一個人讀一讀,想一想。戒手機只是開頭一步,然後呢?戒而後能定,定而後生慧,慧而後能安。人吶,只要把心安頓好,就妥帖了。
不想再被手機玩的話,就痛定思痛吧!覺知才能帶來行動!